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逆袭之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场景:2010 年英国大奖赛,银石国际赛道起步位置:第十四位目标:尽可能冲击更高名次

  目标一:詹姆斯?巴克斯顿(英国,威廉姆斯车队)

  结果:灯光熄灭的瞬间,我立即超越巴克斯顿,升至第十三位,随后在科普斯弯逼近索伯车手东山良和。

  与此同时,前排的马丁?韦弗迅速领跑,并将队友逼至外线,让安东尼?哈里森趁机切入第二位,伦纳则被迫进一步偏离赛车线。

  我成功升至第十三并持续向前推进,而费利佩?阿尔瓦雷斯的处境则截然相反,从第三位起步的西班牙人,不仅被哈里森超越,还被彼得?卡明斯基压制,这对他极为不利,因为路特斯赛车在正赛中的长距离速度本就明显偏慢。

  驶出科普斯弯时,我已远远甩开这位 2009 年冠军,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位 2009 年才勉强完成 F1 首秀的车手身上。

  可巴克斯顿 2009 年的冠军竞争对手,却意外闯入了我的视线。

  目标二:马克西米利安?伦纳(德国,红牛车队)

  结果:驶过连续弯道时,伦纳走线严重偏宽,冲出赛道,碾过草地后陷进碎石缓冲区。这位德国车手在碎石区缓慢挣扎,生怕赛车彻底陷住,过程中扬起漫天尘土,我趁机与其他车手一同超越了他。

  短短几个弯道的功夫,伦纳便从领跑位置跌至队尾,而他的队友韦弗已疾驰在机库直道上。

  无论那套新前翼性能多出色,红牛赢得英国大奖赛的希望,已从德国人身上转移到了澳大利亚人身上。

  目标三:东山良和(日本,索伯车队)

  结果:伦纳虽冲出赛道,但未发生碰撞,且所有人都避开了烟尘区,因此未触发黄旗,更没有安全车来打断我的节奏。

  驶出教堂弯后,我紧紧跟在索伯赛车的扩散器后方,凭借赛车性能优势,在直道上轻松完成超越。

  刚驶过赞助商桥梁,我便超过东山良和并拉开差距。

  从第十四位起步的我,此刻已升至第十一位,下一个目标是七届世界冠军威廉?齐格勒。

  这位梅赛德斯车手在起步时被印度力量的洛伦佐?巴尔巴罗超越,而我的赛车速度更快、性能更优,且搭载着同款引擎,超越他并非难事。

  于是……

  目标四:威廉?齐格勒(德国,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结果:我切到内线,凭借晚刹车优势轻松超越齐格勒,在维尔减速弯前占据位置。

  至此,我升至第十位,成功进入积分区。

  目标五:洛伦佐?巴尔巴罗(乌拉圭,印度力量车队)

  结果:巴尔巴罗是我的朋友,但他没能在我身前停留太久,在竞技场区段的首个重刹车区(十四号弯),我完成了超越。

  此时,我已成为梅赛德斯引擎阵营中的第三快车手,仅次于在前端竞争的哈里森和科斯基宁。

  我渴望跻身前排,但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

  幸运的是,我的推进并未就此停止。

  目标六:恩里克?德?马特奥(巴西,法拉利车队)

  冲下惠灵顿直道时,我借助德?马特奥的尾流不断逼近。

  这位法拉利二号车手在起步时同样掉位,但他的赛车是我目前遇到的性能最强劲的对手,必然会奋力抵抗。

  驶出十六号弯后,德?马特奥将赛车摆在直道中央,随时准备应对我的超车动作。

  他对我采取了强硬防守:先向左变线封锁路线,我试图从右侧突破时,他又突然向右切,这种做法略显缺乏体育精神,尤其不符合这位以公平竞赛着称的巴西人的风格,或许是糟糕的赛季表现让他陷入了这种境地。

  今年对他而言格外艰难,这场比赛也眼看就要沦为又一场惨败,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减少损失。

  但他过度偏向外线的防守,反而为我创造了机会,我在布鲁克兰兹弯凭借晚刹车完成超越。

  冲出发车直道时,我以第十四位开启首圈;而当第二圈开始时,我已升至第八位。

  “太精彩了,张骋,太精彩了!这一圈堪称‘神级表现’!” 尼基?莫里森在无线电中赞叹道。

  局势对我愈发有利:在科普斯弯,鲁道夫?贡萨尔维斯超越索伯赛车时,与维克多?哈特曼发生碰撞。

  起初看似只是激烈对抗,可几秒后驶上机库直道时,德国人的赛车突然解体,索伯的尾翼脱落,碳纤维碎片洒满赛道。

  我趁机超越他升至第七位,赛事同时触发安全车,全场车阵重新收紧。

  这对我而言是天赐良机:我的赛车速度快、长距离表现出色,此前在中游缠斗中损失的时间,如今将全部清零。

  安全车期间,莫里森传来后续消息,让局势更加明朗:“首圈时,阿尔瓦雷斯和卡明斯基发生事故,阿尔瓦雷斯疑似离线超车后拒绝归还位置,我们判断他大概率会收到处罚。”

  果不其然,阿尔瓦雷斯因离线超车被处以通过维修区处罚。更糟的是,他必须等到安全车撤离后才能执行处罚,届时车阵已重新聚集,他将直接跌至队尾。

  相反,比赛初期冲出赛道、跌至队尾且险些被套圈的马克西米利安?伦纳,因车阵收紧重新回到竞争行列。

  此时的场上顺序为:马丁?韦弗领跑,安东尼?哈里森第二,汤米?科斯基宁第三,阿尔瓦雷斯暂列第四(处罚未执行),随后是状态低迷的彼得?卡明斯基,威廉姆斯的鲁道夫?贡萨尔维斯第六,他是我身前最后一位车手。

  比赛重启后,我在机库直道轻松超越贡萨尔维斯升至第五;当阿尔瓦雷斯进站执行处罚后,我在圈末进一步升至第四。

  对我而言,这场比赛的核心争夺至此基本结束,我按计划完成进站,随后全力追击昔日队友科斯基宁,最终以 0.5 秒的差距紧随其后冲线,未能完成超越。

  但这场比赛的焦点并非前排:真正的看点是马克西米利安?伦纳的绝地反击 —— 他从队尾一路爬升,而法拉利双雄则彻底陷入低迷。

  阿尔瓦雷斯因处罚掉出积分区,恩里克?德?马特奥也莫名掉位,最终排名第十五(仅比阿尔瓦雷斯高一位)。

  他的排位赛表现尚可,我超越他时并未发生碰撞,且据我观察,他的赛车也未受损,如此糟糕的正赛表现实在令人费解。

  2010 年英国大奖赛积分区结果:

  1.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25 分

  2.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8 分

  3. 汤米?科斯基宁 —— 芬兰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15 分

  4.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2 分

  5. 鲁道夫?贡萨尔维斯 —— 巴西 —— 威廉姆斯 - 考斯沃斯车队 ——10 分

  6. 东山良和 —— 日本 —— 索伯 - 法拉利车队 ——8 分

  7.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6 分

  8. 洛伦佐?巴尔巴罗 —— 乌拉圭 ——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4 分

  9. 威廉?齐格勒 —— 德国 ——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2 分

  10. 詹姆斯?巴克斯顿 —— 英国 —— 威廉姆斯 - 考斯沃斯车队 ——1 分

  比赛结束时,马丁?韦弗在无线电中留下了一句颇具争议的话:“作为二号车手,这成绩还不错嘛。” 这句话暗示红牛内部并非一团和气。

  此前的 “前翼风波”—— 伦纳撞坏新前翼后,红牛将韦弗赛车的优质前翼拆给他使用,只是澳大利亚人诸多 “被轻视” 经历中的最新一件,这让他觉得伦纳是车队的 “金童”,而自己只是 “替补”。

  可这位 “替补”、“二号车手”,却在伦纳浪费杆位后,以绝对优势赢得了英国大奖赛。

  不过,伦纳的表现也堪称 “止损典范”:从队尾起步、赛车疑似受损、险些被套圈,最终却带回 6 分,这些积分在赛季末或许会起到关键作用。

  相比之下,法拉利则彻底搞砸了这场比赛,双车均未展现竞争力。

  我的比赛同样可称为 “止损成功”:从第十四位起步,本无望守住积分榜领跑位置,最终却以第四完赛,险些登上领奖台。

  我 “正赛强于排位赛” 的名声早已传开,但首圈的表现仍超出预期,即便让我在相同场景下重复一千次,我也不确定能否再现这样的推进。

  那一圈的表现堪称 “特殊”,超越了我平时的能力极限,我必须为此感到自豪。

  我曾为法拉利追击安东尼?哈里森,赢得新加坡大奖赛;本赛季初,我借助混合天气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连夺两冠;在迈阿密,我在干燥赛道上与队友公平竞争,为迈凯伦拿下胜利 。

  但这场从第十四到第四的逆袭,或许是我迄今为止最精彩的表现。

  鉴于我的排位赛表现始终不稳定,这场比赛的首圈,绝对是我 F1 生涯中最出色的单圈表现之一。

  然而,这场出色的表现仍不足以让我守住积分榜领跑位置,车手积分榜前六的排名揭示了这一点:

  1. 安东尼?哈里森 —— 美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63 分

  2. 张骋 —— 中国 ——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162 分

  3. 马丁?韦弗 —— 澳大利亚 —— 红牛 - 雷诺车队 ——136 分

  4. 马克西米利安?伦纳 —— 德国 —— 红牛 - 雷诺车队 ——136 分

  5.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 —— 西班牙 —— 法拉利车队 ——110 分

  6. 彼得?卡明斯基 —— 波兰 ——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93 分

  安东尼以 1 分优势夺走积分榜榜首。

  虽说差距微乎其微,且我目前的胜场数更多(若积分相同,我将凭借胜场数优势领跑),但他拥有应对胶着冠军争夺战的经验,而我没有。

  不过,本赛季我错过的 2009 年赛道已基本跑完,且我在 2009 年参赛的半个赛季中表现强劲,或许随着赛季推进,我的状态会越来越好。

  话虽如此,本赛季上半程已拿下三场胜利的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如何提升。

  2009 年澳大利亚站因大量退赛(伦纳、卡明斯基等车手撞车,哈里森与特里波利还陷入处罚争议)显得格外混乱;2009 年马来西亚站因大雨提前结束;迈阿密站本身就是全新赛事。

  我的三次胜利,要么受特殊天气影响,要么赛道情况特殊。这意味着,本赛季至今,“经验有无” 对我而言影响不大,未来也未必能依靠经验获利。

  F1 充满变数,“逻辑” 往往并非其主旋律。

  积分榜下游,韦弗与伦纳同积 136 分,在迈凯伦统治土耳其、加拿大、迈阿密三站后,红牛凭借近两站胜利重新回到争冠行列,澳大利亚人凭借本场胜利(胜场数 3 - 2)成为积分相同情况下的领跑者。

  暂且不谈法拉利,彼得?卡明斯基本场未能得分,但凭借近期的出色表现,仍勉强领先科斯基宁。

  科斯基宁凭借本站领奖台将积分提升至 90 分,重新找回状态,“中游领头羊” 的争夺再次升温。

  这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前排,我很期待赛季结束时谁能胜出,毕竟印度力量和威廉姆斯也在逐渐崛起。

  卡明斯基与科斯基宁目前是中游的焦点,但赛季仍剩一半,他们的竞争走向值得关注。

  至于法拉利,我的看法很简单:他们必须夺冠,且刻不容缓。

  费利佩?阿尔瓦雷斯在冠军争夺战中逐渐掉队;恩里克?德?马特奥自迈阿密站后便一直停留在 77 分,如今已落后于卡明斯基和科斯基宁;车队的困境在车队积分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1. 迈凯伦 - 梅赛德斯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沃金)——325 分

  2. 红牛 - 雷诺车队 —— 奥地利(总部位于英国米尔顿凯恩斯)——272 分

  3. 法拉利车队 —— 意大利(总部位于意大利马拉内洛)——187 分

  4. 梅赛德斯 Gp 马石油车队 —— 德国(总部位于英国布拉克利)——126 分

  5. 路特斯 - 雷诺车队 —— 英国(总部位于英国恩斯通)——97 分

  6. 印度力量 - 梅赛德斯车队 —— 印度(总部位于英国银石)——48 分

  法拉利双车均未得分,与我们的差距已超过 100 分,甚至与红牛的差距也接近 100 分,梅赛德斯也在不断逼近。

  法拉利曾赢得巴林站冠军,拥有两度夺冠的费利佩?阿尔瓦雷斯,恩里克?德?马特奥在 2008 年也仅以 1 分之差错失冠军,这支车队拥有优秀的赛车和车手,本应是冠军争夺战的一员,却始终无法保持稳定竞争力,实在令人惋惜。

  对我们而言,银石站的表现堪称出色,成功成为本站得分最高的车队,圆满完成了迈凯伦与沃达丰在主场的任务。

  但要满足梅赛德斯阵营的期待,还需等到下一站德国大奖赛。

  我去年未参加德国站,但赛道轮换制帮了我,去年德国站在纽博格林举办,而今年将重返 2008 年后便未使用过的霍根海姆赛道。

  2008 年的规则虽与现在不同,但当时安东尼?哈里森赢得了比赛,尤里?卡萨莱宁获得第五,这让我们对本站抱有期待。

  匈牙利站同样值得期待:哈里森曾赢得 2007 年和 2009 年匈牙利站冠军,尤里?卡萨莱宁唯一的 F1 胜利也来自 2008 年匈牙利站。

  接下来两站我们有机会延续良好状态,但红牛已连赢两站,法拉利也亟需重返冠军行列。

  下周末的霍根海姆赛道会呈现怎样的局面,无人能预料。
  http://www.abcsee.cc/47818/4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