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传承的种子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格莱美的喧嚣与归国的热潮,如同夏日午后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快。林烨团队以惊人的效率,将所有的浮华与诱惑隔绝在外,迅速沉潜下来,如同一艘调整好航向的巨轮,驶入了更深、更静的水域。“华风典颂”巡演的概念一经内部提出,便点燃了核心团队所有人的激情。但林烨和苏雨墨,却在一次深夜长谈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巡演,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表达,是‘术’的展现。”林烨站在公寓的落地窗前,望着脚下这座千年古都沉睡的轮廓,声音沉稳,“但雨墨,我一直在想,格莱美之后,我们真正该留下的,是什么?是几场轰动一时的演出?还是一张载入史册的专辑?”
苏雨墨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过来,递给他,眼神温柔而睿智:“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不是吗?《声命体》探索的是声音的生命,而生命,最本质的意义在于延续。”
林烨接过杯子,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他转身,看向苏雨墨,眼中闪烁着与她同频的灵光。
“没错,延续。我们不能只做舞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声命体’,更要做土壤之下,那个输送养分、催生新芽的根。我们需要一个支点,一个能系统性地、持续地去发掘、培养、支持未来‘声命体’的支点。”
“一个基金会。”苏雨墨轻轻接上他的话,语气肯定。
“对,一个专注于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基金会。”林烨的眼神愈发坚定,“巡演是我们的‘剑’,锋芒毕露,开疆拓土。而基金会,将是我们的‘犁’,默默耕耘,播种未来。”
这个想法,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团队内部激荡起新的涟漪。
李悦立刻看到了其深远的价值和……复杂的挑战。她连夜召集了核心会议。
会议室内,灯光雪亮。白板上一边是“华风典颂”巡演的初步城市规划,另一边,则是一片空白,等待着崭新的蓝图。
“基金会,我原则上同意。这是格局的体现,也是塑造品牌深度的关键。”李悦开门见山,手指敲打着桌面,“但我们必须明确几个核心问题:定位、模式、以及最重要的——初始资金和可持续性。我们不能让它成为一个依靠你个人名气和无底洞式投入的空中楼阁。”
张哲兴奋地搓着手:“定位好说!就是支持有潜力的年轻人搞跨文化音乐实验嘛!像我们当年一样,只不过我们那会儿是摸石头过河,现在我们可以给他们搭桥!”
“搭桥需要坚实的桥墩。”李悦冷静地指出,“资金从哪里来?初期可以靠林烨的个人投入和格莱美带来的品牌溢价拉到的首批赞助。但长期呢?如何实现自我造血?”
一直安静聆听的苏雨墨,此时轻轻开口:“悦姐,基金会不应该仅仅是慈善施予。它可以是一个平台,一个连接创意、资本与市场的枢纽。”
她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那片空白上勾勒起来。
“我们可以设立几个核心板块。”
“第一,‘新乐府计划’。面向全球华人青年音乐人,征集基于中国经典音乐元素(不限于民歌、戏曲、传统器乐)的创新改编或原创作品。每年评选优胜者,提供包括奖金、专业导师指导(林烨、塞缪尔乃至宫本大师这样的资源都可以整合进来)、以及进入‘华风典颂’巡演编曲团队或工作室实习的机会。”
林烨眼中一亮,补充道:“对!这不是比赛,是‘计划’,是长期的陪伴式成长。最终的优秀作品,甚至可以由基金会投资,制作成高质量的合辑,推向市场。”
苏雨墨点点头,继续道:“第二,‘声命实验室’。设立一个开放性的创作空间,配备先进的音乐制作设备,邀请获得支持的青年艺术家驻留创作,鼓励他们像林烨和塞缪尔那样,进行跨领域、跨文化的音乐实验。实验室的成果,可以定期举办小型发布会或线上直播,保持活力和影响力。”
“第三,也是解决可持续性的关键,”她笔尖一顿,“‘华风文创与发展’。将基金会支持产生的优秀音乐IP,进行合理的商业开发。比如,与‘华风典颂’巡演联名的限量版黑胶、数字藏品;与优秀设计师合作,推出基于音乐主题的文创产品;甚至未来,可以衍生出高品质的小型音乐节品牌。所有商业收益,反哺基金会运营和新的支持计划。”
她放下笔,看向李悦和李哲:“这样,基金会就不再是单纯的消耗,而是一个拥有‘挖掘-培养-展示-转化’完整生态的良性循环体。它用商业的活水,滋养艺术的幼苗。”
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李悦看着白板上那个初具雏形的、结构严谨的生态图,眼中充满了震撼。她原本以为苏雨墨只是个富有艺术气息的伴侣,没想到她竟有如此清晰的商业逻辑和战略眼光。这个方案,几乎完美地解决了她的所有顾虑。
张哲已经激动得站了起来:“太牛了!雨墨!这规划太清晰了!这就不是基金会了,这简直是要打造一个中国新音乐的‘硅谷’啊!”
林烨看着苏雨墨,目光里充满了欣赏与爱意。他知道,她就是他灵魂中最缺失、也最互补的那一块拼图。
“就叫‘林烨 & 苏雨墨音乐基金会’。”林烨一锤定音,语气不容置疑,“初始资金,我个人投入格莱美奖金以及接下来部分无法推脱的商业合作收益。悦姐,官方注册、团队搭建、首批‘新乐府计划’的全球征集,立刻启动。我们要在‘华风典颂’巡演发布会的同时,将这个计划推向公众。”
决心已定,庞大的机器开始高效运转。
李悦展现了她雷厉风行的一面,调动所有资源,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基金会的核名、注册、组织架构搭建,并组建了一支精干的项目团队。
张哲则一头扎进了“新乐府计划”的细则制定中,与国内外音乐院校、独立音乐平台建立联系,构建评委库,设计评审流程。
而林烨和苏雨墨,则亲自参与了基金会视觉形象的设计。Logo最终定稿为一株破土而出的新芽,形态却巧妙地融合了声波的纹路与传统的云纹,寓意着“声音的生命,传统的新生”。
与此同时,林烨亲自执笔,撰写基金会成立宣言的初稿。他坐在父亲林建国修复好的那把旧吉他旁,思绪万千。
“……音乐的长河奔流不息,并非只因源头活水,更因沿途不断有清澈的溪流汇入。我们曾是溪流,受惠于前人的滋养;如今,我们愿成为河床,承载更多未来的水脉。‘林烨 & 苏雨墨音乐基金会’并非为了树立丰碑,而是旨在开凿渠道,点燃星火。我们寻找那些耳中有远古回响、心中有未来图景的年轻灵魂,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土壤、阳光与时间,让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的‘中国声命’,破土而出,响彻世界……”
字句斟酌,情感真挚。
当一切准备就绪,在“华风典颂”巡演发布会的前一天,基金会先行一步,通过林烨和苏雨墨的全球社交媒体账号,正式对外宣布成立。
公告一出,再次引发震动。
这一次,不再仅仅是娱乐版的头条。文化界、教育界、甚至财经媒体,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立意高远、架构清晰的音乐基金会。
“从格莱美王者到音乐园丁,林烨的格局打开了!”
“苏雨墨首次走到台前,展现惊人规划能力!”
“‘新乐府计划’全球征集,这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体现!”
“商业反哺艺术,这才是可持续的文化事业模式!”
赞誉如潮水般涌来。
更让他们感动的是,宫本弘大师从日本发来视频祝福,并表示愿意担任“新乐府计划”的特邀顾问。塞缪尔也第一时间联系,表示他的北欧工作室将作为“声命实验室”的首个国际合作伙伴,接纳优秀的中国年轻音乐人前往交流学习。甚至连柏林爱乐乐团也表达了关注,愿意在合适的时机提供支持。
站在新组建的基金会办公室的窗前,林烨和苏雨墨并肩而立。楼下,是车水马龙,是喧嚣都市。而这里,却仿佛一个刚刚诞生的、宁静而充满希望的摇篮。
“种子,已经播下了。”苏雨墨轻声说,目光温柔地落在林烨侧脸。
林烨握住她的手,十指紧扣,望向远方蔚蓝的天空。
“嗯。接下来,就是耐心等待,看它们如何在这片古老而崭新的土地上,生长出我们无法预料的、森林。”
http://www.abcsee.cc/47613/1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