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丹青虽有毒 亦可载道义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之路人不炮灰
山风微澜
混天鼎
哭惹,脆皮大佬又手撕剧情了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爱妻陆琪琪与爱子陆财
重回七零,与病娇老公举案齐眉
综漫:后二次元时代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案件了结,诸事渐定。在返回京城的前夕,裴昭雪、白砚舟、沈墨卿、苏九几人,难得清闲,聚在暂居的官驿庭院中,煮茶闲谈。话题自然而然地,又回到了这起围绕着《千佛朝宗图》展开的诡异案件上。
“一幅传世名画,本应是陶冶情操、寄托情怀的雅物,谁能想到,竟能被利用成为操控人心、实施复仇的可怕工具?”
苏九轻抚着茶杯,语气中带着一丝后怕与感慨,“那慧觉大师,若非执念太深,以其在艺术、机关、药学上的造诣,本可成为一代宗师,可惜,可叹。”
白砚舟接口道,他的目光看向沈墨卿,带着探讨的意味:“墨卿兄,你精研画道,经此一案,想必感触更深。这丹青笔墨,既能载道,记录山河壮丽、人间悲欢,传承文明薪火;可一旦被居心叵测之人利用,竟也能蕴含如此剧毒,直指人心最脆弱之处,杀人于无形。其界限,究竟在何处?”
沈墨卿沉默片刻,似乎在整理思绪。
他望向庭院中一株绽放的白玉兰,缓缓道:“白兄此问,直指核心。依墨卿浅见,画作本身,并无善恶。其‘毒’,不在墨色,不在线条,而在运用者之心。《千佛朝宗图》本是前朝画圣心怀虔诚所作,意在展现佛国庄严,导人向善。其画技之精湛,构图之宏大,气韵之生动,堪称瑰宝。问题在于,慧觉,或者说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推手,扭曲了画作的本意,利用了画中佛像眼部聚焦、金线反光等视觉原理,结合特殊织料和药水,以及《地藏十轮经》中本就描绘的地狱景象,人为地制造出致幻与精神控制的效应。”
他顿了顿,继续道:“这就如同砒霜,在良医手中,可入药救人;在歹人手中,便是夺命毒药。关键不在于砒霜本身,而在于用药之人及其目的。艺术亦然。其力量源于其能直达情感,触动心灵。用于正途,可教化众生,弘扬真善美;用于邪路,便可蛊惑人心,放大恐惧与欲望。此次案件,与其说是‘丹青有毒’,不如说是‘人心叵测’,利用艺术的感染力来行恶。”
裴昭雪聆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墨卿兄所言极是。此案也让我等警醒,日后查案,尤其是涉及书画、古物、仪式等看似‘风雅’之物时,更需警惕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心理暗示与精神操控手段。艺术无界,但人心有私,律法有度。”
白砚舟笑道:“如此说来,这丹青之道,既是考验创作者心性的明镜,也是衡量观赏者心境的标尺。能载道,还是藏毒,存乎一心。”
沈墨卿颔首:“正是。经此一事,墨卿更觉肩上责任重大。日后研习画道,不仅要精进技艺,更需涵养心性,明辨是非。力求所作之画,即便不能济世利民,也绝不可成为害人之器。同时,也应致力于发掘艺术中正面引导人心、疗愈心灵的力量。”
他想到了那些正在康复的绣娘,通过刺绣平和图案来安抚心神,这便是艺术正向价值的一个体现。
一番探讨,让众人对艺术与人心、与道德法律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丹青虽曾被用作毒药,但其本身蕴含的向善载道的潜力,却更加值得珍视与发扬。
http://www.abcsee.cc/47769/4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