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南阻北进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扫平关中之地的朱温最先将目光关中以南,那片连接着巴蜀与中原的形胜之地——山南西道。然而,朱温的迅速西进,早已引起了南方另一位枭雄的高度警惕和强烈不满。那便是占据西川、正急速扩张的蜀王王建。
王建,这位与朱温、钱镠同时代的乱世豪杰,出身草莽,机诈权谋、善抚士卒,尤其以善于收揽人才、广纳义子而闻名。他麾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其中尤为突出的便是他那众多能力卓越的“儿子”们,如王宗涤、王宗侃、王宗弼等,堪称“收养子专业户”。在朱温与李茂贞、杨崇本在关中血战之时,王建敏锐地抓住了机会,果断出兵,趁虚而入,夺取了原本由李茂贞控制的山南西道治所——兴元府。
兴元府地处汉中盆地,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是进入蜀地的咽喉要冲,更是关中势力南下的必经之路。王建夺取兴元,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战略空间,更如同在蜀地北面竖起了一道坚固的盾牌。他深知朱温绝不会坐视自己占据如此要地,早已命令麾下养子们秣马厉兵,严加防备。
果然,朱温在初步稳定关中后,立刻将矛头指向南方。他任命麾下大将王重师为帅,集结了五万兵马,号称十万,浩浩荡荡出大散关,沿陈仓道南下,直扑兴元府。在朱温看来,王建不过一蜀地土豪,麾下多是乌合之众,岂能与他身经百战的汴梁精锐相提并论?他意图一举拿下兴元,打通入蜀通道,即便不能立刻吞并西川,也要将王建牢牢锁在盆地之内,消除侧翼隐患。
然而,朱温大大低估了王建集团的实力,尤其是其养子军团的战斗力和保卫新占领土的决心。
王建得知朱温来犯,毫不慌乱,他任命智勇双全的养子王宗涤为主将,统率王宗侃、王宗弼等骁将,并调派了六万蜀中精锐前往兴元增援。
王宗涤抵达兴元后,并未一味固守孤城。他充分利用汉中盆地的山川地势,在兴元以北的险要关隘、河谷地带层层设防,节节抵抗。汴军虽然强悍,但在崎岖的山地环境中,其重兵集团的优势难以完全发挥。王宗涤指挥蜀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袭扰汴军粮道,伏击其小股部队,使得王重师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
当汴军历经苦战,终于逼近兴元城下时,已是师老兵疲。而此时的兴元城,在王宗涤的经营下,城防坚固,守军士气高昂,粮草器械充足。
真正的决战在兴元城下展开。王重师下令猛攻城池,汴军士卒冒着箭雨礌石,奋勇攀城。然而,王宗涤指挥若定,王宗侃、王宗弼等将领更是身先士卒,亲自登城搏杀。蜀军依托坚城,给予了汴军巨大的杀伤。王宗涤“擐甲执槊,立于女墙之下,激励将士,矢石不能伤”,其勇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王建派遣的其他援军也从蜀中源源不断开来,对攻城汴军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王重师见兴元城池坚固,守军抵抗意志坚决,加之己方后勤补给线漫长且屡受骚扰,深知短期内难以攻克,若僵持下去,恐有全军覆没之危。
在经历了数次惨烈的攻城失败,付出重大伤亡后,王重师迫不得已,只好下令焚毁营垒,撤军北还。消息传回,朱温勃然大怒,却又无可奈何。
这次挫败,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迅速南下的野心。他不得不重新评估王建的实力。这个“养子专业户”麾下的将领,其坚韧和战斗力超出了他的预料。蜀地凭借山川之险,易守难攻,绝非可以轻图之地。若强行再次南下,不仅要面对更加严密的防御,还要时刻担心关中根基是否稳固,以及东方钱镠的动向。
“王建竖子,据险而骄,暂不可与争……”朱温虽心有不甘,但现实的军事挫折迫使他做出了理智的抉择——暂时息了南下的想法。
南征的失败,无形中更加坚定了朱温之前“先定秦晋”的战略。既然南下受阻,那么集中力量解决北方的李克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关中仅一河之隔的河中镇。这里地处黄河拐角,土地肥沃,盐池之利甲于天下,是一块令人垂涎的富庶之地。更重要的是,此时的河中节度使王珂,说起来王珂其父王重荣还是是朱温的“干舅舅”呢,不过王珂可不认可这个干表兄,他娶了李克用的女儿,成为了河东的女婿,时常允许李克用借到骚扰关中,朱温早就对其心怀不满。
“王珂小儿,据宝地而庸碌,合该为我所有!”朱温下定决心,要以河中作为他北进战略的第一块踏脚石,用河中的财富和人口,来滋养他饥渴的战争机器。
乾宁四年(897年),夏收之后,正是用兵之时。朱温尽起精锐,以大将张存敬为前锋,氏叔琮为主将,自己亲自坐镇后方调度,集结十万大军,号称二十万,自同州浩浩荡荡渡过蒲坂津,直扑河中府。
王珂闻讯,惊慌失措。他深知自己绝非朱温对手,唯一的希望便是向自己的岳父、强大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求救。他连夜修书,言辞恳切,由其夫人(李克用之女)亲自署名,派出心腹死士,冒死突围,北上晋阳求援。
朱温的眼光确实毒辣。他选择此时动手,正是看准了李克用的虚弱期。沙苑之战,李克用损失惨重,尤其是其赖以起家的核心骑兵“鸦儿军”折损数万,使得河东军元气大伤。河东地瘠民寡,恢复速度远不如地处富庶之地的朱温和钱镠。
朱温深知,单凭武力压迫王珂或许足够,但要想顺利吞并河中,并抵御可能的外部干预,必须辅以高明的外交手腕。他祭出了精心策划的连环策:
朱温先是亲笔修书给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信中,他极尽煽动之能事:“李鸦儿屡犯幽燕,此乃公之血仇!今其新败于关中,精锐尽丧,如折翼之鸟。吾今举大兵伐之,此天亡沙陀之时也!公若有意雪耻,可约期共击。所得河东之地,谁取便归谁所有,决不食言!”
与此同时,朱温也没有忘记东面的邻居——魏博节度使、朱温的好儿子朱友信(罗弘信)。他给朱友信送去了一封措辞极其“诚恳”的信:“昔日之事,乃势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今大势将变,吾意与贤弟共逐天下。汝可恢复本名,无需以父子相称。吾已联结刘仁恭共击河东,贤弟若趁此良机,提兵北上,攻取成德王镕之地,所得尽归魏博!若能尽取成德,吾愿以昭义三州相赠,助弟称王河北,与吾在河东东西呼应,守望相助!”
http://www.abcsee.cc/47765/3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