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第164章 竹丝凝韵织荷塘 巧思解困显真章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64章 竹丝凝韵织荷塘 巧思解困显真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体验课结束后的周一清晨,老巷三号院的空气里还残留着淡淡的竹香。陈屿早早地就到了院子里,将“荷塘月色”的设计图纸铺在石桌上,王爷爷正拿着几片处理好的深绿色竹丝,在草稿版上比划着荷叶的编织弧度。

  “王爷爷,您看这第一片竹荷叶,用三层竹丝叠加会不会更有立体感?”陈屿指着图纸上最大的一片荷叶说道,“刘女士要的是素雅又有层次,单层编出来恐怕太单薄了。”

  王爷爷眯着眼睛,把竹丝在指尖绕了绕:“三层可以,但得选粗细均匀的竹丝,最底层用稍粗点的打底,中间层略细,最外层最细,这样编出来的荷叶边缘才会有自然的卷边感。”他拿起一根深绿色竹丝,“你看这根,韧性刚好,颜色也正,就用这种做底层。”

  张强和赵磊推着一辆小推车走进院子,车上装着整理好的各色竹丝和编织工具。“陈哥,王爷爷,材料都按您说的分好了!深绿、浅绿、白色、浅黄色、浅灰色,各自归置在竹筐里,标签都贴好了。”赵磊擦了擦额头的汗,“孙晓姐说白色竹丝娇贵,单独放在阴凉的储物架上了,还盖了块软布防尘。”

  孙晓端着一个木盘跟了出来,盘子里放着几杯晾好的茶水:“大家先喝口水歇会儿,白色竹丝我又检查了一遍,没发现杂色和断丝,就是有几根表面有点小毛刺,我用细砂纸轻轻磨掉了,不影响韧性。”她把水杯递给众人,“林晚和乐乐呢?怎么没见人?”

  话音刚落,就听见院子门口传来乐乐清脆的声音:“来啦来啦!”只见林晚拎着一个竹篮,乐乐蹦蹦跳跳地跟在后面,篮子里装着几个油纸包。

  “我们去巷口张奶奶家买了刚出锅的豆沙包,大家早上肯定没吃好,垫垫肚子再干活!”乐乐把油纸包打开,热气腾腾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张奶奶听说我们在做‘荷塘月色’屏风,还说等做好了一定要来看看呢。”

  林晚把竹篮放在石桌上,拿起一根浅黄色竹丝:“我刚才路过仓库,又清点了一遍材料,花蕊用的浅黄色竹丝够了,但浅灰色竹丝好像有点紧张,编月亮和水纹可能刚好够,要是中间断几根,恐怕就不够用了。”

  陈屿咬了口豆沙包,眉头微微一蹙:“浅灰色竹丝是李老板那里最后一批了吧?他说这种颜色是自然晾晒而成的,不是染色,所以数量有限。”

  王爷爷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先编着看,月亮部分用疏编法,本来就省竹丝,水纹用波浪编法,虽然费点,但咱们尽量紧凑些,应该能省出不少。实在不够,我那里还有几捆旧竹丝,颜色稍微深一点,到时候掺在水纹最下面一层,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还能增加水的深邃感。”

  “还是王爷爷有办法!”乐乐拍着手说道,拿起一根白色竹丝在手里把玩,“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我想试试编荷花的花瓣,王爷爷您昨天说的叠编法,我想亲手试试。”

  “别急,”王爷爷放下茶杯,拿起编织架,“先把屏风的框架搭起来,不然竹丝没地方固定。张强、赵磊,你们俩负责把框架组装好,注意尺寸要精准,一米五宽、两米高,误差不能超过半厘米,不然编出来的图案会歪。”

  张强和赵磊立刻行动起来,从仓库里搬出提前做好的木质框架。框架是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钉子,两人默契配合,一人扶着框架,一人敲打榫头。“赵磊,左边再往里推一点,对,听到‘咔哒’一声就稳了。”张强说着,用卷尺量了量宽度,“一米五一,稍微有点宽,得调整一下。”

  赵磊拿出一把细刨子,在榫头处轻轻刨了两下:“再来试试。”两人再次拼接,这次卷尺显示刚好一米五。“成了!”赵磊擦了擦手,“高度也量过了,两米整,没问题。”

  陈屿把图纸固定在框架旁边的木杆上,拿起几根深绿色竹丝:“那我们开始编主荷叶吧。王爷爷,您负责指导,我先来编第一片主荷叶,大家跟着熟悉手法。”他将三根深绿色竹丝固定在框架的经线位置,“底层用‘密编法’,每厘米绕三圈,这样打底才扎实。”

  王爷爷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点一句:“左手稳住经线,右手绕竹丝的时候要匀速,力度要一致,不然编出来的纹路会疏密不均。你看这里,稍微松了点,拉紧一点,荷叶的质感才出来。”

  林晚和孙晓则负责处理竹丝,将需要用到的竹丝按长度修剪好。“孙晓姐,浅绿色竹丝剪多长合适?”林晚拿着剪刀问道,“小荷叶的尺寸比主荷叶小一半,竹丝是不是也该短点?”

  孙晓对照着图纸比划:“主荷叶的竹丝长六十厘米,小荷叶的四十厘米就够了,留两厘米的余量,万一编的时候不够还能接。”她拿起一根浅绿色竹丝,“你看这根颜色多正,编出来的小荷叶肯定好看,刚好放在主荷叶旁边,形成深浅对比。”

  乐乐抱着一堆白色竹丝,坐在小凳子上,学着陈屿的样子固定经线。“王爷爷,我这荷花的经线怎么总歪呀?”她皱着小脸,手里的竹丝不听话地扭在一起,“您看,本来想留八根经线编花瓣,结果现在歪歪扭扭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爷爷走过去,轻轻扶着她的手:“经线要先拉紧绷直,固定在框架上的时候,每根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来,我帮你重新固定,你感受一下力度。”王爷爷的手粗糙却稳定,很快就把八根白色竹丝摆得整整齐齐,“现在试试绕第一圈,慢慢绕,别着急。”

  乐乐跟着王爷爷的指引,小心翼翼地绕着竹丝:“哇,真的不歪了!”她眼睛一亮,语气里满是惊喜,“王爷爷,您的手也太巧了吧,一教我就会了。”

  “傻丫头,不是我巧,是你有悟性。”王爷爷笑着说,“竹编这手艺,眼要准,手要稳,心要静,你年纪小,能坐得住,将来肯定能学好。”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院子里的竹丝已经织出了一片小小的荷叶雏形。陈屿放下手里的活,伸了个懒腰:“大家先停一停,吃午饭了!我早上让巷口餐馆送了几个菜,应该快到了。”

  话音刚落,就听见门口有人喊:“陈老板,您订的菜送到啦!”张强赶紧过去接,端回来四个菜一个汤,有清炒时蔬、红烧排骨、番茄炒蛋,还有一个冬瓜海带汤。

  大家围坐在石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上午的进度。“陈哥,您编的那片主荷叶真好看,层次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赵磊啃着排骨说道,“我刚才看了,竹丝的纹路特别整齐,跟机器编的似的。”

  “那可不一样,机器编的没有灵气。”王爷爷夹了一筷子青菜,“手工编的,每一根竹丝的松紧、每一个纹路的弧度,都带着人的温度,这才是竹编的魂。”

  孙晓喝了口汤:“我刚才检查白色竹丝的时候,发现有一根稍微有点弯曲,我试着用温水泡了泡,再用重物压了半小时,现在直了,等会儿编荷花刚好能用。”

  林晚点点头:“白色竹丝确实娇贵,我刚才编小荷叶的时候,不小心扯了一下浅绿色竹丝,都没断,换了白色竹丝肯定就折了。”

  乐乐嘴里塞得鼓鼓的:“我刚才编了半片荷花花瓣,虽然有点歪,但我觉得挺好看的!等会儿吃完饭,我要把它编完,看看成品什么样。”

  饭后稍作休息,大家又投入到编织中。陈屿的主荷叶已经编了大半,深绿色的底层搭配浅绿色的中层,边缘用最细的深绿色竹丝勾勒,看起来栩栩如生。“王爷爷,您看这片荷叶的叶脉,我用细竹丝编了三条主脉,再分几条细脉,这样是不是更逼真?”

  王爷爷凑近看了看,点点头:“可以,主脉要编得粗一点、明显一点,细脉可以稍微浅一点,这样有主次之分。你再在边缘编出几个小缺口,自然界的荷叶哪有那么规整的,有点缺口才真实。”

  张强和赵磊负责编织屏风的边框,用深棕色的竹丝编出简单的回纹图案。“陈哥,边框编回纹怎么样?既简单又大气,和新中式风格也搭。”张强问道,手里的竹丝飞快地穿梭着。

  “可以,回纹寓意吉祥,而且编起来不复杂,不耽误主体图案的进度。”陈屿说道,“注意边框的宽度要均匀,不能一边宽一边窄。”

  突然,孙晓“呀”了一声,手里的白色竹丝掉在了地上。“怎么了?”陈屿连忙看过去。

  孙晓捡起竹丝,脸上带着懊恼:“我刚才编荷花花蕊的时候,不小心把一根白色竹丝扯断了!这根竹丝刚好是编最外层花瓣的,长度刚好,现在断了,剩下的白色竹丝里,好像没有这么长的了。”

  大家都围了过来,看着孙晓手里断成两截的白色竹丝,脸色都有点凝重。“这可怎么办?”赵磊说道,“白色竹丝本来就紧张,这根还断得这么不是时候。”

  乐乐也皱起了眉头:“能不能把两根短的接起来?我看我奶奶缝衣服的时候,断了的线就可以接。”

  王爷爷接过断竹丝看了看,摇了摇头:“竹丝和线不一样,接起来会有接头,编在花瓣上会很明显,破坏整体的素雅感。刘女士要的是完美的意境,不能有这种瑕疵。”

  陈屿拿起剩下的白色竹丝翻了翻,确实没有比这根更长的了。他沉思了片刻,眼睛一亮:“有了!孙晓,你把这根断竹丝的接头处用砂纸磨光滑,我们不用它编最外层的大花瓣,用它编荷花中心的小花瓣怎么样?小花瓣短,刚好能用,而且中心花瓣被外层包裹着,就算有轻微的接头痕迹,也看不出来。”

  孙晓眼睛一亮:“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中心花瓣本来就小,用这根断竹丝刚好合适。”她立刻拿起砂纸,小心翼翼地打磨竹丝接头,“这样磨平了,摸起来都感觉不到接头。”

  王爷爷笑着点点头:“小陈这个主意好,遇事不慌,能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做手艺该有的样子。”他拿起一根浅黄色竹丝,“花蕊用这种叠编法,一圈一圈绕紧,颜色要均匀,别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

  林晚那边也遇到了点小麻烦,她编的小荷叶边缘总是卷不起来。“王爷爷,您看我这荷叶,怎么编都没有自然卷边的感觉,硬掰的话,竹丝又会断。”她有些着急地说道。

  王爷爷走过去,拿起一片林晚编的小荷叶:“你编的时候,边缘的竹丝拉力太均匀了,自然卷边需要外侧竹丝稍微松一点,内侧紧一点,这样编完自然就卷起来了。”他拿起一根浅绿色竹丝,“我给你演示一遍,你看着。”

  王爷爷的动作不快,但每一步都清晰明了。“你看,绕到边缘的时候,右手稍微松一点,让竹丝自然形成弧度,再慢慢拉紧固定。”他编了一小段边缘,果然出现了自然的卷边,“照着这个手法试试,多练两次就会了。”

  林晚跟着王爷爷的手法练习,果然,第二片小荷叶就有了卷边的感觉。“太谢谢您了,王爷爷!”她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样编出来的荷叶,比刚才好看多了。”

  夕阳西斜的时候,院子里的“荷塘月色”已经有了雏形。石桌上的框架上,一片大大的深绿色主荷叶占据了中心位置,周围点缀着几片大小不一的浅绿小荷叶,一朵荷花已经编出了大半,白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浅黄色的花蕊隐约可见,旁边的浅灰色水纹也编出了几波浪痕。

  乐乐举着自己编好的一朵小荷花,跑到陈屿面前:“陈哥,你看我编的荷花!虽然比刘女士屏风上的小,但我觉得挺好看的,我想把它送给张奶奶,谢谢她的豆沙包。”

  陈屿接过小荷花,仔细看了看:“编得真不错!花瓣的层次很清晰,颜色也均匀,张奶奶肯定会喜欢的。”他把小荷花还给乐乐,“不过送的时候要小心,白色竹丝脆,别碰断了。”

  孙晓收拾着散落的竹丝:“今天进度还挺快的,主荷叶基本编完了,荷花也快好了,明天就能开始编月亮和剩下的水纹了。”她看了看图纸,“浅灰色竹丝刚好够,刚才王爷爷说的掺点深灰色旧竹丝,看来是用不上了。”

  王爷爷坐在椅子上,喝着茶休息:“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手艺活急不得,慢慢来,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刘女士信任咱们,咱们不能让她失望。”他看着框架上的半成品,“这屏风啊,就像养孩子,得用心呵护,每一根竹丝都要编出感情来,这样成品才会有灵气。”

  陈屿点点头:“您说得对。明天咱们重点编月亮和水纹,月亮用疏编法,营造朦胧感,水纹要编得有起伏,不能太平淡。孙晓,你负责荷花的收尾,把剩下的花瓣编完,注意颜色的过渡。林晚,你继续编小荷叶,点缀在主荷叶周围,让画面更饱满。张强、赵磊,边框编完后,就帮忙整理竹丝,把需要的材料提前准备好。”

  “好嘞!”大家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乐乐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昨天体验课的家长们在社区群里发了好多照片和视频,好多人都在问下次体验课什么时候开呢!李主任还私信我,说有十几个家长想报名第二期,问咱们能不能加开一场小朋友的体验课。”

  孙晓笑着说:“我也看到群里的消息了,还有人问能不能定制体验课上编的小蝴蝶和书签,说想送给朋友当礼物呢。”

  陈屿心里一暖:“没想到反响这么好。体验课的事,等屏风编完一部分再说,先集中精力把刘女士的订单做好。不过定制小物件的需求,咱们可以记下来,以后可以专门推出一些迷你竹编饰品,肯定受欢迎。”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院子里的彩灯被点亮,柔和的灯光洒在半成品的屏风上,竹丝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真的有月光洒在荷塘上。大家收拾好工具和材料,约定好明天一早继续开工。

  “陈哥,明天我带点家里腌的咸菜来,配着粥喝,早上干活有力气。”赵磊说道。

  “我带点水果,大家休息的时候可以吃。”林晚补充道。

  王爷爷摆摆手:“不用这么麻烦,院子里有井水,有茶叶,饿了就煮点面条,简单点就行。咱们现在的心思,都放在这屏风上,把它编好,比什么都强。”

  大家笑着点头,各自回家休息。院子里只剩下那架半成品的“荷塘月色”屏风,在灯光下静静伫立,等待着被赋予更多的匠心与韵味。而老巷竹编的匠人们,也在这一针一线的编织中,续写着属于他们的温暖故事。
  http://www.abcsee.cc/47635/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