第124章 “绿色长城”的加速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好吧,我会这么做。在最后一句话之后,汽车继续行驶。
前方的道路,是一道翠绿的“绿色长城”,令人印象深刻,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系统冰冷的数据开始闪烁:“单一栽培,结构脆弱,有虫害风险。”这片森林,尽管看起来很美,却是建立在不稳定基础上的宏伟巨物,一场灾难随时可能发生。
1250万点。
这是维持它存活的代价。
我瞥了一眼身旁的苏雯,她正在欣赏风景。
她感受不到,也看不到那无形的腐朽。
我做出了决定。
这是一场豪赌,一次重大的行动。
“牺牲森林的结构脆弱性和生物多样性缺失,注入物种和谐与环境恢复力。”必须这么做。
扣除300万点。
数字一闪而过。
还剩下915万点。
一阵微弱的涟漪,就像一口气,似乎在空气中荡漾开来。
有一种微妙的变化感。
我们下了车。
之前,这里只有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杨树。
现在,我能看到那些树苗——榆树、沙棘,正顽强地扎根于大地。
嫩绿的颜色在平原上格外显眼。
森林的地面。
曾经光秃秃、寂静无声,现在却有了新的植被在生长:蕨类植物、野花。
空气都在震动,充满了生机。
昆虫嗡嗡作响,鸟儿叽叽喳喳。
一只松鼠窜了出来,然后又消失了。
我的工作,这个系统的工作,已经生根发芽。
苏雯闭上眼睛,抚摸着树皮。
那种集体的情感涌上她的心头。
我也能感觉到:森林在伸展,就像一个久病初愈的人终于恢复了活力。
“它们好像在说‘谢谢’。”她说。
就在这时,我恍然大悟。
她的【自然亲和】能力,放大了效果。
这不仅仅是起作用了——它产生了共鸣,放大了我所赋予的“整体生态系统健康”。
我们在一起更强大。
几天后,我读到了林业报告。
“异常加速的演替”“无法解释的恢复力”。
专家们都困惑不已。
他们称这是一个“积极的生态自我修复奇迹”。
他们看不到我做了什么,但证据不言自明。
世人永远不会真正理解,而这正是关键所在。
系统为我提供了工具。
回想起今天,我花费了数百万点,做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
这不是蛮干,而是……概念注入。
我开始思考我的下一步行动,这时冰冷的系统界面突然打断了我的思绪: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铺满落叶的土路,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这片无垠的绿海伴奏。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杨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随着车辆的前行而跃动不休。
然而,在这看似生机勃勃的景象之下,凌笑的眉头却微微皱了起来。
他的视线并非停留在那些挺拔的树干上,而是穿透了表象,直视着一个常人无法察觉的维度。
在他的视野中,一连串冰冷的数据流正不断刷新,它们来自于系统对这片三北防护林的深度扫描。
【扫描目标:三北防护林带(第三期,科尔沁沙地区域)】
【宏观评估:结构宏伟,规模巨大,已初步形成有效的防风固沙屏障。】
【微观诊断:检测到潜在生态结构性风险……】
【风险一:树种单一化。
区域内杨树占比超过85%,形成“绿色荒漠”,生物多样性极低。】
【风险二:林带结构脆弱。
同龄纯林结构导致生态位缺失,系统稳定性差,犹如一栋地基不稳的大厦。】
【风险三:病虫害潜在风险。
单一树种极易引发大规模病虫害爆发,一旦发生,将是毁灭性打击。】
一连串的警告如同红灯般在凌笑的意识中闪烁。
他终于明白了那种若有若无的不协调感从何而来。
这片被誉为“绿色长城”的奇迹工程,从人类的视角看是伟大的胜利,但从自然生态的法则来看,它更像一个强行催熟的巨人,外表强壮,内里却隐藏着多处致命的弱点。
它很宏大,但并不健康。
旁边的苏雯对此毫无察觉,她正满脸赞叹地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树林,轻声感叹:“真壮观啊,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寸草不生的沙地。这得是多么大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做到。”
“是啊,很了不起。”凌笑轻声附和,心中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改变一条河流的流向,他做到了。
那么,改变一片森林的“命运”呢?
这片森林的缔造者们已经完成了最艰难的从无到有的部分,他要做的,是让这份伟大的功绩,能够更长久、更健康地延续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中对系统下达了指令。
这不再是像之前那样,献祭一个具象化的“污染物”或“灾害”,而是一种更为精妙、更为宏观的操作。
“系统,锁定当前扫描区域的防护林带。”
“献祭目标:该区域生态系统所固有的‘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物多样性缺失’两大负面概念状态。”
“注入概念:‘多物种和谐共生’与‘环境抗逆性增强’!”
指令下达的瞬间,凌笑感到自己的精神力被猛地一抽。
视野中的点数余额如同瀑布般飞流直下。
【指令确认。执行概念级献祭与注入……】
【正在解析‘生态结构性脆弱’……解析完成。】
【正在献祭……献祭完成。】
...
【正在注入概念‘多物种和谐共生’……】
【正在注入概念‘环境抗逆性增强’……】
【执行完毕。本次操作消耗“源点”:3,000,000点。】
【当前剩余源点:9,151,350点。】
三百万点!
凌笑心中一紧,这几乎是他献祭整条黄河污染所耗费源点的数倍。
但这一次,他没有丝毫后悔。
因为他明白,这种针对“概念”和“规则”的干预,远比处理具象的物质要复杂得多,其影响也更为深远。
车窗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
阳光依旧,林海依旧。
但凌笑知道,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剧变,已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悄然拉开了序幕。
“我们下去走走吧?”苏雯提议道,她想更近距离地感受这片森林。
凌笑点了点头,将车停在了一片林间的空地上。
两人并肩走入林中,脚下踩着厚厚的落叶,发出悦耳的声响。
起初,一切都和他们刚进来时一样。
但走了约莫十几分钟后,凌笑敏锐地发现了不同。
在那些整齐划一、高大粗壮的杨树根部,一些原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嫩芽,正顽强地破土而出。
他蹲下身,仔细辨认着一片刚刚展开两瓣嫩叶的幼苗,那是榆树的苗。
而在不远处,一丛带着细刺、叶片呈银灰色的矮小灌木,赫然是极耐干旱的沙棘。
这些都是本地的原生树种,它们就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唤醒,开始在这片被杨树统治了数十年的土地上,重新争夺属于自己的阳光和空间。
苏雯也察觉到了变化,但她的感受方式更加直观。
“咦?你有没有觉得……这里的空气好像更清新了?而且,鸟叫声是不是变多了?”
的确如此。
之前还略显沉寂的林间,此刻已经能清晰地听到各种清脆婉转的鸟鸣,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交响。
几只胆大的松鼠从一棵树上蹿到另一棵树上,好奇地打量着这两个不速之客,尾巴蓬松地甩动着。
林下的草丛中,似乎也有悉悉索索的声响,那是昆虫与小型节肢动物开始活跃的证明。
曾经单调的林下空间,此刻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丰满起来。
低矮的蕨类植物舒展着优美的叶片,不知名的野花在落叶的缝隙中探出小小的脑袋,整个生态系统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效活化剂,从一个脆弱的“纯林”,开始向一个结构稳定、层次丰富的“混交林”演替。
那些杨树本身,似乎也变得更加苍翠,树皮上的纹路都透着一股肉眼可见的健康光泽。
苏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神情。
她缓缓走到一棵需要两人合抱的古老杨树前,闭上双眼,伸出右手,将掌心轻轻地贴在了粗糙的树干上。
这是她【自然亲和】能力的运用。
以往,她能借此感受到单一植物的简单情绪,比如一株花的喜悦,一棵树的孤单。
但这一次,她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无比宏大而奇妙的体验。
她的意识仿佛瞬间融入了整片森林。
她不再是“苏雯”,而化身为了这片林海的一部分。
她能“听”到,无数树木的根系在地下深处愉悦地舒展,汲取着变得更富营养的地下水;她能“看”到,新生的榆树和沙棘正在与高大的杨树进行着无声的交流,不再是排挤,而是一种相互依存的默契;她能“感觉”到,成千上万的生命,从鸟类到昆虫,从真菌到走兽,都在发出一种满足而欢欣的集体共鸣。
那是一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感觉,仿佛一个被沉重的盔甲束缚了太久的病人,终于卸下了所有负担,畅快地伸展着每一寸筋骨,贪婪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
那是一种从最深沉的压抑中解脱出来的、磅礴的“愉悦”与“舒展”。
许久,苏雯才缓缓睁开眼睛,眼角竟带着一丝晶莹的湿润。
她转过头,看着身旁的凌笑,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和不可思议:“凌笑……它们……它们好像在对我们说……‘谢谢’。”
凌笑心中剧震。
他知道苏雯的能力很特殊,却没想到能达到如此地步。
她所描述的那种“集体情绪”,与他献祭负面概念、注入正面概念的意图完美契合!
这说明,他的操作成功了,而且效果远超预期。
更让他惊讶的是,他忽然意识到一个关键点:苏雯的能力,似乎与他这次侧重于“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的献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层共鸣。
她的【自然亲和】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感知能力,在这一刻,它似乎化作了一座桥梁,一个放大器,将他注入的“和谐共生”概念,更高效、更柔和地传递给了这片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加速并优化了整个蜕变的过程。
他们的能力,在这里形成了一场奇妙的交响,一加一的效果,远远大于二。
就在凌笑与苏雯沉浸在这份自然的奇迹中时,远在数百公里外的省级林业监测中心,数据分析员们正对着电脑屏幕上一条条陡然飙升的曲线目瞪口呆。
“组长,快来看!三北防护林科尔沁沙地十七号监测区的数据完全异常了!”一个年轻的分析员惊呼道。
被称为组长的中年男人快步走过来,扶了扶眼镜,死死盯着屏幕。
代表“林下物种丰富度”的指数在过去十二小时内,呈现出以往需要数年乃至数十年才能达到的增长幅度。
代表“林木病害抵抗力”的生物指标也出现了匪夷所思的飙升。
卫星遥感的热成像图上,整个区域的生态活性都提高了一个量级。
“这是怎么回事?仪器故障了?”组长喃喃自语。
“检查过了,所有设备都正常!而且不止我们这里,周边好几个监测站都上报了类似的数据。他们派出的实地勘察小组回报说,林区正在发生一种‘超高速自然演替’,许多本土原生树种和灌木在一夜之间就冒了出来,生态系统表现出极强的韧性!”
紧急会议立刻召开,数位白发苍苍的生态学家被请来会诊。
他们翻阅着所有数据,讨论了各种可能性:气候突变?
特殊的水文变化?
未知的微生物作用?
但所有的科学模型和自然规律,都无法解释这种近乎“跃迁”式的良性演变。
最终,在耗费了无数脑细胞后,一份内部报告被递交了上去。
报告的结论部分这样写道:“……经过多方研讨,我们暂时无法对该区域的异常现象给出明确的科学解释。其表现形式,更像是一种规模宏大、方向积极的‘生态自我修复奇迹’。”
“奇迹”这个词,被无奈地写进了严谨的科学报告里。
而创造了这个“奇迹”的凌笑,对此毫不知情。
他正站在夕阳下的林边,感受着晚风中传来的勃勃生机,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这次耗费三百万源点的行动,让他对系统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认知。
它不仅能破,更能立。
它不仅能摧毁旧的“坏”,更能构建新的“好”。
这是一种近乎“创世”的权柄。
就在凌笑思绪万千之际,那冰冷的系统界面,毫无征兆地在他眼前展开了一行全新的文字提示:###
夜深人静,凌笑瘫在舒适的人体工学椅上,面前的电脑屏幕正播放着一部关于“三北防护林”的纪录片。
纪录片拍得雄浑壮阔,镜头扫过无垠的林海,讲述着几代人接力奋斗,将不毛之地变为绿洲的伟大奇迹。
弹幕里满是“致敬!”“泪目了”的赞美。
凌笑也深以为然,但他关注的点,却逐渐偏离了主流。
“可惜了……”他咂咂嘴,指着屏幕上一片略显单调的杨树林,“树种太单一,容易爆发大规模病虫害。而且为了速生,很多地方的生态系统其实很脆弱,地力消耗也大。”
他不是生态学家,但架不住网上信息多。
随便一搜,就能看到专家们对防护林体系“生态脆弱性”的担忧和改进方案——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更稳定的复合生态系统等等。
这些方案都很好,但需要海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
“时间、金钱、人力……”凌笑摸着下巴,嘴角咧开一个熟悉的弧度,“这些我都没有,但我有系统啊。”
一个大胆而有趣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成型。
既然“坏心情”、“噪音”、“网络喷子的戾气”都能献祭,那么一个庞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算不算一种宏观层面的“负面事物”?
这可比献祭一座垃圾山带劲多了!
“系统,出来接客!”凌笑在心中呼唤。
【宿主,请文明用语。
本系统随时待命。】系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古板,但似乎隐藏着一丝被凌笑带偏后的无奈。
“我要献祭一个东西,”凌笑双眼放光,充满了
http://www.abcsee.cc/47518/1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