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永恒的舞台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林烨 & 苏雨墨音乐基金会”坐落于北京一处改造后的文创园区内。这里没有斯台普斯中心的喧嚣,没有科切拉沙漠的狂野,只有红砖墙上攀爬的绿藤,和透过巨大落地窗洒满一室的、宁静而充沛的阳光。今天,是基金会“新乐府计划”首批入选学员的第一堂大师课。
清晨,林烨独自一人来到音乐厅。可容纳两百人的空间空无一人,舞台上方悬浮着基金会声波新芽的Logo,柔和的灯光将深色木质舞台照得温润。他缓步走上舞台,中央只放着一把普通的凳子和一个谱架。
以及,那把静静倚在凳旁的、父亲林建国修复的旧吉他。
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琴箱上那些岁月的痕迹,感受着木质温润的反馈。然后,他拿起它,调式甚至不需要校对——G调,父亲为他调好的、充满隐喻的调式。他随意拨动了一组和弦,温暖的音色在空旷的音乐厅里荡开,带着一种归家般的安宁。
九点整,音乐厅的门被轻轻推开。
二十名年轻的面孔,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激动与好奇,鱼贯而入。他们年龄不一,着装各异,有的还带着明显的学生气,有的则已有几分独立音乐人的风尘。他们是来自全球华人社区的佼佼者,从数千份申请中脱颖而出,怀揣着对音乐最赤诚的爱与最大胆的构想。
当他们看到舞台上那个手持旧吉他、微笑着注视他们的人时,所有的窃窃私语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屏息的崇敬。这就是林烨。那个从选秀舞台一路征战至格莱美巅峰,如今又站在他们面前,愿意俯身倾听的传奇。
“随便坐,前面,后面,甚至台阶上都可以。”林烨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来,平和而清晰,没有任何架子,“今天这里没有明星和学员,只有一群被声音迷住,还想继续探索的同行。”
年轻人们略微放松下来,纷纷找位置坐下,目光却依旧牢牢锁定在他身上。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给你们听一段声音。”林烨没有急于讲解任何乐理或技巧。他操作了一下旁边的设备,一段音频开始在音乐厅里流淌。
那并非是任何已知的乐器演奏的旋律,而是一段经过处理的、极其复杂的音效。起初是呼啸的风声,紧接着,风声中似乎混合了某种金属的摩擦与撞击,再然后,一段苍凉而嘶哑的人声吟唱切入,那吟唱不成调,却充满了原始的生命力,最后,所有声音被一层极简的、如同心跳般的电子脉冲包裹、驱动……
学员们听得入神,脸上露出困惑、好奇、乃至震惊的表情。
音频结束。
“谁能告诉我,刚才听到了什么?”林烨问。
一阵沉默。然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有些腼腆的男生犹豫着举手:“我……好像听到了工厂?还有……某种地方的民歌?但融合的方式很……奇怪。”
“很好的感知。”林烨赞许地点点头,“这段声音,采样自我父亲工作过的老钢厂的环境音,混合了秦腔艺术家一段即兴的嘶吼,底层是塞缪尔设计的电子节奏。它不美,甚至有些‘难听’,对吧?”
台下有人下意识地点头。
“但它‘真’。”林烨的目光扫过每一张年轻的脸,“它真实地记录了一段即将消失的工业记忆,一种源自土地的情感呐喊,并用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赋予了它新的脉搏。这就是我想对你们说的第一件事——‘新乐府’,‘新’在视角,在技术,但它的‘魂’,必须扎根于最真实的生活与最深沉的文化肌理。你们的灵感,不应该只来自流媒体平台的热门榜单,更应该来自你们脚下的土地,来自你们父辈的叹息与欢笑,来自那些被遗忘的角落里的回响。”
他放下手中的旧吉他,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大字:【根】。
“接下来,我们做个练习。”他走下舞台,来到学员们中间,随意地坐在一个空位上,“忘掉你们学过的所有和弦进行,忘掉所谓的‘爆款套路’。现在,闭上眼睛,回想一个对你们而言,记忆中最深刻的声音。可以是外婆哼唱的童谣,可以是街角磨剪子的吆喝,可以是第一次听到雷声的恐惧……然后,尝试用你们最熟悉的乐器,或者哪怕只是用嘴,模拟出那个声音带给你的‘感觉’,而不是声音本身。”
起初,学员们有些拘谨,面面相觑。
过了一会儿,一个抱着马头琴的内蒙女孩,率先闭上了眼睛。她深吸一口气,琴弓缓缓拉动,一段悠远而略带忧伤的旋律流淌出来,不像传统的草原长调,反而带着一种城市夜晚的孤独感。
“很好!”林烨眼睛一亮,“我听到了草原的风,但更听到了一个离家的女儿,在都市高楼里对故乡的凝望。这就是你的‘根’在发芽。”
受到鼓励,其他学员也渐渐放开。一个玩电子音乐的男孩,用合成器模拟出老式电视机雪花屏的噪音,并在其中嵌入了一段模糊的、采样自京剧《贵妃醉酒》的念白片段,营造出一种诡异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另一个擅长唢呐的年轻人,没有吹奏传统曲牌,而是用唢呐模仿了城市早高峰的喇叭声、工地的撞击声,编织成一曲充满荒诞与生命力的“都市交响”……
音乐厅里,回荡起各种奇异、却充满生命张力的声音实验。林烨穿梭其间,时而凝神细听,时而轻声点拨。
“注意留白, silence is also sic.(寂静也是音乐的一部分)”
“你这个音色太‘干净’了,试试加一点失真,让它带上‘灰尘’和‘温度’。”
“不要怕不和谐,真正的不和谐是情感的断裂,而不是音程的碰撞。”
他没有教他们如何成功,而是在教他们如何“真诚”,如何“勇敢”。
课间休息时,学员们围着他,问题一个接一个。
“林老师,如何处理传统元素与现代编曲的平衡点?”
“当别人说您的音乐‘不中不西’时,您如何坚持自己?”
“我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声音指纹’?”
林烨耐心地解答着,分享着自己一路走来的挫折与感悟。他提到科切拉的文化碰撞,提到北欧雪原上的静谧顿悟,提到柏林爱乐后台与陆明远的对话,更提到父亲那把吉他背后,关于传承的重量。
他看着这些年轻而炽热的眼睛,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看到了无数个可能性的未来。
课程接近尾声。学员们重新坐好,眼神比来时更加明亮,也更加坚定。
林烨重新走上舞台,再次拿起那把旧吉他。他没有演奏任何复杂的曲目,只是即兴地,用G调弹奏了一段简单而温暖的旋律。那旋律仿佛带有父亲那个年代的印记,却又被他融入了新的理解和情感,如同冬日的阳光,温暖而充满希望。
“最后,我想送给你们一句话。”他停止演奏,音乐厅里回荡着吉他的余韵。他望着台下,目光深邃而辽远,仿佛穿透了墙壁,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曾经,我以为舞台是科切拉的沙漠,是柏林爱乐的音乐厅,是格莱美的聚光灯。我拼命地想站上去,向世界证明些什么。”
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在每个学员的心头叩响。
“但现在,我明白了。”
他微微停顿,一字一句,清晰地说道:
“我的舞台,在这里,”
他目光扫过台下每一双求知的眼睛,
“也在每一个被音乐触动的灵魂里。”
话语落下,音乐厅内一片寂静。随即,理解了其中深意的学员们,眼中迸发出强烈的共鸣与激动。
林烨的嘴角,缓缓浮现出一抹平和而深远的笑意。
“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五卷 完)
http://www.abcsee.cc/47613/1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