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赛后涟漪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夜色渐深,网络世界的喧嚣却刚刚开始。《最强新声代》第一期正片在晚上八点准时上线各大视频平台。由于前期海选片段和“耳君”乐评的预热,节目开播就获得了不俗的关注度。而当林烨的《青花瓷》舞台完整版播出时,真正的风暴降临了。
某知名音乐论坛,一个标题为【理性讨论,《最强新声代》林烨的《青花瓷》是什么水平?】的帖子迅速被顶成热帖。
“一楼给度娘,先说结论:降维打击!这歌词、这旋律、这意境,把现在那些无病呻吟的口水歌秒得渣都不剩!”
“同意楼主!‘天青色等烟雨’这句一出来,我整个人都麻了,画面感太强了!”
“编曲也太神了吧?古筝、笛子、弦乐,融合得恰到好处,一点都不突兀,反而特别高级。”
“我奶奶听了都说好,还问我这是哪个朝代的古曲[笑哭]”
“只有我注意到他的唱功吗?气息稳,咬字清晰又有韵味,绝对不是业余水平。”
微博上,#青花瓷#、#林烨中国风# 等相关话题热度飙升,一度冲进热搜前二十。无数普通网友自发转发舞台视频片段,配上各种惊叹的文案。
“救命!单曲循环一晚了出不去了!”
“这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流行音乐啊!文化自信起来了!”
“以前觉得中国风土,现在才发现是我审美不行[跪了]”
某知名乐评人“音乐老匠”发表长文:
“……《青花瓷》的出现,与其说是一首好歌的诞生,不如说是一种久违的审美范式的回归。它证明了流行音乐的‘流行’,完全可以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妙的艺术构思之上,而非一味追求感官刺激。林烨这位年轻人,让我们看到了华语乐坛另一种可能性的曙光。”
当然,有赞誉也必然有争议和质疑,只是在一片好评声中显得势单力薄。
“听不懂,感觉好无聊,不如XXX(某韩团)的歌带劲。”
“歌词太文绉绉了,听着累得慌。”
“感觉被过度神化了,不就是加了点民族乐器吗?”
“估计也就这一首能打,坐等江郎才尽。”
这些零星的负面评论很快就被更多的支持和理性的分析淹没。大众被同质化音乐压抑太久的审美,在《青花瓷》这里找到了一个宣泄口,一种“原来我们也能做出如此高级且独具特色的音乐”的自豪感在悄然蔓延。
林烨坐在出租屋的电脑前,粗略地浏览着这些反馈。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前世他经历过太多作品面世后的毁誉褒贬,早已习惯。他更关注的,是脑海中系统光屏上那持续不断、悦耳动听的提示音。
【文化认同值 18!】
【文化认同值 31!】
【文化认同值 25!】
【文化认同值 55!(来自深度音乐爱好者)】
……
文化认同值的数字,从节目刚结束时的1873点,如同坐上了火箭,飞速突破3000,并且增长的速度虽然比刚播出时稍缓,却依然稳定而持续。这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是觉得这首歌“好听”,更是开始认同并向往歌曲背后所代表的那份东方美学意境。
这种认同,才是系统和他真正追求的力量源泉。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亮起,是苏雨墨发来的信息。
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有一个简单的链接,指向那个“音乐老匠”的深度乐评文章。链接下面,跟着一句话:
“陈师傅刚才打电话给我,说他店里的老收音机都收到点播了。他说,你这首歌,像给他那些蒙尘的老伙计们,擦亮了身子骨。”
看着这条信息,林烨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扬。他能想象到陈艺迅师傅说这话时,那副故作平淡却难掩欣慰的表情。也能感受到苏雨墨在转达这话时,那份发自内心的替他高兴的心情。
这种被人在意、被人理解的感觉,比网络上成千上万的赞誉,更让他觉得真实和温暖。
他回复道:“谢谢。也替我谢谢陈师傅。下次去,我给他带包好茶叶。”
苏雨墨回了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
放下手机,林烨再次将目光投向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但他知道,从今夜起,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青花瓷》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不断扩大,终将影响到更远的地方。而他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下一颗,更重量级的石子。
他点开系统的【曲库】,目光在《东风破》、《发如雪》等灰色图标上扫过,最终停留在了一个需要8000点文化认同值才能解锁的、更具突破性的歌曲图标上。
路,还很长。
(第十一章 终)
http://www.abcsee.cc/47613/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