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黄王分道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乾符四年(877年)冬,蕲州(今湖北蕲春)城外,连绵的叛军营地如同巨大的疮疤,覆盖了枯黄的田野。寒风卷着哨音掠过营寨,吹动着“天补平均”的大旗,也吹不散弥漫在起义军高层中的诡异气氛。

  中军大帐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王仙芝眉宇间的焦虑与野望。此刻他正摩挲着一封密信,信笺质地精良,印鉴是唐蕲州刺史裴渥的官印。内容很简单:愿为王仙芝向朝廷乞求招安,授以官爵。

  “大将军,此乃天赐良机啊!”尚君长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裴渥乃当朝宰相王铎门生,其言可信!若得朝廷正式册封,我等便不再是流寇,而是堂堂正正的官身!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王仙芝心动不已。数年转战,虽纵横千里,但风餐露宿,朝不保夕,官军围剿的压力日益增大。他对“平均”的理想早已被现实的疲惫和权力欲望所侵蚀。做一个割据一方的节度使,似乎比这看不到尽头的造反更有吸引力。

  深夜,蕲州城门悄然开启一条缝隙,几名使者秘密入城。很快,消息传回:裴渥刺史作保,宦官中使杨复光代表朝廷,许下了“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诰,并差人送来了官袍印信。王仙芝获知消息,脸上难以抑制地泛起了红光,他看到了另一条路——一条脱离草莽、跻身庙堂的坦途。。

  翌日,消息如野火般传遍大营。黄巢正与几位头领检视兵械,闻听此事,初时不信,直至亲眼见到王仙芝帐中诸人喜形于色,方知传言为真。

  怒火,瞬间吞噬了这位落第秀才的全部理智。

  他猛地推开护卫,直闯入王仙芝的中军大帐。帐内,王仙芝正与几位心腹低声商议接受招安后的步骤,脸上还带着对未来富贵的憧憬。

  “王仙芝!”黄巢一声怒吼,声震屋瓦:“我等共举大义,曾对天立誓,要掀翻这李唐天下,为天下苦命人杀出一条血路!今日你竟要独自去朝廷做官,置这万千追随你的弟兄于何地?莫非要用我等的人头,去做你晋升的阶梯不成!”

  王仙芝面色一僵,随即强自镇定道:“黄兄弟何出此言?朝廷许我官职,正是我等罢兵息战、为国效力的良机。弟兄们也不必再颠沛流离,岂非两全其美?”

  “两全其美?”黄巢怒极反笑,他环指帐外:“你问问帐外那些从冤句、曹州就跟着咱们的弟兄!他们离乡背井,刀头舔血,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他们的田地被占,赋税交到子孙辈,官府视他们如猪狗!你现在却要去做那猪狗们的官?!”

  他一步踏前,双目赤红,声音因极致的愤怒而颤抖:“你我当初为何造反?是因这朝廷早已烂到了根里!与它妥协,便是死路一条!你今日若受了这官,便是背弃了所有死难的兄弟,背弃了你我当初的誓言!”

  帐内气氛降至冰点。王仙芝被当面斥责,脸上青红交错,既觉理亏,又恼羞成怒,兀自强辩道:“此乃权宜之计……”

  话未说完,黄巢积压的愤懑与失望彻底爆发。他暴喝一声:“无耻之徒!”猛地挥起拳头,用尽全力砸向王仙芝!

  王仙芝猝不及防,只听“砰”的一声闷响,那一拳结结实实地砸在他的面门上。他痛呼一声,踉跄后退数步,只觉得眼前金星乱冒,温热的鲜血瞬间从鼻孔和破裂的眉角涌出,淌过惊愕的脸庞,滴落在象征着权力和背叛的官袍之上。

  帐内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

  黄巢喘着粗气,指着满脸是血、狼狈不堪的王仙芝,对帐内所有将领嘶声道:“诸位都看清了!他今日若能负我,来日便能负尽天下人!我等起义之初,曾立誓同生共死,共图大业。如今他既欲叛降,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罢,黄巢猛地转身,撕裂帐幕,大步而出。他对着营中茫然无措的军士们高呼:“愿随我黄巢继续替天行道的,走!我等绝不向狗皇帝摇尾乞怜!”

  黄巢率领自己的嫡系部队,当晚便拔营而起,与王仙芝部脱离了接触,向北返回了山东曹州、濮州一带活动。他打出了“冲天大将军”的旗号,与王仙芝的“天补平均大将军”分庭抗礼。

  王仙芝在黄巢离去后,虽然心中忐忑,但权欲最终占了上风。他最终还是带着尚君长等人进入了蕲州城。裴渥果然盛情款待,酒宴之上,不仅王仙芝的官职得到了亲口承诺,尚君长等人也各有封赏,皆大欢喜,仿佛前程似锦。

  然而,消息传到城外军中,那些出身贫苦、渴望“平均”的普通士卒却哗然了。他们追随起义,是为了吃饱饭,为了讨个公道,不是为了看首领去当皇帝的官!军心瞬间浮动,怨声四起。

  更重要的是,王仙芝的招安美梦很快就破碎了。宰相王铎和僖宗皇帝根本无法接受如此巨寇获得正式官身,尤其还是王仙芝这种首逆。朝廷的旨意很快下达:严词拒绝招安,并责令裴渥擒杀王仙芝等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裴渥得知朝廷态度,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履行承诺?王仙芝等人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卦激怒,感觉自己被戏耍了,双方关系瞬间破裂。王仙芝仓皇逃出蕲州城,但招安之事已严重损害了他的威信。

  蕲州决裂的一年多里,王仙芝的日子并不好过。他与黄巢分兵后,虽仍号称十万之众,但核心精锐已随黄巢而去,实力大损。更致命的是,那场决裂仿佛抽走了他的脊梁和信念。他时而猛攻州府,时而再度向朝廷暗送秋波,在“战”与“降”之间反复摇摆,军心日渐涣散。朝廷看透了他的犹豫不决,招抚的条件愈发苛刻,围剿的力度却与日俱增。

  皇帝调兵遣将,任命名将曾元裕为招讨使,专剿王仙芝。曾元裕用兵老辣,如同一位耐心的猎人,不断驱赶、压缩、消耗着王仙芝这支失去方向的孤军。

  乾符五年(878年)春,王仙芝已经被曾元裕亲率的主力大军重重围困于黄梅地界一片丘陵,退路尽断。

  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唐军骑兵如同铁锥,一次又一次凿穿义军脆弱的防线。王仙芝虽奋力死战,左冲右突,刀下斩杀多名唐军将校,但大势已去。

  混战中,他身边的亲信一个个倒下。部将或战死,或溃逃,或干脆下跪请降。他曾幻想过的招安做官之路,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幻梦。朝廷要的从来不是招安他,而是要彻底歼灭他,用他的头颅来震慑天下反叛者。

  一位唐军裨将瞅准机会,猛地掷出长矛,洞穿了他的肩胛。王仙芝一声闷哼,跪倒在地。还未等他挣扎起身,数把横刀已从四面八方劈砍而下……

  “验明正身,确是巨贼王仙芝无疑。”曾元裕策马来到阵前,部下上前报告。

  “斫下首级,以石灰封存,快马传送京师!”曾元裕下令道,声音中没有丝毫波澜。“其余贼众,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尽数诛灭!”

  黄巢,在得知王仙芝的死讯后,或许有一丝兔死狐悲的感慨,但更多的,是扫清障碍的快意和独揽大权的野心。他迅速南下,收编了王仙芝的大部分残余部队(主要是尚让部),兵力大增,真正成为了起义军的唯一领袖。从此,他彻底摆脱了王仙芝“招安”路线的阴影,以其更坚决、更彻底的反抗姿态,带领着这支庞大的军队,走向了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具破坏性的征程——南下江浙,西攻两京。
  http://www.abcsee.cc/47765/1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