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特权辞不就 文试夺魁首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宣和一年(1118年)的秋天,沧州的的树叶已经枯黄。沧州府贡院外已挤满了赶考的举子。不同于其他考生的紧张焦虑,柴承乾一身青布长衫,步履从容地走进考场。按照大宋祖制,柴氏子孙可享“免试荐举”特权,无需通过州试、府试,便能直接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这是宋太祖赵匡胤为感念后周柴家禅让之恩,特赐柴家的荣宠,百年来从未更改。
“柴公子怎么也来了?”贡院门口的老吏见柴承乾递上名牌,惊讶地张大了嘴,“您家有祖制护身,何必来受这寒窗之苦?直接去汴京胜试便是。”
柴承乾笑了笑:“祖制是皇恩,学问是己功。若不亲自下场试试,怎能知道自己的斤两?再者,河北路的举子皆是才俊,与他们同场竞技,也是一桩乐事。”
老吏闻言,连连赞叹:“公子真是好气度!难怪沧州人都说,柴家公子文武双全,将来定是栋梁之材。”
进入考场,号舍狭小逼仄,仅容一人一桌一凳,却收拾得干净。柴承乾坐下后,静心等待发卷。
他并非刻意要争什么名次,只是想借州试向河北官场传递一个信号。柴家不仅有祖荫,更有真才实学。同时也想亲自感受一下大宋科举的风气,为日后殿试做准备。
午时一到,考题发下,共考三场:策论、经义、诗赋。首场策论的题目是“论河北防务与民生”,正是柴承乾熟悉的领域。
他略一思索,提笔便写,从契丹南侵的隐患谈到屯田练兵的重要性,从黄河水患的治理说到减免赋税的必要。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措施,字字珠玑,笔走龙蛇,不到两个时辰便写完了全篇,字迹沉稳有力,不见半分浮躁。
经义考的是《论语》章句解读,柴承乾自幼熟读经史,对儒家经典早已烂熟于心,他不局限于程朱注解,而是结合乱世民生,提出“义者,安民为本”的观点,论述得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诗赋则以“沧州春雪”为题,柴承乾触景生情,写下“朔风卷雪落幽燕,千树琼枝接远天。莫叹寒深无暖意,民心似火可熔川”的诗句,既写景又言志,意境开阔。
三场考试下来,柴承乾从容应对,离场时引来不少举子侧目。有人认出他是柴家公子,惊讶于他竟亲自应试。有人见他气度不凡,暗自猜测他的文章水准。
考试结束后,柴承乾便回到柴府,一边读书,一边处理南北据点传来的消息,将州试的事抛在了脑后。
直到放榜前一日,时迁兴冲冲地跑回府:“少爷!贡院门口贴出喜报了,您……您中了河北东路第一名!解元及第!”
柴承乾正在看王寅送来的江南账册,闻言微微一愣,随即笑道:“看来运气不错。”
话刚说完,府外传来一阵喧哗,伴随着鸣锣开道的声音。柴进走到门口一看,只见沧州知府王大人带着衙役,捧着红绸裹着的榜单,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捧着礼盒的随从。
“柴员外!大喜啊!”王知府老远就拱手笑道,人还没进门,声音先传了进来,“恭喜柴公子高中河北路解元!这可是咱们沧州数十年不遇的盛事!朝廷有旨,中了解元的举子,官府要赏银五十两,还要为其立牌坊呢!”
柴进连忙迎上去:“王大人客气了,小儿侥幸得中,怎敢劳烦大人亲自登门?”
“哎呀,柴员外这是说的哪里话!”王知府满脸堆笑,眼睛却不自觉地瞟向柴府的庭院,心里打着算盘。柴家是沧州首富,如今公子中了解元,正是攀附的好机会,这赏银送来,柴家岂能没有回礼?
他亲自将榜单送到柴承乾面前,弓着身子道:“柴公子年少有为,文武双全,真是我河北的荣光!将来殿试定能高中,到时候可别忘了咱们沧州父老啊。”
柴承乾接过榜单,上面“第一名柴承乾”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他对着王知府拱手道:“多谢大人厚爱,学生不过是侥幸罢了。至于赏银和牌坊,银钱可转赠给贡院的贫苦举子,牌坊就不必立了,学生愧不敢当。”
王知府一听“转赠贫苦举子”,心里更乐了,柴家果然大方!他连忙道:“公子真是仁心!下官这就按公子的意思办。只是……公子中了解元,柴府是不是该摆几桌喜酒,让沧州百姓也沾沾喜气?”这话看似提议,实则是在暗示柴家该“表示表示”了。
柴进何等精明,立刻笑道:“理应如此!明日我便在府中设宴,宴请各位乡绅与同科举子,到时候还请王大人赏光。”他转头对管家道,“取二百两银子,送给王大人,算是辛苦费。”
王知府见目的达到,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柴老员外太客气了!那下官先回去准备,到时一定准时赴宴!”他又吹捧了柴承乾几句,才带着银子和随从心满意足地离开。
待王知府走后,时迁撇撇嘴:“这王知府哪是来送喜报的,分明是来讨赏的!”
柴承乾收起榜单,随意一笑:“这王知府在沧州为官多年,虽然没什么能力,对沧州百姓还算好,也会干点正事,无非是有点贪财怕事,这种人我们可以拉拢。”
柴进点点头:“承乾说得对,人无完人,在如今官场,这王知府已经算一个好官了。我们也不用苛求。倒是承乾,既然已经中了举人,还要继续努力才是。”
“爹放心。”柴承乾看着窗外,“解元只是开始,殿试才是真正的考场。我要让天下看看,柴家不仅有祖荫,更有能安邦定国的人才。”
次日,柴府张灯结彩,大摆宴席,沧州的乡绅、举子与百姓代表都来道贺。席间,众人纷纷称赞柴承乾拒绝特权、凭真才实学夺魁的气度,更有人将他比作“少年范仲淹”,说他将来定能为国为民,造福一方。
柴承乾举杯回敬,笑容温和却坚定。他知道,中了解元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这意味着他离“科举入仕”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离在这乱世中护住更多百姓的理想,又近了一步。
http://www.abcsee.cc/47888/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