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糊涂县令贾清廉 >第392章 平安县“拒”摊派,杜明远强硬抗旨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92章 平安县“拒”摊派,杜明远强硬抗旨意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崇祯十年秋,北疆战事吃紧,朝廷加饷之令如雪片般飞向各省府州县。这一日,一骑快马驮着省府公差,直入平安县衙。那公差面色倨傲,宣读完摊派文书,便冷眼等着杜明远接令。文书上言,因辽东建虏屡犯边境,军需急如星火,特加派平安县“辽饷”白银五千两,限一月内解赴省库,违期严惩不贷。五千两!对于平安县这等刚刚恢复元气的小县而言,无异于天文数字,足以掏空县库,让百姓再度陷入赤贫!

  堂下,钱多多捧着算盘的手抖得厉害,脸白如纸;孙老倔胡子翘起,拳头紧握;连一向沉稳的柳娘子,也蹙紧了眉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杜明远身上。杜明远面色沉静如水,仔细阅罢文书,却未如往常般即刻应承,而是缓缓抬头,目光如炬,直视那公差:“上差,去岁加饷三千,今春又派两千,平安县民力已竭。如今再派五千,恐激起民变。请上差回禀府尊大人,非是下官抗命,实乃力有未逮。此等竭泽而渔之举,非但不能助军,反伤国本。下官恳请府尊,体恤下情,奏明朝廷,减免或缓征此饷。”

  一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却如惊雷炸响!那公差显然没料到一个小小的知县竟敢公然质疑乃至拒绝上官派下的饷银,愣了片刻,随即勃然作色:“杜明远!你好大的胆子!这可是兵部堪合、户部行文的急饷!抗旨不尊,你想造反吗?”杜明远毫无惧色,上前一步,声音提高:“下官不敢造反,只知《大明律》载,牧民官有安民之责!若为凑饷逼得百姓卖儿鬻女,饿殍遍野,那才是真正的失职!平安县库尚有备荒银一千两,可尽数献出,以为军资。然五千之数,绝无可能!若要强征,便请上差先取了杜某这项上人头!”

  气氛瞬间剑拔弩张。那公差见杜明远态度坚决,心知硬逼无用,只得撂下几句狠话,悻悻而去。消息如风般传开,全县哗然。有乡绅拍手称快,赞杜明远是“杜青天”;也有胥吏暗中担忧,认为此举必招大祸;更多百姓则是人心惶惶,不知后续如何。

  杜明远深知,独木难支。他当即修书数封,派心腹快马送往周边同样面临沉重摊派的几个州县,如清源、安化等。信中,他并非鼓动联合抗税,而是陈明利害:“今日平安被派五千,明日安化就可能派八千!若我等各自为战,必被上官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唯有联名陈情,据理力争,方有一线生机。即便不能全免,能减一分,百姓便多一分活路。”他提议,各州县主官联署,共同赴省城,向巡抚、布政使等当面呈情。

  数日后,回音陆续抵达。清源县胡为才(曾觊觎平安银矿者)果然回信讥讽,称“杜兄迂腐,抗命乃取祸之道”,断然拒绝。但亦有安化县令等三四位素与杜明远交好、或同样深受摊派之苦的官员,表示愿共同进退。杜明远遂携联名文书,与这几位知县一同前往省城。

  省城巡抚衙门内,气氛凝重。杜明远作为代表,面对封疆大吏,毫无怯色,将沿途所见民生凋敝、州县库藏空虚的实情一一禀明,并引用历代名臣谏止滥征的典故,力陈加派过重的危害。他言辞恳切,数据详实,并非一味强项,而是示之以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人,非是下官等惜身惜财,实是民力已穷。若强征此饷,平安、安化等县秋粮必绝,冬春必生大乱。届时,匪患四起,恐需耗费十倍军饷方能平定,岂非得不偿失?恳请大人体察下情,暂缓加派,或允我等以工代赈,疏通河道,增产而后再补饷银。”

  这番抗争,在官场掀起轩然大波。省府之内,意见不一。有官员认为杜明远等“目无上官,其心可诛”,主张严惩;亦有官员暗佩其胆识,认为其所言确是实情,若逼反百姓,后果更严重。巡抚权衡再三,最终采取了折中之策:平安等县饷银暂缓两月征收,数额减为三千两,但需确保年底前解足。同时,杜明远“恃才傲上、行为乖张”的考语,也被悄然记下。

  杜明远深知,这仅是缓兵之计,危机远未解除。减饷两千,虽缓了一口气,但三千两仍是沉重负担。而他在上官心中,已留下“难以驾驭”的印象。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酝酿。但他更清楚,若此时退让,平安县将永无宁日。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两个月时间,另寻生路。
  http://www.abcsee.cc/47760/5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