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从前有个忘川郡 >第147章 勤勉立身 塾师谋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7章 勤勉立身 塾师谋籍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翌日,天光尚未大亮,鸡鸣头遍,柳溪村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晨雾与静谧之中。谢珩却已悄然起身。他深知,想要在这陌生的时代和村庄真正立足,仅靠装可怜和口头承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价值。他不能坐等周里长的“观察”,必须主动出击。

  他轻手轻脚地走出西厢房,院中寂静,周里长一家尚未起身。他目光扫过院落一角堆放的木柴,那些多是些粗大的树根或枝干,需要劈开才能用于炊爨。他走到柴堆旁,捡起那把沉重的柴斧。以他的仙体神力,劈柴自是轻而易举,但他刻意模仿着凡人的力道和节奏,抡起斧头,一下一下,沉稳而有力地劈砍起来。“梆、梆、梆”的劈柴声,在黎明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而有韵律。

  将院中堆积的柴火劈好,并整整齐齐地码放妥当后,他又拿起靠在墙角的镰刀和绳索,悄然出了院门,沿着熟悉的小径上了后山。晨曦微露,草木含露,他动作迅捷而精准,不多时便割了一大捆鲜嫩多汁的青草,用绳索捆好,扛在肩上,步履稳健地回到了周家院子。此时,天色才刚刚放亮。

  当周里长打着哈欠推开房门时,映入眼帘的便是码放整齐如小山般的柴垛,以及院子里那一大捆还带着露水的青草。他愣住了,揉了揉眼睛,几乎以为自己看花了眼。紧接着,周婶和大牛也相继起床,看到这一幕,同样惊讶不已。

  “这……这是……”周里长指着柴垛和青草,有些结巴。

  谢珩正从井边打水洗手,闻言转过身,用布巾擦着手,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疲惫的笑容(自然是刻意营造的):“老丈,周婶,大牛兄弟,你们醒了。我看院中柴火不多了,后山青草也茂盛,便顺手做了些活计。蒙老丈收留,无以为报,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是应该的。”

  他语气诚恳,态度谦逊,丝毫没有读书人常见的清高和疏懒。周里长看着他那张依旧带着些憔悴,却因劳作而微微泛红的脸,心中不禁大为触动,连忙道:“哎呀!谢相公,你是读书人,身子又还没好利索,怎么能干这些粗活!快歇着,快歇着!”

  周婶也在一旁连声道:“就是就是,这些活儿让大牛干就行!谢相公你快进屋歇着!”

  大牛更是憨厚地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谢相公,这些活儿本该是俺干的……”

  谢珩笑道:“不妨事,活动活动筋骨,反而舒坦些。读书人也并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番举动,无疑在周里长一家心中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吃早饭时,周家夫妇对谢珩的态度明显更加亲切热络,仿佛他真的成了自家子侄一般。

  席间,谢珩见时机成熟,便再次开口,这次他换了一个更具吸引力也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提议。

  他放下粥碗,神色认真地对周里长道:“周老丈,晚生昨日在村中走动,见村中孩童甚多,大多嬉戏玩耍,未曾蒙学。晚生不才,蒙圣贤教诲,略通文墨。如今既暂居贵村,无以为报,心中思忖,可否由晚生出面,在村中开设一蒙学私塾,教授村中稚童识字明理?不敢说能教出秀才举人,但若能令孩子们识得几个字,懂得些孝悌忠信的道理,于他们日后立身处世,想必也是有益的。”

  此言一出,周里长眼睛顿时一亮!开设私塾,这可是造福乡里、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柳溪村地处偏僻,请不起先生,村里孩子基本都是文盲,若真能有个秀才相公愿意免费教书,那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谢相公此言当真?”周里长激动地放下筷子,“这……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只是……”他旋即面露难色,“咱这村子你也看到了,家家都不宽裕,恐怕凑不出修金(学费)……”

  谢珩早已料到此事,从容道:“老丈不必担忧修金。晚生开设此塾,一为报答收留之恩,二为不负所学,并非为牟利。只需村里提供一处可以教学的场所,孩子们自带板凳,笔墨纸砚,晚生会酌情安排,初期以沙盘、树枝练习亦可。”

  “场所好说!好说!”周里长一拍大腿,兴奋起来,“咱村的周氏宗祠,平日除了年节祭祀,大多空着,里面宽敞,收拾一下,摆上桌椅,正好可以用来做学塾!只是委屈谢相公了……”

  谢珩微笑颔首:“宗祠清净肃穆,正是读书明理的好地方,不委屈。”

  计议已定,周里长饭也顾不上吃完,便风风火火地出了门,敲响了村里那口用来召集议事的破钟。很快,村中各家各户的当家人或能主事的妇孺,都聚集到了村中央的大槐树下。

  周里长站在一个石碾上,清了清嗓子,高声将谢珩这位落难秀才想在村里开设免费蒙学的事情宣布了一遍。

  村民们闻言,顿时炸开了锅!

  “啥?秀才公要教咱们娃识字?还不收钱?”

  “天爷!这是真的假的?咱家狗蛋也能上学了?”

  “秀才公真是菩萨心肠啊!”

  “在祠堂里教?那地方……合适吗?”

  “有啥不合适的!祠堂祖宗知道了,肯定也高兴!”

  “可是……娃去上学了,地里的活儿谁干?家里还指望他捡柴火呢……”也有那家境特别困窘或目光短浅的,面露犹豫。

  “你懂个屁!识字还能亏了?万一娃有出息了呢?你看谢相公,不就是读书读出来的?”立刻有人反驳。

  议论声中,惊喜、感激、期盼占了大多数,但也夹杂着些许现实的顾虑。最终,在周里长的极力劝说和保证(保证不耽误太多农活,主要以农闲和早晚教学为主)下,几乎所有有适龄孩童的家庭都表示愿意送孩子来试试。

  说干就干。当天,在周里长的带领下,一些热心的村民(主要是家中孩子到了学龄的)一起动手,将周氏宗祠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又搬来了一些废旧门板搭成简易书桌,孩子们则从自家带来高低不一的板凳。虽然简陋,但一个乡村私塾的雏形,总算是在柳溪村立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私塾正式开课。天色蒙蒙亮,宗祠门口就挤满了人。有穿着打补丁但浆洗得干干净净衣服的孩童,有紧张又期盼地拉着孩子的父母,还有不少来看热闹的村民。孩子们大的十来岁,小的只有五六岁,脸上带着懵懂、好奇和一丝怯生生的神情。

  谢珩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色直缀,站在祠堂门口,面容温和,目光扫过下面一张张稚嫩而充满渴望(或茫然)的小脸,心中亦有些触动。他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今日,柳溪村蒙学开课。我,谢珩,暂为尔等蒙师。入学第一课,不教经义,先教尔等识得三字——‘天’、‘地’、‘人’。”

  他转身,用带来的唯一一支毛笔,在一块临时找来的、刷了黑漆的木板上,蘸水写下了这三个结构简单却意义深远的字。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认读,用树枝在沙盘上模仿。

  “天——”

  “地——”

  “人——”

  稚嫩而参差不齐的童音,第一次在这座古老的宗祠里响起,汇成一股微弱却充满希望的溪流,流淌在柳溪村的清晨。许多围观的村民,听着自己孩子那虽然生涩却清晰的读书声,眼眶都不由得湿润了。周里长站在人群后方,捋着胡须,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看向谢珩的目光,充满了赞赏与肯定。

  自此,谢珩便在柳溪村安心做起了塾师。他教学并不拘泥于死记硬背的八股,除了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时常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农桑常识,甚至简单的算术。他待人接物始终谦和有礼,对村中长者尊敬,对同龄人友善,对孩童耐心。平日里,他也并非只顾教书,农忙时也会主动下地帮周家或一些劳力不足的村民做些轻省农活,虽不精熟,但态度诚恳。他还凭借一些超越时代的简单知识(如更合理的堆肥方法、防治常见小病痛的土方),在不经意间帮村民解决了一些小麻烦。

  日子一天天过去,谢珩以其学识、品行和勤勉,彻底赢得了柳溪村上下下的尊敬和信任。村里人不再把他看作一个需要同情的外来户,而是真正将他视为了村子的一份子,一位值得尊敬的“谢先生”。

  转眼间,谢珩在柳溪村教书已近一月。这一日傍晚,他批改完孩子们的功课,与周里长在院中纳凉闲谈。月色如水,虫鸣唧唧。

  谢珩见气氛融洽,周里长心情颇佳,便再次旧事重提,语气比之前更加沉稳恳切:“周老丈,晚生蒙村中收留,又承乡亲们信任,委以蒙学之任,心中感念,无一日或忘。晚生是真心想将柳溪村当作安身立命之所。前次所提落户之事,不知老丈……可否再予考量?”

  这一次,周里长没有立刻拒绝或回避。他沉默地抽着旱烟,烟雾在月光下袅袅升起。良久,他磕了磕烟灰,抬起头,目光复杂地看着谢珩,终于松了口:

  “谢先生,”他换了个更尊敬的称呼,“你的为人,你的付出,老夫和全村人都看在眼里。你是个难得的好后生,学问好,心肠也好。你想落户柳溪村,老夫心里是愿意的。”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只是,这落户之事,并非老夫一点头就能成的。官府有官府的规矩,尤其是你这外来户入籍,更是繁琐。”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需得身家清白,来历清楚。你虽自述河间府人氏,但需要有原籍的堪合(证明文书)或是可靠之人作保,证明你确系良民,无作奸犯科之前科。这一点,如今倒是可以请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联名为你作保,证明你在我柳溪村这段时间品行端方。”

  “其次,”周里长伸出第二根手指,“需得里甲作保,并出具甘结(保证书)。保证你入籍后,遵纪守法,按时缴纳赋税,承担徭役。这一甲十户人家,需得大部分人家画押同意。此事,老夫可以尽力去协调,想必看在先生你教授孩童的份上,大家也不会反对。”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步,”周里长叹了口气,“需得将所有这些文书、甘结,连同你的情况,一并上报县衙户房。由户房书吏核查,主事官员核准,最终在黄册上添注,发放新的户帖,这才算真正落了籍。这县衙里头……层层关节,少不得要使些银钱打点。否则,文书压上一年半载,也是常事。”

  说完这些,周里长看着谢珩:“谢先生,老夫能做的,就是尽力帮你促成前两步。但这最后一步,打通县衙的关节,所需的花费……恐怕不是个小数目。老夫家底有限,怕是力有未逮啊。”

  他将现实的困难摆在了谢珩面前,同时也表明了自己愿意帮忙的态度。能否跨过这最后一道坎,筹集到足够的“活动经费”,就看谢珩自己的本事了。月光下,谢珩的神色平静,心中却已开始盘算,该如何在这大明嘉靖年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变”出这笔打通关节所需的银钱。
  http://www.abcsee.cc/47914/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