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半决赛备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林建国的吉他,为什么在1979年春天之后,就再也没有响起过?”

  这条信息像一枚精准的鱼雷,命中了林烨记忆中最脆弱、也最陌生的区域。1979年春天?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是“再也没有响起过”?父亲放弃了音乐?被迫放弃?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

  疑问如同沼泽中的气泡,不断从心底冒出,带着陈腐而危险的气息。那个神秘人不再仅仅是威胁,他更像一个躲在幕后的提线人,正用一种近乎残忍的耐心,牵引着林烨去揭开一个被时光深埋的盒子。

  半决赛在即,曲目已定——《吻别》。这是一首承载了无数人时代记忆的经典,情感浓烈,格局宏大,演绎难度极高。选择它,本身就是一种向经典的致敬,也是对自身驾驭能力的终极考验。

  然而,林烨的心神却无法完全聚焦。父亲的往事像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创作灵感之上。他试图理解《吻别》中那种撕心裂肺的离别与宏大悲情,却总是不自觉地联想到1979年那个未知的春天,父亲与他那把沉默的吉他之间,是否也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沉痛的“吻别”?

  排练室里,他再次唱起《吻别》的副歌。

  “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

  技巧无可挑剔,情感投入也足够,但张哲却再次喊了停。

  “不对,林烨。”张哲走到他面前,眉头紧锁,“你的悲伤里,掺杂了别的东西。不是《吻别》里那种带着绝望和宿命感的爱别离苦,而是……一种更私人的、带着困惑和探寻的焦虑。这削弱了歌曲本身的纯粹性和力量。”

  林烨放下话筒,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无法否认。那段来自1978年的青春吉他声,和那句关于1979年春天戛然而止的诘问,像两根无形的绳索,捆绑着他的情感,让他无法彻底沉浸到《吻别》设定的情境中去。

  “给我点时间,张哥。”他声音低沉。

  李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半决赛不容有失,林烨的状态让她忧心忡忡。她私下找到苏雨墨,希望她能帮忙开解。

  苏雨墨没有多问,只是在一次排练结束后,递给林烨一本薄薄的、页面泛黄的旧式笔记本,封面是那种几十年前常见的硬壳,没有任何字样。

  “这是?”林烨疑惑。

  “打扫家里老房子时,在一个旧箱子里找到的。”苏雨墨的声音很轻,“是我外公留下的。他年轻时也爱写写画画,记录一些心情。里面有些东西,或许……对你有用。”

  林烨接过笔记本,心中微动。他独自回到酒店房间,在台灯下翻开了它。

  里面并非什么系统的日记,而是一些零散的句子、偶尔几段旋律草图、甚至还有一些那个年代特有的、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摘抄。字迹时而潦草,时而工整,记录着一个年轻人对艺术、对生活、对未来的迷茫、憧憬与思考。

  在其中一页,他看到了一句被反复描摹过的话:

  “艺术源于生活,但必须高于生活。将个人的悲欢,淬炼成时代的共鸣,才是真正的创作。”

  这句话像一记钟声,在他混乱的心湖中敲响。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正陷入一个误区。他试图将父亲的私人往事与《吻别》的情感直接挂钩,但这二者本质是割裂的。他不需要,也不应该在《吻别》里寻找父亲的答案。他应该做的,是像笔记本里所说的那样,将自己此刻复杂的心绪——包括对父亲过往的困惑、对未知的焦虑、以及对音乐本身最纯粹的爱——作为一种生活的养料,然后超越它,将其淬炼成《吻别》这首歌所需要的、那种更具普世意义的、关于爱与离别的宏大悲情。

  父亲的秘密,他要查。但那是一个需要放在舞台之下,用理智和耐心去解决的课题。而在舞台之上,他必须保持一个歌者的纯粹与专注。

  (系统提示:宿主领悟‘情感提炼与艺术升华’真谛,【心境澄澈】效果增强。开启【经典共鸣】模块,辅助宿主链接歌曲时代背景与集体情感记忆。)

  系统的提示适时响起,一股清凉的气息拂过他的意识,帮助他将纷乱的思绪梳理清晰。他再次看向《吻别》的歌谱,感受的不再仅仅是歌词表面的悲伤,而是其背后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爱情、对命运的复杂喟叹。

  他重新走进排练室。

  “张哥,我们再试一次。”

  前奏响起,林烨闭上眼,不再去想1978或1979,他将自己对父母可能隐藏过往的心疼,将对未知威胁的警惕,甚至将苏雨墨外公笔记本里那句话带来的触动,全部打包,沉入心底。然后,从中提取出一种更为凝练、更为广阔的——关于“失去”与“铭记”的情感内核。

  “前尘往事成云烟,消散在彼此眼前……”

  他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叙事感,带着一种看尽繁华后的苍凉。

  当他唱到“我的世界开始下雪,冷得让我无法多爱一天”时,那不再是个人化的哀怨,而是一种时代的寒意,一种在宏大命运面前个体情感的无力与挣扎。他的声音控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极弱时如耳边叹息,爆发时又如裂帛般充满张力。

  张哲的眼睛亮了,李悦也松了一口气。这一次,感觉对了。

  然而,就在林烨状态逐渐回升,全力备战半决赛时,李悦那边动用各种关系对神秘人的调查,终于有了一丝极其微弱且令人不安的反馈。

  调查指向了一个与娱乐圈毫无关联的名字,一个在文化考古和民间档案整理领域颇有声望,但性格极为孤僻古怪的老学者。更让人费解的是,这位老学者最近的行踪,与林烨的老家,有着时间上的重合。

  一个研究故纸堆的老学者,为什么会拥有林烨父亲近五十年前的录音?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提醒”林烨?

  就在半决赛录制前一天,林烨收到了一个匿名的快递包裹,里面没有署名,只有一本旧得封面几乎脱落的《红星钢厂厂志(1975-1985)》。

  而在记载1979年事件的那几页,被人用红色的笔,轻轻圈出了一个不起眼的车间安全事故记录。

  事故的责任人一栏,模糊地印着一个名字。林烨用颤抖的手指拂去上面的灰尘,那名字渐渐清晰——

  林建国。
  http://www.abcsee.cc/47613/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