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归期渐近
推荐阅读:
吞噬古帝苏辰
南知意帝释景全文免费阅读
快穿之路人不炮灰
山风微澜
混天鼎
哭惹,脆皮大佬又手撕剧情了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爱妻陆琪琪与爱子陆财
重回七零,与病娇老公举案齐眉
综漫:后二次元时代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他提笔,想写家书,最终却只落下“一切安好,勿念”数字。过多的凶险,不必让她知晓,徒增担忧。
他只是将怀中她亲手所制药囊握得更紧了些。
那清雅的药香,仿佛带着她的气息,在这危机四伏的异乡寒夜,给予他无声的慰藉与力量。
千里之外,长安城中,杨雪霁正于灯下缝制一件给他的春衫。
忽然心口莫名一悸,针尖刺入指尖。
她蹙眉看着那沁出的血珠,心中那股不安的思念,骤然变得更加浓烈起来。
她走到窗边,望向南方漆黑的夜空,默默祈祷:夫君,定要平安。
长安的冬日漫长而寂静。
将军府内,杨雪霁将对夫君的思念,化作了更深的沉潜与行动。
她几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将军的私塾”和她的“小工坊”中。
私塾的规模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已悄然扩大。
她不仅请来了更有学问且耐心的老先生,还亲自参与编撰更适合农家子弟的启蒙教材。
她将常用的字词与农事、算账、辨识草药等实用知识结合,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孩子们学得又快又扎实。
她时常轻车简从地去往京郊的村落,不是以将军夫人的身份去巡视,而是像一位亲切的师姐,坐在学堂后排听讲,课后与孩子们闲聊,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倾听他们质朴的愿望。
孩子们起初有些畏惧,渐渐被她温柔的笑容和真诚的态度打动,都亲切地称她为“夫人先生”。
看到那些原本可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孩子,眼中开始闪烁求知的光芒,杨雪霁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与平静的喜悦。
这仿佛是她对抗漫长思念、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方净土。
而在她那间由库房改造的“小工坊”里,织机的改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几位老工匠的帮助下,她绘制的图纸变成了实物。
新织机不仅更省力,效率也提高了近三成。
她谨慎地先在自家田庄的织坊小范围试用,记录数据,进一步优化。
偶尔,她也会受邀参加一些无法推拒的贵妇茶会。
席间,依旧会听到一些关于子嗣或纳妾的隐晦言辞,但她已能坦然处之,或四两拨千斤地挡回,或干脆置之不理。
她的内心因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夫君毫无保留的爱而变得愈发强大从容。
那份独特的气度,反而让一些原本心存轻视的贵妇们刮目相看。
每当夜深人静,思念如潮水般涌来时,她便提笔给宇文成都写信。
不写愁绪,只写府中梅花又开了几朵,私塾里哪个孩子背书最快,织机改良到了哪一步,字里行间皆是生活的细碎与温暖。
她知道,这些比任何倾诉更能让他安心。
她也会收到他的回信。
信总是很短,字迹遒劲,墨透纸背。
有时是“安好,勿念”,有时是“此地苦寒,夫人药囊甚有用”。
最近的一封里,意外地多了一句:“见运河初具规模,如巨龙蜿蜒,方知夫人所言‘功在千秋’之意。盼归,与夫人共赏山河壮阔。”
寥寥数语,却让杨雪霁反复摩挲,仿佛能透过这冰冷的纸张,触摸到他冷硬外表下那颗与她共鸣的心。
他们虽远隔千里,却仿佛在共同注视着同一项宏伟事业的诞生,这种精神上的同频,让思念都变得厚重起来。
运河沿线,宇文成都的巡视之路,远非风平浪静。
那次隧道刺杀虽未得逞,却如同敲响的警钟,预示着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宇文成都的神经时刻紧绷,护卫布防堪称铜墙铁壁,再无丝毫疏漏。
太子杨广经此一吓,虽表面镇定,实则更加倚重宇文成都,几乎对他言听计从。
宇文成都借此机会,不仅加强安保,更以雷霆手段整顿工程吏治。
他手持太子赐予的尚方宝剑,对沿线州县官员进行了一轮秘密而彻底的核查。
他军旅出身,最恨贪腐欺瞒。
凡查实有克扣民夫粮饷、虐待役工、中饱私囊者,无论官职高低,背景如何,一律严惩不贷。
情节轻微者革职查办,严重者当场拿下,甚至就地处决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工头,以儆效尤!
一时间,运河沿线官场风声鹤唳,贪官污吏闻“宇文”之名而胆寒。
民间却拍手称快,怨气为之大减。
同时,他强力推行之前与杨雪霁讨论过的“轮役制”和“医疫策”,从军中抽调军医、调拨药材,设立临时医棚,极大地改善了民夫的生存条件。
一系列组合拳下来,工程进度虽未加快,但秩序井然,民心渐稳,效率反而有所提升。
太子杨广目睹此景,对宇文成都的文武全才和治理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赞叹道:“成都真乃吾之霍去病、陈平也!”
然而,宇文成都并未因此自满。
他深知,那隐藏在暗处的黑手绝不会仅有一次行动。
他加派了大量斥候,严密监控沿线所有可疑人物和势力,尤其是与废太子杨勇或有牵连的旧部门阀。
一场无声的较量,在宏伟的运河工地上悄然展开。
宇文成都如同最敏锐的猎鹰,于无声处听惊雷,于细微处察隐患,将一场可能酝酿成更大风暴的危机,死死压制在萌芽状态。
他的威名,不再仅仅局限于战场,也在这浩大的国家工程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时光流逝,冬雪渐融,柳枝抽出嫩芽,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早春的气息。
宇文成都的信中,终于提到了大致归期——约在二月中下旬,运河春汛来临之前。
杨雪霁接到信时,正站在初绽的迎春花前。
信纸在她指尖微微颤抖,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期盼瞬间淹没了她。
她计算着日子,开始更加忙碌起来。
她亲自指挥下人将府中上下彻底洒扫整理,将他书房里的书籍拿出来晾晒,将他惯用的铠甲兵器擦拭得锃亮。
她为他缝制的新春衫已经完工,针脚细密,尺寸精准。
http://www.abcsee.cc/47782/4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