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太子的担当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白岩城屠城的消息,如同裹挟着血腥的飓风,席卷了长安城。靖难六年的深秋,未央宫前殿的气氛,比辽东的寒风更加凛冽。

  御史台的弹劾奏章如同雪片般堆满了靖难帝刘据的御案,字字如刀,句句见血!

  “赵充国!御下无方!纵容部将!屠戮生灵!罪不容诛!”

  “蒋悦!禽兽不如!残杀妇孺!三万冤魂!血染白山!天理难容!”

  “辽东之役!本为讨逆!今成暴虐!有伤天和!动摇国本!”

  “请陛下!严惩赵充国!蒋悦!以谢天下!”

  “召回东征大军!另择良将!”

  文官集团以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群情激愤,引经据典,痛斥屠城暴行,矛头直指主帅赵充国,要求严惩不贷,甚至撤换统帅!

  朝堂之上,一片肃杀,充满了对辽东军方的口诛笔伐。

  就在朝堂争论白热化、赵充国处境岌岌可危之际,一骑快马,如同离弦之箭,冲破重重关隘,直入长安!

  太子刘进,风尘仆仆,甲胄未卸,带着辽东的硝烟与风霜,紧急赶回了未央宫!

  他未及回东宫梳洗,便直奔温室殿求见父皇刘据。殿内,刘据正对着堆积如山的弹劾奏章,眉头紧锁,面色凝重。

  “父皇!” 刘进单膝跪地,声音带着长途奔波的沙哑和急切,“儿臣请命!为征东大将军赵充国!及辽东将士陈情!”

  刘据看着儿子疲惫却坚毅的脸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讲!”

  刘进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亲历感:

  “父皇!诸公!辽东战事!绝非纸上谈兵!”

  “三韩之地!山高林密!城寨险峻!民风彪悍!”

  “我军渡江以来!步步荆棘!处处杀机!”

  “断肠谷!” 刘进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悲愤,“儿臣亲见!粮队三百将士!押运粮秣!行至峡谷!突遭滚石伏击!”

  “巨石如雨!砸碎车辕!碾碎骨肉!”

  “三韩伏兵!箭如飞蝗!火焚粮草!”

  “什长王老五!身中数箭!血染泥潭!至死犹握战刀!”

  “三百儿郎!尽数殉国!粮草尽焚!”

  “此非孤例!”

  “狼牙堡雨夜!” 刘进眼中闪过痛楚,“儿臣驻跸该堡!亲历夜袭!”

  “三韩死士!如鬼似魅!翻墙而入!火焚粮仓!袭杀哨兵!”

  “军侯王旭!浴血奋战!断敌酋一臂!身负数创!”

  “堡内将士!一夜数惊!枕戈待旦!”

  “白岩城!” 刘进的声音带着沉重的叹息,“儿臣也曾亲临城下!”

  “卫蒙据守天险!滚木擂石!如山崩地裂!”

  “强攻数次!我汉家健儿!攀爬猿猱道!如同蝼蚁赴火!”

  “滚石落下!血肉横飞!尸骨填谷!”

  “三百死士!冲锋在前!顷刻化为齑粉!”

  “半年!整整半年!” 刘进的声音带着哽咽,“我军将士!围困孤城!餐风露宿!枕戈待旦!忍受冷箭!瘟疫!饥寒!”

  “目睹袍泽惨死!曝尸荒野!”

  “其心中之痛!之恨!之煎熬!”

  “岂是远在长安!高坐庙堂者所能体会?”

  “蒋悦屠城!罪不容诛!” 刘进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然!据儿臣所知!蒋悦此人!素来勇猛!忠直!”

  “纥升骨城血战!断肠谷驰援!狼牙堡斩酋!皆身先士卒!九死一生!”

  “白岩城破城之时!其目睹城内堆积如山的滚木擂石!看到我斥候被虐杀的残骸!”

  “积压半年的血仇!悲痛!在那一刻彻底爆发!”

  “他疯了!”

  “精神已然失常!”

  “屠城令!乃癫狂之下所为!”

  “非其本心!”

  “更非赵充国大将军所愿!”

  “赵大将军!” 刘进的声音充满敬意,“坐镇玄菟!运筹帷幄!以‘结硬寨!打呆仗’之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严令各部!不得扰民!不得滥杀!”

  “然!三韩地险!敌顽!战事之惨烈!远超预期!”

  “蒋悦之罪!罪在其身!罪在癫狂!”

  “若因此罪及主帅!严惩全军!”

  “岂非令浴血奋战之将士寒心?”

  “岂非让三韩顽敌拍手称快?”

  “父皇!诸公!” 刘进环视殿内群臣,目光如炬,“辽东战事!已至关键!”

  “赵充国!乃国之柱石!军之魂魄!”

  “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

  “召回大军!更前功尽弃!”

  “非但三万将士血白流!”

  “更恐三韩死灰复燃!匈奴余孽窥伺!”

  “届时!辽东永无宁日!”

  “儿臣恳请父皇!诸公!”

  “明察秋毫!”

  “体恤前线将士之艰辛!”

  “勿使忠勇之士流血又流泪!”

  “勿使赵充国蒙受不白之冤!”

  “辽东之局!非赵充国不可收拾!”

  “请陛下圣裁!” 刘进深深叩首。

  刘进一番陈词,声情并茂,掷地有声!殿内一片寂静。文官们虽仍面有愤懑,但太子亲历前线、饱含血泪的陈述,让他们无法再轻易扣上“纸上谈兵”的帽子。

  战争的残酷,第一次如此真实地呈现在这些养尊处优的朝臣面前。

  靖难帝刘据,端坐御座之上,面色沉静如水,内心却波澜起伏。

  他深知儿子的秉性,若非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绝不会如此激动地为赵充国辩护。

  刘进描述的断肠谷、狼牙堡、白岩城强攻的惨状,让他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征伐大宛、漠北鏖战的影子。

  战争的残酷,他比谁都清楚。为将者,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确实可能被仇恨和压力逼至崩溃边缘。

  他更清楚赵充国的能力与忠诚。辽东战局,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此时严惩赵充国,甚至撤换主帅,无异于自毁长城!

  不仅前功尽弃,更可能引发军心涣散,甚至给匈奴残部可乘之机!

  “嗯……” 刘据缓缓开口,打破了殿内的沉寂。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所言!朕深以为然!”

  “辽东战事!艰苦卓绝!远超朕与诸卿所料!”

  “蒋悦屠城!丧心病狂!罪无可恕!”

  “然!念其往日功勋!更有医官佐证!其破城之时!精神癫狂!非本心所为!”

  “故!免其死罪!流放敦煌!永世不得叙用!”

  “家产抄没!充作军资!”

  “赵充国!” 刘据目光扫向殿外辽东方向,“御下不严!督战不力!”

  “罚俸三年!降爵一等!”

  “着其戴罪立功!务必整肃军纪!安抚地方!早日平定三韩!”

  “若再有差池!二罪并罚!”

  “韩说!身为主将!罚俸三年!降爵一等!”

  “至于召回大军!另择良将……” 刘据目光锐利地扫过田千秋、桑弘羊等人,“此议休要再提!”

  “辽东战局!非赵充国不可!”

  “临阵换将!乃取败之道!”

  “诸卿!当以国事为重!体恤前线将士之艰辛!”

  “全力支持赵充国!早日克竟全功!”

  “退朝!” 刘据拂袖起身,不再给文官们争辩的机会。

  武帝刘据的最终裁决,如同定海神针,平息了朝堂上的滔天巨浪。

  田千秋、桑弘羊等人虽心有不甘,但皇帝金口玉言,太子力证如山,他们也无法再强行争辩。

  屠城事件的处理虽未达到他们“严惩主帅”的预期,但也算给了天下一个交代。

  以大将军赵破奴为首的军方将领,暗自松了口气。皇帝和太子的态度,维护了军队的尊严和统帅的权威。

  他们纷纷上书,表示支持皇帝决策,愿为辽东战事提供一切支持。

  长安的诏书快马送至玄菟。赵充国接到诏书,看着“罚俸三年,降爵一等,戴罪立功”的字样,心中百感交集。

  他深知,这是太子刘进以自身威望和前程为赌注,为他争取来的宝贵机会!

  更是皇帝刘据在巨大压力下,对他能力和忠诚的最终信任!

  屠城风波暂时平息。赵充国得以继续坐镇辽东,执行其“铁腕整肃”与“怀柔分化”并行的策略。

  战争的齿轮,在血与火的洗礼后,继续艰难地转动。仇恨的种子虽已播下,但帝国的意志,在太子刘进的担当和武帝刘据的决断下,依旧坚定地指向最终的征服。

  靖难六年的长安风波,以太子刘进的挺身而出和武帝刘据的最终拍板而告终。

  它展现了帝国最高层对前线将士的理解与支持,也凸显了战争本身的残酷与复杂。

  刘进此举,不仅挽救了赵充国和辽东战局,更在朝野上下树立了其刚毅果敢、体恤将士的储君形象,为其未来的继位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而辽东半岛的血色黎明,依旧漫长。
  http://www.abcsee.cc/47678/2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