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 >第67章 西域出使筹备!筛选随行人员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7章 西域出使筹备!筛选随行人员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漠北决战的号角即将吹响,长安城内除了练兵备战的紧张氛围,还有一项关乎大汉与西域关系的重要事务正在推进——汉武帝决定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此举旨在一方面巩固与乌孙、于阗等国的合作,争取更多良马与铁矿石支援抗匈;另一方面推广墨家技术,扩大大汉在西域的影响力,为丝路基建扫清潜在障碍。而此次使团的带队人选,汉武帝毫不犹豫地选定了陈砚——他既熟悉丝路建设,又精通墨家技术,更能与西域诸国顺畅沟通。

  接到旨意的当日,陈砚便在墨家工坊召开筹备会议。参会者除了墨尘、墨山等核心工匠,还有来自户部、兵部、西域都护府的官员。陈砚将出使目标清晰列出:“其一,与乌孙敲定铁矿石长期供应协议,确保墨家工坊的精铁来源;其二,在于阗、大宛设立‘技术推广站’,派遣工匠传授灌溉、锻造技艺;其三,协调西域诸国在漠北决战期间派兵驻守丝路据点,防止匈奴袭扰商路。要达成这些目标,随行人员的筛选至关重要,需兼顾技术、外交、安保三大能力。”

  会议结束后,筛选工作随即启动。陈砚将随行人员划分为“技术组”、“外交组”和“安保组”三个小组,并为每组设定了明确的选拔标准:技术组需精通墨家工艺,能够解决灌溉、锻造中的实际问题;外交组需熟悉西域的风土人情,擅长谈判与沟通;安保组则需具备高强武艺,并拥有西域行军经验,以应对沿途可能出现的危险。

  技术组的筛选工作率先展开,报名者主要为墨家工坊的工匠及大司农府的农技人员。墨山负责初试环节,通过实操考核来筛选候选人——他要求工匠们现场组装简化版的水力灌溉机,以测试其对技术的熟练程度;同时让农技人员根据西域的气候条件,制定耐旱粟种的种植方案。经过两日的严格考核,最终有二十名工匠和五名农技人员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复试阶段。

  复试由陈砚亲自主持,考核内容更加贴近西域的实际需求。他展示了乌孙炼铁炉的图纸,要求工匠们指出其中的缺陷并提出改良方案;同时模拟于阗的干旱环境,让农技人员计算滴灌设备的最佳铺设密度。工匠墨青在改良炼铁炉方案中,提出采用“蜂窝状炉壁”以提升燃烧效率,并依据乌金的特性调整了鼓风装置。

  这一方案得到了陈砚的高度认可:“墨青对技术的灵活运用,正是西域所急需的,可胜任技术组副组长一职。”最终,十名工匠与三名农技人员成功入选技术组,他们将携带灌溉设备零件、粟种样品及锻造工具一同前往。

  外交组的选拔过程极为严格。户部推荐的官员必须精通贸易与税收,兵部官员需熟悉西域的军事布局,而西域都护府的官员则需具备丰富的外交经验。筛选地点设在未央宫的偏殿,由太子刘据与御史大夫共同主持考核。

  考核分为“礼仪测试”与“模拟谈判”两部分:礼仪测试旨在考察对西域各国习俗的掌握,例如乌孙的待客礼仪和于阗的宗教禁忌;模拟谈判则设定具体场景,如“如何说服于阗国王降低玉石贸易关税”及“如何应对乌孙提出的技术交换条件”。

  来自西域都护府的张谦在模拟谈判中表现尤为出色。面对“乌孙要求用铁矿石换取墨家锻造技术”的场景,他既坚守核心技术不轻易妥协,又提出折中方案:“可传授基础锻造工艺,保留百炼技术的核心环节,同时承诺协助乌孙建设两座炼铁炉,确保铁矿石供应的稳定性。”

  这一方案既维护了大汉的利益,又兼顾了乌孙的需求,赢得了太子与御史大夫的一致认可。最终,张谦与四名经验丰富的官员成功入选外交组。他们还需在出发前加紧学习墨家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与西域诸国沟通技术合作事宜。

  安保组的选拔过程充满了紧张激烈的氛围。报名者大多来自卫青、霍去病麾下的精锐骑兵和羽林卫,由霍去病的副将赵破奴亲自负责考核。考核内容分为“武艺比拼”和“战术推演”两大环节:武艺比拼采用一对一的对决方式,全面考察候选人的刀术和箭术水平;战术推演则通过模拟“遭遇匈奴小队袭扰”、“应对西域部落冲突”等实战场景,检验候选人的应变和指挥能力。

  羽林卫校尉李敢在选拔中表现尤为出色。在武艺比拼环节,他手持长枪,仅用三回合便迅速击败对手;在战术推演环节,面对“匈奴袭扰商队”的复杂情景,他提出了“分兵包抄”的精妙策略,不仅有效保护了商队安全,还能有效牵制匈奴兵力,同时还巧妙利用丝路据点的烽火系统请求援军。

  赵破奴对其表现赞不绝口,评价道:“李敢不仅勇猛果敢,且谋略过人,熟悉西域地形,完全胜任安保组组长一职,统领二十名护卫。”最终,二十名骑兵和五名羽林卫成功入选安保组,他们将携带精良的百炼剑与连弩,负责保障使团沿途的安全。

  三组人员筛选完成后,陈砚并未急于确定最终名单,而是精心设计了一场为期三天的“协同演练”。他模拟了使团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情景,如“技术组需紧急修复于阗的灌溉设备,外交组同步与于阗国王展开谈判,安保组负责现场警戒”,以此检验三组人员的协作能力。在演练过程中,曾暴露出技术组与外交组沟通不畅的问题——工匠们专注于设备修复,未能及时告知外交组修复进展,导致谈判陷入被动。陈砚迅速作出调整,要求每组指定一名联络员,实时共享信息,确保协同作战的高效性。

  演练结束后,最终的随行名单得以确定:技术组包括十名工匠和三名农技人员,外交组有五名官员,安保组则由二十五名护卫组成,再加上陈砚与两名文书,使团总人数共计四十六人。名单上报汉武帝后,迅速获得批复。汉武帝还特别赏赐使团“黄金百两、丝绸千匹”,作为赠予西域诸国的礼物。

  出发前一天,陈砚召集全体随行人员,进行最后的动员与部署。他将使团分为三队:前队由安保组的五名护卫组成,负责探查路况、提前联络沿途据点;中队为技术组与外交组,携带物资与礼品;后队由剩余护卫组成,负责断后与警戒。“西域之行,不仅是为了达成合作,更是为了让西域诸国见识大汉的实力与诚意。我们每个人的言行,都代表着大汉的形象,务必谨慎行事。” 陈砚的话语铿锵有力,令随行人员心中充满使命感。

  当晚,墨家工坊灯火通明,工匠们正为使团准备特制的“便携技术箱”——箱内装有折叠式灌溉图纸、迷你炼铁炉模型、耐旱粟种样本,以及用于应急的小型工具。墨尘将一箱箱物资搬上马车,对陈砚说:“大人放心,所有技术资料均已做防水处理,工具也经过反复检查,确保在西域能正常使用。” 陈砚点头,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马车与精神焕发的随行人员,心中满怀期待。

  此时,青铜残片骤然泛起微光,系统提示音随之响起:“宿主已完成西域出使人员的筛选与筹备工作,为深化西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功绩值增加,解锁‘西域语言翻译’功能(可实时翻译西域各国语言,消除沟通障碍),汉武帝信任度提升至99。”

  陈砚紧握残片,目光投向窗外的浩瀚星空。他深知,此次西域之行虽充满挑战,但只要使团成员齐心协力,必能达成既定目标,为漠北决战稳固后方,为丝绸之路基础设施建设开启崭新篇章。
  http://www.abcsee.cc/47894/1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