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第108章 竹篾生涩遇难题 巧手齐心破困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8章 竹篾生涩遇难题 巧手齐心破困局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周六的老巷比往常热闹了许多,晨光刚爬上竹篱笆,吴宇恒就拎着速写本跑了过来,远远就看见陈老师带着四个学生站在巷口,个个背着画板,眼睛里满是好奇。

  “陈老师!你们来啦!”吴宇恒一路小跑过去,身后跟着端着茶水出来的周婶。

  “小吴来得真早。”陈老师笑着拍拍他的肩膀,给学生们介绍,“这就是我跟你们说的吴宇恒,现在已经能独立编盒底了。这位是周婶,等会儿你们可得尝尝她做的芝麻饼。”

  学生们齐声问好,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姑娘盯着巷里的竹堆眼睛发亮:“陈老师,这些竹子都是用来编收纳盒的吗?比美术室的竹料新鲜多了!”

  “这可是刘哥昨天刚从山里砍回来的毛竹,韧性好得很。”王爷爷拿着篾刀走过来,刀刃在阳光下闪着亮,“来,都围过来,我先教你们怎么破竹分篾。”

  孙晓和刘建军正往长桌上搬竹料,见人都到齐了,笑着喊道:“大家先别急着学,先看看咱们的样品,熟悉下要做的款式。陈婷,你把几何图案款拿给同学们看看细节。”

  陈婷应声拿起样品,扎马尾的姑娘伸手轻轻摸了摸拐角的竹结:“这个小装饰太巧妙了!是编的时候直接嵌进去的吗?”

  “对呀,编到拐角处留三根竹篾,绕成结再续编就行。”陈婷说着就拿起两根竹篾演示,“不过得控制好力度,太松会散,太紧又会把周围的纹路拉变形。”

  正说着,刘建军突然“哎哟”一声,手里的竹料重重砸在地上。大家转头看去,只见他皱着眉头揉着腰,额头上冒了层细汗。

  “刘哥,你咋了?”孙晓连忙跑过去,赵阿姨也放下手里的竹篾凑了过来。

  “老毛病了,昨天扛竹子的时候抻着了。”刘建军直起身试了试,疼得龇牙咧嘴,“不碍事,歇会儿就好。”

  王爷爷放下篾刀走过来,伸手按了按刘建军的腰:“你这是腰肌劳损犯了,得好好歇着,可不能再干重活了。”

  孙晓顿时急了:“那材料咋办啊?咱们五十个收纳盒的竹料还没备齐呢,总不能让王爷爷您去砍吧?”

  刘建军喘着气摆手:“没事,我下午找我堂弟来帮忙,他年轻力壮的,砍竹运料都利索。”

  “那你可得在家好好歇着,这儿有我们呢。”周婶扶着刘建军往石凳上坐,“我去给你泡杯艾草茶,揉揉腰能舒服点。”

  看着刘建军难受的样子,陈老师突然开口:“孙女士,我这几个学生力气不小,下午要是需要搬竹料,让他们帮忙就行,就当是实践课了。”

  扎马尾的姑娘立刻点头:“对呀孙姐,我们上周还帮学校搬过画展的画框呢,这点活儿不算啥!”

  孙晓心里一暖:“那可太谢谢你们了!不过搬竹料挺沉的,你们小心点别受伤。”

  安顿好刘建军,王爷爷重新拿起篾刀,对着一根毛竹比划起来:“破竹得找对纹路,先在竹节处砍个小口,再顺着纤维往下劈……”他手腕一使劲,竹料“咔嚓”一声裂开一道整齐的缝隙,“看到没?力道要匀,不然竹丝容易断。”

  学生们看得目不转睛,陈老师拿出相机拍着过程:“这些细节拍下来,回去能做教学素材。”

  吴宇恒跟着张阿姨学编空白款的盒盖,手指灵活了不少,但编到边缘时还是有些生疏。陈老师走过来看着他的作品:“小吴,你看这里的竹篾间距有点不均匀,每编一圈都要稍微拉一下,保持松紧一致。”

  “我试过了,但一拉就怕篾丝断。”吴宇恒皱着眉头,手里的竹篾已经断了两根。

  王爷爷闻声过来,拿起一根篾丝看了看:“这篾丝刮得太细了,空白款要承重,得用稍粗点的。还有你这竹料是上周的,放久了韧性差,容易断,换根新的试试。”

  吴宇恒换了根新鲜竹篾,按照王爷爷说的调整力度,果然顺畅多了。他兴奋地抬头:“真的不卡了!王爷爷,您看这次编得是不是整齐多了?”

  “不错不错,有进步。”王爷爷点点头,又转向正在学缠枝纹的赵阿姨,“小赵,你这藤蔓的弧度再调调,跟着设计图的线条走,别着急编密度。”

  赵阿姨叹了口气:“我总怕编松了不好看,没想到太紧反而显得死板。”

  “手工活儿就是这样,得在松紧之间找平衡。”王爷爷拿起样品,“你看这原版的,藤蔓看着舒展,其实每根篾丝都拉紧了,只是弧度自然。”

  中午吃饭的时候,周婶端来一大盘芝麻饼和绿豆汤,香气引得学生们直咽口水。扎马尾的姑娘咬了一口饼,含糊不清地说:“周婶,您这手艺也太绝了!比蛋糕店的点心还好吃。”

  “喜欢就多吃点,锅里还有呢。”周婶笑得合不拢嘴,又给刘建军盛了碗汤,“老刘,你可得多补补。”

  孙晓拿着手机发愁:“林总助理发的logo设计图太复杂了,线条特别细,咱们平时编的花纹都比这粗,这咋编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家围过来看手机,只见设计图上是个圆形logo,里面还有英文缩写,最细的线条只有几毫米宽。

  “这比我上次见的竹编徽章还精细。”陈老师皱着眉,“美术馆里那种微缩竹编,都是在放大镜下编的,咱们这条件怕是有点难。”

  王爷爷摸出老花镜戴上,仔细看了半天:“也不是没办法,咱们把竹篾再刮细点,用脱脂脱糖的法子处理下,能保持韧性。不过得慢慢来,一根篾丝得刮半个钟头。”

  “脱脂脱糖?咋弄啊?”孙晓连忙问。

  “就是把竹篾放温水里煮,加少量碱,能去掉里面的糖分和油脂,这样既不容易发霉,韧性也更好。”王爷爷解释道,“我年轻时编过细竹扇面,用过这法子,就是费功夫。”

  刘建军坐直身子:“我堂弟家有大铁锅,下午让他帮忙把竹篾运过去煮,我在家盯着火候。”

  “那太好了!”孙晓松了口气,“等竹篾处理好,咱们先练编小的logo样品,别直接在收纳盒上试,免得浪费材料。”

  下午刚开工,刘建军的堂弟刘建明就推着三轮车来了,车上装着铁锅和柴火。他个子高大,说话嗓门也亮:“哥,你就歇着吧,运竹料煮篾丝的活儿交给我!”

  学生们主动帮忙搬竹料,扎马尾的姑娘和另一个男生抬着一根毛竹,脚步都晃了:“这竹子看着不粗,没想到这么沉!”

  “这还是选的中等粗细的,太粗的你们更搬不动。”刘建明笑着接过竹子,“你们这些城里孩子,平时怕是没干过这活吧?”

  “现在体验到了,每根竹篾都来之不易啊。”陈老师感慨道,拿起相机拍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孙晓和陈婷试着编logo的样品,刚编了几针,竹篾就断了。陈婷懊恼地把断篾扔在桌上:“这也太细了,稍微用力就断,根本没法编复杂图案。”

  “别急,我来试试。”王爷爷走过来,拿起处理过的竹篾,手指翻飞间就编出了一个小圆圈,“你们看,编细花纹得用镊子辅助,把竹丝挑起来再穿插,力道要轻,跟绣花似的。”

  孙晓学着用镊子挑动竹篾,果然顺手多了:“王爷爷,您这手艺真是绝了!这么细的篾丝在您手里跟棉线似的。”

  “练了几十年了,手上才有准头。”王爷爷笑着说,“你们年轻人眼神好,多练几次肯定比我编得好。”

  吴宇恒编完一个盒底,凑过来看logo样品:“孙姐,我觉得可以把logo线条稍微加粗点,跟林总那边商量下,太细了不仅难编,客户用的时候也容易磨坏。”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孙晓拍了下额头,立刻给林总发消息,“咱们得兼顾美观和实用,不然编出来的东西不耐用,砸了招牌就不好了。”

  没过多久,林总就回了消息:“可以适当加粗线条,保持整体造型就行,你们看着调整,相信你们的专业度。”

  孙晓高兴地举着手机:“太好了!林总同意调整了,咱们不用跟细篾丝死磕了。”

  陈婷立刻修改设计图:“我把线条加粗一毫米,这样既不影响美观,编起来也容易多了。”

  傍晚的时候,煮好的竹篾运了回来,透着淡淡的竹香,颜色也更鲜亮了。刘建明擦着汗说:“王师傅的法子真管用,这竹篾摸着比之前软和多了,还不容易断。”

  王爷爷拿起一根篾丝拉了拉:“晾一晚上,明天就能用了。编logo就用这批料,保证又细又韧。”

  学生们拿着自己下午编的简单竹片,脸上满是成就感。扎马尾的姑娘举着编了一半的竹结:“陈老师,我明天还想来,感觉刚找到窍门呢!”

  “明天咱们教编盒盖边缘的花纹,更有意思。”王爷爷笑着说,“晚上回去记得洗手,竹篾上有竹粉,别揉眼睛。”

  送走陈老师和学生们,刘建军拄着腰走过来:“堂弟说后天再帮咱们砍一批竹料,足够用到交货了。”

  “真是太感谢他了,回头我给你们带点周婶做的芝麻饼。”孙晓说。

  张阿姨收拾着工具,突然喊道:“哎呀,我把装竹篾的篮子放储物间了,忘拿出来晾了,不会发霉吧?”

  “快去找找!”王爷爷连忙起身,“刚编好的半成品最怕潮,要是发霉了就白费功夫了。”

  大家跟着张阿姨跑到储物间,打开篮子一看,里面的竹篾还是干的。孙晓松了口气:“还好今天太阳大,储物间也通风,没受潮。以后编好的半成品都放屋檐下晾着,别堆在屋里。”

  吴宇恒看着自己编的盒底,又翻出速写本:“孙姐,我根据陈老师说的,把新花纹改了下,加了小竹结,你看看行不行?”

  孙晓接过速写本,眼睛一亮:“这花纹好看!传统竹纹加几何元素,比之前的更有设计感。等这批订单做完,咱们就试编这个款式。”

  王爷爷凑过来看了看:“小吴这脑子真灵光,老手艺就得这样添新想法,才能传下去。”

  夕阳把老巷的影子拉得很长,晾在屋檐下的竹篾泛着柔和的光,刚煮好的竹料散发着清香。孙晓看着忙碌的大家,心里格外踏实——虽然遇到了竹料、编法的难题,但总有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她相信,只要这双双巧手齐心协作,再难的活儿也能做好,老巷的竹编定能在时光里慢慢绽放光彩。
  http://www.abcsee.cc/47635/1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