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听到诊断,陈希亮意识到女儿病情的严重性,急切询问:

  不知先生诊治需要多少诊金?

  陈希亮家境清贫,难以承担高昂费用。

  你觉得我是那种人?

  李锛反问。

  这世上还有不收钱的大夫?

  陈希亮喃喃自语。

  你先去参加清谈会吧,结束后再来找我。

  问卢家仆役就知道我在哪,很容易找到。

  李锛直接打发走了陈希亮。

  这人说话实在不中听,难道医者就非得收钱不可?他可不是那种俗人。

  小朋友,哥哥带你去吃糖好不好?

  李锛温和地笑着问道。

  好。

  女孩怯生生地点头。

  李锛牵起她的小手,朝厢房方向走去。

  徐芷虎目光中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绪。

  她确实看走了眼。

  从前只当李锛是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如今才明白,他实乃心怀天下的真正医者。

  铜锣声清脆响起,喧嚣的会场渐渐安静。

  卢玄朗登台致开场词,这场清谈会正式拉开帷幕。

  众多士子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可那些空洞的言论,只引得李锛等人不住摇头。

  尽是些纸上谈兵之徒。

  轩辕敬城评价道。

  徐奉年接话:真有才学的早被各方网啰,谁愿意来这泥潭里与小鱼小虾争食。

  我哥哥可厉害了!正吃着糖的囝囝突然插嘴。

  你哥哥叫什么名字?徐奉年俯身问道。

  小女孩认真回答:哥哥叫陈希亮,我叫陈婷。

  他就是陈希亮?徐奉年心中一震。

  前些日子徐哓来信提及,路过卢家时可招揽一位名叫陈希亮的读书人。

  据其师李亦山所言,此人心怀天下,有治国安邦之才。

  没想到机缘巧合,竟在此相遇。

  大哥哥认识我哥?小女孩仰头问道。

  不曾相识。

  徐奉年随口应着,突然指向会场:快看,你哥哥上场了。

  陈婷连忙踮起脚尖望向窗外。

  果然,一袭旧青衫的陈希亮已然站在万众瞩目的高台上。

  他刚阐述观点便遭众人围攻,却在条理分明的辩驳中,将对手一一驳倒。

  此人表面尊儒,内里尚法。

  虽习儒家修身之道,骨子里却是法家做派。

  今日这番言论传开,大离士林怕是容不下他了。

  轩辕敬城神色肃穆道:

  “事态严峻。”

  徐奉年挑眉:

  “竟到如此地步?”

  轩辕敬城解释:

  “大离儒林尊孔孟为正统,崇尚中正之风,岂会容陈希亮在此扰乱学风。”

  徐奉年抚掌笑道:

  “妙极!”

  轩辕敬城不解:

  “何妙之有?”

  徐奉年眼中闪过精光:

  “正好将他招揽至北凉,省去诸多周折,岂非天赐良机?”

  轩辕敬城摇头失笑。

  徐奉年转向李锛:

  “先生如何看待陈希亮?”

  李锛沉吟道:

  “他主张法家无可厚非,但方才所提方略,未免过于空泛。”

  徐奉年讶然:

  “先生亦通治国之道?”

  李锛淡然一笑:

  “略知一二。”

  轩辕敬城拱手:

  “李兄何不上台赐教?敬城愿闻高论。”

  在众人注视下,李锛略作思忖,缓步登台。

  待陈希亮言毕,他朗声道:

  “医家李锛,聆听诸位高见,偶有所得,愿与诸君切磋!”

  台下儒生哗然——儒家清谈会上,竟有医者论政?

  李锛不疾不徐道:

  “治国之策,可归为十六纲:君臣、视听、纳言、察疑、治人、考黜、治军……”

  场中 * 动更甚。

  能献一策已属难得,此人竟夸口十六策?

  “治国如治家,首在立本,本固则末直……”

  开篇宏论一出,满座渐静。

  这医者,莫非真有经天纬地之才?

  “首纲,君臣之道!”

  君臣之道犹如天地运行,天清地宁则君臣纲常自显。

  君主以恩泽布施彰显仁德,臣子以忠诚侍奉践行大义......

  李锛阐述首策时,满座寂然无声。

  次策既出,举座皆惊。

  三策言毕,众人面如土色。

  四策终了,满堂呆若木鸡。

  待十六策尽数道来,暮色已至西山,在场诸人皆神魂俱震。

  见笑了。

  当李锛步下讲坛,众学子恍然惊醒。

  他们望向李锛的目光交织着羞愧、艳羡、不甘与崇敬等复杂心绪。

  所有人都明白——

  经此清谈盛会,李锛声名必将远播,与这些困顿学子的境遇已是云泥之别。

  学生先前多有冒犯,在此向先生请罪!

  ** 亦当赔礼!

  万望先生海涵!

  ......

  学子们纷纷向李锛躬身致歉。

  见此情形,

  徐奉年怔然失神,徐芷虎神色莫测,轩辕青锋眼中满是仰慕。

  55.读书人当承先圣绝学!【求收藏!】

  李锛略显惶恐,但既已至此,不妨再添薪火。

  将声名推至更高处。

  遂正色推辞道:

  圣贤尚有过失,诸位何必如此!

  待众人直身,李锛复又问道:临别在即,李某有一问请教。

  恭听先生垂询。

  儒生们恭敬应答。

  读书人立身之本为何?

  李锛发问。

  自当心系黎民,胸怀天下。

  非也,应以教化育人为己任。

  此言差矣,当以治学为本。

  ......

  士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李锛听得不住叹息:全错了!

  先生,我们错在哪里?

  众人急切追问。

  错在忘了读书人的本分!李锛声如洪钟,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轰!

  这番话如惊雷贯耳,令在场士子茅塞顿开。

  妙哉!

  ......

  厢房内,

  轩辕敬城心神剧震,

  长久萦绕心头的困惑此刻豁然开朗,诸多疑问终得解答。

  原来如此,这才是读书人应有的志向!

  当年大雪坪上李纯罡笑他迂腐,徽山众人讥他只会读死书。

  这些他从未放在心上,毕竟已是儒圣之尊。

  天下无人配在儒学上指点他。

  可今日方知大错特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才是儒圣真正的使命!

  星辰流转,日月更迭,四季轮转,阴阳化育,风雨广施。

  轩辕敬城在此叩问苍天!

  一股浩然之气自他周身迸发。

  此刻,

  轩辕敬城直入陆地神仙至境,成就圆满无缺的儒家圣境,

  大道圆满。

  徐奉年与徐芷虎相顾骇然,这位新晋儒圣竟又突破了?

  另一边,

  有士子率先回神,向李锛郑重行礼:

  谢先生为我等指明方向,请受学生一拜!

  请先生受我等一拜!

  恭送先生!

  众儒生恭敬长揖,李锛略一拱手便转身离去,那些读书人却久久不肯直起身来。

  敬城兄,可喜可贺!

  回到房间,李锛向轩辕敬城道贺。

  多亏李兄点拨。

  轩辕敬城赶忙回礼,此番突破,李锛功不可没。

  我不过是随口胡说,哪算得上指点,全凭你自己悟性高!

  李锛连连摆手。

  李兄太谦逊了,若无李兄提点,我轩辕敬城怎能达到儒圣圆满之境?

  轩辕敬城正色道:

  今日清谈会的内容传出去,大离文坛怕是要尊李兄为引路人了!

  我不过是个大夫,怎敢当儒家引路人?敬城兄过誉了。

  徐奉年插话道:先生若都不配,这天下还有谁配?

  正是此理!

  儒圣轩辕敬城点头附和。

  先生,您再给我讲讲那治国十六策吧。

  徐奉年终于露出真实意图。

  我那都是瞎说的,当不得真。

  李锛笑着推辞。

  若先生的治国十六策是瞎说,那陈希亮他们谈的岂不是废话连篇?

  先生就别藏拙了,您分明是治世大才,再与我说说嘛。

  任凭徐奉年如何软磨硬泡,李锛始终摇头拒绝。

  徐芷虎提醒道:

  你这诚意不够,所以请不动先生。

  你看历代明君求贤,哪个不是三拜九叩?

  三拜九叩?

  徐奉年低头盯着地板,面露迟疑。

  别!你若真跪,我可不敢去北凉了,怕北凉王拿鞭子抽我。

  治国十六策回头写给你便是。

  李锛赶紧阻拦。

  多谢先生!

  徐奉年欣喜拱手。

  这时,房门突然被敲响。

  开门一看,陈希亮局促地站在门外。

  他犹豫片刻,径直走到李锛面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学生陈希亮愿拜先生为师,从此追随先生左右,恳请先生收下 ** !”

  56.赵瑄素出手了?

  众人目睹此景,无不面露惊色。

  陈希亮刚在清谈会上锋芒毕露,以他的才华,消息传开后必成各方争相招揽的座上宾。

  这般才学,封侯拜相亦非难事。

  可此刻,他却跪伏于李锛身前,执意拜师?

  连李锛自己都愣住了。

  “我教不了你,也无甚可教。”

  李锛伸手欲扶这位与自己年岁相仿的读书人,陈希亮却纹丝不动,肃然道:“未遇先生前,学生狂妄自比卧龙,今日方知浅薄可笑。

  恳请先生允我随侍求学!”

  言罢,他俯身叩首。

  “我确实无物可授,你快起身!”李锛叹道。

  “先生若不允,学生长跪不起。

  ”陈希亮态度坚决。

  “这……”李锛面露难色。

  轩辕敬城劝道:“此子虽学说偏激,但品性端正,收他为徒未尝不可。

  他日必成佳话。”

  徐奉年附和:“先生,陈希亮才学过人,收他为徒不辱门楣。”

  小女孩陈婷扯着李锛衣角央求:“大哥哥,你就收下我哥哥吧!”

  李锛终是点头:“也罢,陈希亮,我收你为徒!但需言明,治国之道我实非所长,若误你前程,莫要后悔。”

  “ ** 拜见恩师!”陈希亮郑重再拜。

  “起来吧。

  ”李锛抬手道。

  “是,学生拜谢恩师!”

  陈希亮恭敬叩首起身,见他这副严肃模样,李锛不禁暗自苦笑,本只是来看个热闹,没想到莫名其妙收了个徒弟。

  稍作停顿,李锛开口问道:

  “陈希亮,我近日就要动身前往北凉,你可愿随我同行?”

  “学生愿追随先生同赴北凉。

  ”

  陈希亮斩钉截铁地答道。

  听到这个回答,徐奉年心中暗喜,这样正好省去了自己费心招揽的功夫。

  天色渐晚,清谈会已散场,李锛一行人返回卢府。

  卢府众人看向李锛的眼神颇为复杂,

  但李锛对此浑不在意,用过晚饭便径直回到客房。

  刚写完治国十六策,忽闻敲门声响起。

  开门一看,是徐芷虎的贴身丫鬟。

  “出什么事了?”

  李锛询问道。

  “ ** 从报恩寺回来就高烧不退,现在已经昏迷不醒,奴婢特来请先生前去诊治。

  ”

  丫鬟焦急地说。

  “怕是染了风寒,快带我去。

  ”
  http://www.abcsee.cc/47833/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