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开局明末建基业 >第69章 盘踞西北的巨龙(下)——天下三分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9章 盘踞西北的巨龙(下)——天下三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陕甘之地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并非孤立存在。它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不可避免地向着广阔而动荡的天下扩散,悄然改变着原有的力量格局。

  天下的棋局,至此已渐趋清晰。

  东方,庞大的明帝国仍在泥潭中艰难挣扎。关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流寇势力虽暂受挫,却如野火燎原,旋灭旋起,持续消耗着帝国最后的气血。关外,宁锦防线虽在,却已是千疮百孔,全赖吴三桂等少数将领勉力支撑。朝堂之上,党争愈烈,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却难挽倾颓之势。加饷、剿饷、练饷……一道道诏令如同催命符,将更多的农民推向造反的边缘。这个曾经的天朝上国,正不可逆转地在内忧外患中持续失血,昔日的光环黯淡无光。

  东北,白山黑水之间崛起的清朝,则如日方升,虎视眈眈。皇太极虽已病逝,但继位的顺治帝年幼,摄政王多尔衮大权在握,其麾下的八旗劲旅兵锋正盛。他们彻底征服朝鲜,扫平了后顾之忧;多次破关入塞,如入无人之境,极大地削弱了明朝的同时,也壮大了自身。蒙古诸部在其威逼利诱下,大多臣服,林丹汗之子额哲亦献上传国玉玺,蒙古大汗正统名义上已归于清帝。清朝,以其高效的军事组织、锐意进取的势头和明确的入主中原之志,已成为这片土地上最具威胁性的力量。

  而在这两大巨头之间,盘踞于陕甘的沈正阳集团,已然崛起为不可忽视的第三极。

  它不同于苟延残喘、暮气沉沉的明朝,也不同于虽锐气十足却仍带有浓厚部落奴隶制色彩的清朝。它兼具了流民军般的锐气与活力——军队脱胎于底层,求战欲强,敢于打破常规;同时又通过一系列深刻的内政改革,建立起了稳固的政权基础。均田令安抚了流民,恢复了生产;军工体系提供了强大的武力保障;鼓励格物与专利的政策,虽刚刚萌芽,却指向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农耕文明的发展路径。

  西安督政府衙门的签押房内,烛火通明。沈正阳站在一幅巨大的舆图前,目光沉静。舆图上,代表明朝的朱红色块依旧最大,却布满了象征动荡与衰弱的暗斑;代表清朝的玄色箭头则从辽东伸出,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直指中原;而在西北一隅,被他亲手标上的青色鸾鸟印记,虽范围不大,却颜色鲜明,稳固地盘踞在那里,如同一块坚硬的磐石,又似一头蓄势待发的年轻巨龙。

  “主公,各地春耕情况汇总来了,新式铁犁和堆肥法推广顺利,若无大灾,今夏收成可期。”曾大牛捧着文册,语气中带着振奋。

  “工坊区新试制的水力锻锤效率提升了三成,板甲月产又可增加五十副。”袁大山补充道。

  “与巴尔虎等部的第二批交易已完成,换回战马四百匹,羊毛、皮革无算。边境几个小部落也派来了使者,试探交易的可能。”刘虎也带来了好消息。

  沈正阳微微颔首,手指轻轻点在那青鸾标记上,沉声道:“我们根基渐稳,羽翼初丰。明朝,已是冢中枯骨,不足为虑。真正的生死较量,在于东虏。”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麾下核心文武:“他们不会坐视我们壮大。我们必须抓住这宝贵的时间窗口,积攒更多的粮食,打造更多的军械,训练更多的精兵,尤其是……骑兵!”

  “同时,”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专利令’颁布后,民间反响如何?可有值得关注的新物事?”

  旁边一位新设立的“格物院”主事连忙回禀:“回主公,确有数件。一老匠人改进了织机效率,一农夫献上了自创的稻田养鱼法,还有数人対水力应用提出了新构想……虽大多粗浅,却可见民间智慧确被触动。”

  “好!无论粗细,只要有益,便记录在案,酌情奖赏,或助其完善。”沈正阳语气肯定,“此乃百年大计,急不得,但必须做。”

  他再次望向舆图,那青色的印记仿佛在他眼中放大,与东方的玄色、南方的朱色,隐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盘踞西北的巨龙,已然张开了鳞甲,磨利了爪牙。它不再仅仅是求存的势力,而是有了清晰的目标与独特的道路。它所带来的变数,正将这天下引向一个与前朝后世皆然不同的、充满未知的三方博弈时代。下一次风暴的来临,或许就将决定,谁才能真正主宰这片苍茫大地。
  http://www.abcsee.cc/47541/1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