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苏桐提出新规划,展望未来发展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砚台边沿的墨迹未干,苏桐指尖微顿,随即抬手将笔锋落在素绢之上。笔走中正,四字徐出:**百年之计**。她落笔不急,一笔一划皆如刻石。昨夜扫叶声已远,宫道清寂,唯有晨光自窗棂斜入,映在案头厚厚一叠奏报上。她未及更衣,发髻微松,却目光清明。那场风波已结,纸灰归档,可她心中清楚——破而后立,不在一时胜负,而在长治久安。
笔尖不停,继而写下《大雍中兴纲要》六字。随后分列三纲:农工并举,以固国本;广设学堂,以启民智;创立技院,以兴百工。
她将条陈逐一誊录,字句简明,条理清晰。不再言“防乱”,而重在“建制”;不谈“肃奸”,但谋“兴利”。待最后一行写罢,天光已透云而出,洒在御书房檐角铜铃之上,铃音轻颤,似应其志。
殿外脚步渐近,玄色龙纹靴踏过青砖,稳而沉。玄烨宸步入时,披风尚带晨露寒气。他未唤人,只站在门侧看了片刻,见她伏案执笔,神情专注,便静立未语。
苏桐察觉有人,抬眸望去,见是皇帝亲至,起身敛袖,行礼如仪。
“不必多礼。”玄烨宸走近御案,目光落在那卷素绢上,“你彻夜未眠,便是为此?”
“非为一夜,实为十年。”她将册子双手呈上,“前事已了,然根弊未除。百姓易惑,非因心恶,乃因目盲耳塞。今日有人以谣乱政,明日或有他人借灾生变。若不从根本着手,纵有千次平乱,亦难保万世安宁。”
玄烨宸接过,逐页细览。眉头初皱,继而舒展。他翻至中间一页,停在一幅手绘图前——横轴为年,纵列目标,自第一年至第十年,逐年标注田亩丈量、学堂开设、匠坊筹建等节点,脉络分明,步步为营。
“工业现代化……国民素质提升?”他念出其中术语,语气略带迟疑,“此二语甚新,朕闻所未闻。何谓‘工业’?又如何‘现代’?若百姓连字都不识,谈何‘素质’?”
苏桐并不急于辩解,只取过另一份文书:“陛下可还记得,土改之初,民间传言‘朝廷夺田分军户’,致使三州动荡?可当《实录》下乡,孩童口诵‘自家田不动,赋税反减’,不过半月,民心即转。”
玄烨宸点头:“确有此事。”
“那不是靠刀兵压服,而是靠一句话,进了百姓的耳朵,入了他们的心。”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若人人识得几个字,听得懂政令,还会轻易被几句谣言煽动吗?若地方有讲习所,京中有研修堂,选聪慧少年授以算术、地理、农法,十年之后,何愁无人推行新政?”
她稍顿,又道:“至于‘工业’,并非虚言。如今耕具仍用旧犁,织机仍是手摇,战船靠风帆,驿马凭人力。若能造出铁轨运货,水力纺纱,火药开山,一省之力可抵三省之功。这不是妄想,而是势之所趋。”
玄烨宸沉默良久,手指轻轻敲击案角。
“你说的这些……每一步都牵动朝野,动摇旧制。工部、户部、礼部,哪一个会轻易答应?士族乡绅,哪个愿见寒门子弟读书掌权?匠人历来卑微,如今要立技院与太学并列,岂非颠倒尊卑?”
“正因为难,才需早谋。”苏桐直视前方,“陛下曾问臣,为何这些人明知必败还要动手。臣今日可答——因为他们怕变,更怕一个女子带头去变。可天下之势,如江河东流,挡者终将被冲垮。我们不主动求变,将来便是别人逼我们变,那时局面失控,祸乱更深。”
殿内一时寂静。窗外风动竹影,掠过书架边缘。
玄烨宸缓缓合上册子,抬眼看向她:“你这份规划,不止是为了治国,更是要重塑这个天下。”
“正是。”她语气坚定,“治国在策,立世在人。制度可颁,法令可行,唯独人心之开化,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臣不敢求速成,只愿为后世铺一条路——让农夫之子也能读诗书,让巧匠之徒也可登朝堂,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凭本事立身。”
她话音落下,玄烨宸久久未语。他踱步至窗前,望向宫城之外。远处坊市已有炊烟升起,街巷间隐约传来孩童背诵之声——那是《实情录》的内容,正在民间流传。
他忽然开口:“昨日工部呈报,说南方试种的新稻,亩产高出旧种三成。”
“是。”苏桐应道,“若推广开来,五年内可多养活百万人口。”
“那你这十年图景……也不是空谈。”他转身,目光沉定,“你拟的这份纲要,朕准了。择日召集群臣议政,由你主奏。”
苏桐微微垂首,眼中并无喜色,只有责任之重。
“臣还有一请。”
“讲。”
“请设‘育才使’一职,专管各地学堂筹建、师资遴选、教材编订。人选不必出自高门,但须通晓实务,心系民间。”
玄烨宸略一思索:“可。就由你提名,朕亲自批阅。”
她点头,正欲再言,忽听殿外传来一声轻响——是内侍递来新报。玄烨宸示意取来,展开一看,竟是幽州快信:东园地窖深处挖出一批铁匣,内藏历年联络名册残页,部分字迹尚可辨认,涉及多名退职官员。
他看完,冷笑一声:“余党还在,倒是送上门来。”
苏桐却未动容:“陛下,这些人不过是棋子。真正的阻碍,从来不是几个藏头露尾的旧党,而是这天下根深蒂固的观念——女子不可执政,寒门不可参政,匠人不可言政,百姓无需知政。”
她指向那幅十年进程图:“我们要动的,不只是他们的利益,更是他们认定的‘天理’。”
玄烨宸凝视她良久,终于道:“所以你不怕他们反对,只怕我们不动。”
“动则生机,止则腐朽。”她迎着他目光,“陛下若肯迈出这一步,历史会记住今日。”
他沉默片刻,提笔在《中兴纲要》首页批下两字:**可行**。
随即抬头:“明日早朝,你来主奏。”
http://www.abcsee.cc/47629/1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