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凤途冰魄:逆袭女帝传奇 >第34章 新政全面推行,国家焕然一新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4章 新政全面推行,国家焕然一新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工部文书房内,晨光透过窗棂斜洒在案头,映得新墨未干的政令纸页泛着微光。那“民”字果然被刻意护住,边缘干燥清晰,唯有其余处墨迹微微晕染,像一场无声的试探终于落定。

  苏桐立于案前,指尖轻抚过纸面,不疾不徐道:“三日后台风将至,河堤若不加固,百姓何安?”她语调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这份誊录,今日未完,明日便成废纸。”

  工部主事低头应诺,额角却渗出细汗。他原想借誊抄之名拖延时日,未曾想苏桐竟以天灾为由逼至眼前。她未怒,亦未斥责,只一句“救灾急务”,便将行政文书推至不可怠慢之地。

  副将尉迟骁已在旁落座,铠甲未卸,目光如铁扫过每一名抄录小吏。有人低声抱怨:“这阵仗,倒像是女帝登前奏。”声音极轻,却落入苏桐耳中。她未回头,只唇角微扬——不是得意,而是笃定。

  三日后,粮仓门前人声鼎沸。

  旧账混乱,豪强谎报无粮,苏桐却不动声色调出新式记账簿册,逐条核对,终现虚报三千石之实。百姓初疑,后惊,再而喜极而泣。放粮当日,孩童手持新政量具诵读《惠民十条》,稚嫩嗓音穿透人群:“苏大人说,一斗米不多,但人人有份,便是太平。”

  忽有一童口误:“苏娘娘!”众人哄笑,笑声未歇,竟自发改口:“苏娘娘!苏娘娘!”呼声渐起,如潮涌动。苏桐立于高台,未纠正,亦未否认,只将目光投向远处炊烟袅袅的村落——那里曾饿殍遍野,如今炊烟升起,便是新政最沉实的回响。

  太傅欧阳鸿儒观至此景,眉头微蹙,终是上前:“新政三年小成,五年方定。姑娘何必急于一时?”

  苏桐未辩,只取出三幅绢图铺于石阶之上。一幅农田开垦对比,沟渠纵横如脉络重生;一幅商路新增节点,驿站星罗棋布;一幅军屯分布变化,边关铁骑隐隐成势。她指节轻点图上一处空白:“太傅所虑极是。但这三年,我们已走了别人十年的路。”

  欧阳鸿儒俯身细看,手指抚过图上墨线,久久不语。终是长叹一声,退至一旁。

  玄烨宸亲临现场,目光掠过地图,又落回苏桐脸上。她未着华服,仅一袭素色深衣,鬓边青丝微乱,却是前所未有的沉静。他忽觉心中某处松动,仿佛多年重担,此刻竟有人替他担起一半。

  “颁诏。”他只说二字。

  诏书拟定,墨香犹温。皇帝提笔,在末尾添了一句:“凡阻新政者,视同抗旨。”

  笔锋落下,恰有风穿堂而过,吹动帘幕一角,露出檐下新挂的铜铃——那是新政后百姓自发献上的“太平铃”,铃身刻满姓名,皆是受益之家。

  苏桐接过诏书,指尖触到那句新增之语,未言谢,亦未多问,只将其纳入袖中。动作利落,仿佛不是接旨,而是接过一个时代。

  街巷间,民谣悄然传开:“女相安邦,粟满仓;新政如春,暖四方。”孩童们边走边唱,声声清亮,直入云霄。

  暮色四合时,苏桐独坐书房,窗外灯火渐次点亮,如同星子落入人间。她摊开一本薄册,正是那日从工部带回的誊录底稿,边角仍沾着些许水痕。她取笔,在“民”字旁添一小注:“此字不可湿,因千家万户皆系于此。”

  笔尖顿住,墨滴垂落,正中“户”字中央,缓缓晕开,像一颗初生的太阳。

  一名小宦官匆匆入内,欲禀报新事,却见她凝神不动,似已入定。他不敢打扰,悄然退至门边等候。

  苏桐忽而抬手,将案上另一份密报推至灯影之外——那是某地豪强暗中串联的名单,尚未呈递御前。她不急,也不惧,只将目光投向窗外。

  灯火深处,有人正高声吟诵新政条款,声音稚嫩却坚定。

  她起身,走向门外,步履平稳,未带一丝风声。

  诏书已发,民心已聚,新政如舟,终破浪前行。

  她的手按在门框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却稳如磐石。

  远处,孩童的歌声尚未停歇。
  http://www.abcsee.cc/47629/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