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卫青力保!险脱 “私造军械” 罪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陈砚沿着宫道疾步奔向未央宫,腰间的青铜令牌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冰凉的触感却难以平息心头的焦灼。主父偃呈上的“私造军械”奏折,若被汉武帝采信,不仅他刚获得的器械丞官职将不保,连父亲的冤案也可能彻底失去翻案的机会。刚抵达宣室殿外,便见太监正捧着奏折走向殿内,陈砚急忙上前阻拦:“公公请留步!此事关乎军国大事,实为误会,容我向陛下当面澄清!”
太监皱眉挥手道:“陛下正等着查阅奏折,你若惊扰圣驾,可是重罪!”正当两人争执不下时,殿内突然传来汉武帝的声音:“外面何人喧哗?”
陈砚趁机跪倒在殿门口:“陛下,末吏陈砚有要事启奏,关于改良木箭之事,并非私造军械,实乃为抵御匈奴所需!”殿内沉默片刻,随后传来“宣他进来”的指令。
陈砚起身快步走入殿内,只见汉武帝端坐龙椅,脸色阴沉,手中紧握着主父偃递上的奏折,主父偃立于一旁,嘴角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陈砚,你可知罪?”汉武帝的声音中带着怒意,“未经朕允许,私自改良军械,还在箭头上添加火药,这不是私造军械是什么?”
“陛下息怒!”陈砚跪地叩首,“末吏改良木箭,绝非擅自行事。那火药并非寻常危险品,而是末吏依据墨家‘火攻术’改良的助燃剂,仅会在射中目标后轻微燃烧,既能震慑匈奴骑兵,又不会误伤我方士兵。而且末吏本就打算今日将改良后的木箭呈献给陛下,没想到主父大人竟抢先递了奏折……”
“简直一派胡言!”主父偃立即打断对方,“军械改良必须经过工部审批及陛下恩准,你竟私自改动,还敢辩称不是私造?更何况,谁敢保证你这‘助燃剂’不会带来隐患?若在军中引发火灾,或被匈奴人窃取,后果将由谁承担?”
汉武帝的眉头皱得更紧,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主父偃所言不无道理,汉朝对军械管控极为严格,私自改良确属大忌。他转向陈砚,语气稍显缓和:“你若有此想法,为何不事先上报?如今空口无凭,朕怎能轻易信你?”
陈砚心中一急,正欲再辩,殿外突然传来侍卫的通报:“大将军卫青求见!”汉武帝微微一愣,随即吩咐:“宣!”
卫青身着戎装,快步走入殿内,身上仍带着淡淡风尘,显然刚从朔方赶回长安。他见陈砚跪地,先是一怔,随即向汉武帝拱手禀报:“陛下,臣刚从朔方归来,带回匈奴俘虏的供词,以及前线将士对改良连弩的反馈,特来禀报。”
主父偃见状,心中暗叫不妙——卫青素来庇护陈砚,此番赶来,恐怕是为陈砚说情。他忙不迭地说道:“大将军,陛下正审问陈砚私造军械之事,你的奏报是否可稍后再呈?”
“私造军械?”卫青故作惊讶,目光转向陈砚,“陈吏员,你改良木箭之事,不是早已与我提及,待测试稳定后再上报陛下吗?怎会成了私造军械?”
陈砚心中一暖,立刻顺着卫青的话说道:“正是如此!末吏前几日在朔方时,便向将军提及改良木箭的构想,将军还言明待测试见效后,将助我一同上报陛下。只是末吏刚返长安,尚未及测试,便遭主父大人误解。”
汉武帝听着两人的话,眼神中的怒意逐渐消散,他转向主父偃问道:“主父偃,你说陈砚私造军械,可有证据证明他的改良木箭存在隐患?”主父偃一时语塞——他本想借“私造”的罪名打压陈砚,却从未见过改良后的木箭,更别提找到证据了。他硬着头皮回应:“陛下,即便他有此打算,私自改良军械也是事实。若人人都效仿他,军械管控岂不乱了套?”
“非也。”卫青上前一步,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陛下,这是前线将士的反馈。自从使用陈砚改良的连弩,匈奴骑兵的冲锋次数减少了三成,伤亡也比之前增加了五成。将士们纷纷表示,若连弩的木箭威力再增强,定能更快击退匈奴。陈砚改良木箭,实为前线将士着想,并非有意违背规制。”
他又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匈奴俘虏的供词,上面提到匈奴右贤王正四处寻找墨家机关术的传人,意图仿制我大汉的连弩。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尽快提升军械威力,恐怕会被匈奴抢占先机。陈砚的改良,正是为应对此事,何来私造之说?”
汉武帝接过竹简,仔细审视,脸色逐渐缓和。他看向陈砚,语气已无先前怒意:“你改良的木箭,真能如卫青所言,增强连弩威力且无隐患?”
“陛下若不信,末吏愿当场演示!”陈砚急忙说道,“只需取来改良后的木箭和连弩,在城外空地测试,陛下和诸位大人亲眼所见,便知末吏所言不虚。”
汉武帝点头应允:“好,朕就再信你一次。现在就去城外测试,若真如你所说,此事便既往不咎;若有一丝虚假,定不轻饶!”
一行人来到城外的空旷之地,侍卫们早已备好了改良后的木箭和连弩。陈砚拿起连弩,装填上带有助燃剂的木箭,瞄准远处的草垛。随着“咻”的一声轻响,木箭准确射中草垛,只听“噗”的一声,草垛上瞬间燃起一小团火焰,但很快便熄灭,并未引发大火。
“陛下请看,”陈砚指着草垛解释道,“这助燃剂仅能燃烧片刻,足以令匈奴骑兵心生恐慌,却不会引发燎原之灾。而且箭头经过特殊处理,穿透力较之前大幅提升,即便匈奴人穿着皮甲,也能轻易射穿。”
汉武帝走上前,仔细查看了草垛上的箭孔,又拿起一支改良后的木箭端详,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好!这改良确实有效,既无隐患,又能增强连弩的威力,朕之前错怪你了。”
陈砚心中一松,连忙跪地谢恩:“陛下明察秋毫,末吏感激不尽!”主父偃站在一旁,脸色铁青,却再也说不出反驳之词。
汉武帝转头看向主父偃,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主父偃,你身为朝臣,不辨是非便弹劾同僚,险些埋没了有用之才。此次就罚你闭门思过三日,日后不得再随意诬陷他人!”主父偃只能躬身领罚:“臣……臣遵旨。”
测试结束后,汉武帝带领众人返回皇宫,途中特意留下陈砚和卫青:“陈砚,你安心在少府制造连弩和改良木箭,所需物资,朕会让人优先供应。卫青,你刚从朔方归来,也辛苦了,先回去休息,明日再与朕商议抗匈之事。”
两人躬身应命,目送汉武帝的銮驾远去,才松了一口气。卫青拍了拍陈砚的肩膀:“这次多亏你反应迅速,否则真要被主父偃钻了空子。以后在长安行事,务必更加谨慎,主父偃不会轻易罢休的。”
陈砚点点头,心中满是感激:“多谢将军今日出手相助,若非将军,末吏此次恐怕真的凶多吉少了。”“你是难得的人才,朕与大汉都需你这样的人。”卫青微笑着说道,“好好干,待击退匈奴,朕定会助你查清你父亲的冤案,还他一个清白。”
陈砚望着卫青的背影,心中暗自发誓:定要尽快造出足够的连弩和改良木箭,助大汉击退匈奴,不负卫青的信任,也早日为父亲洗脱冤屈。回到少府后,陈砚立刻召集工匠们,加快连弩和改良木箭的制造进度。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他轻抚腰间的青铜令牌,令牌传来的暖意,仿佛在为他加油鼓劲。他深知,尽管此次危机得以化解,但主父偃的威胁仍在,未来在长安的路,还需更加小心谨慎。
http://www.abcsee.cc/4789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