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炎夏龙吟 棍定乾坤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谢珩步入桃源居深处那间名为“枢机殿”的秘室。此殿并非寻常屋舍,内中无窗,四壁与穹顶皆由一种能够流转灵光的特殊幽冥金石构筑,其上镌刻着无数繁复深奥的符文,如同星辰轨迹般不断明灭变化。大殿中央,悬浮着一个巨大的、由纯净能量构成的忘川微缩模型,山川河流,楼阁街巷,乃至名士居所,皆清晰可见,丝丝缕缕的灵光在其中循着特定轨迹流转,维系着整个忘川的平衡与运转。他的目光落在模型几处关键节点上,指尖泛起仙光,轻点其上,细细感知着灵韵的流向与强弱。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原来如此……”他低声自语。忘川并非真正的天地,其所谓的“四季”变化,实则是维系此地平衡、尤其是镇压归墟深处鬼王的一种周期性机制。那混沌邪魔喜阴惧阳,厌燥恶热,故而这“炎夏”之象,正是调动忘川阳和之气最为炽盛的阶段,用以不断消磨、压制鬼王的魔元,如同以文火慢炖,使其不得安宁,难以积聚力量冲破封印。
而此番“夏季”来得如此突兀且持久,根源竟在于前番镜魔的入侵!镜魔虽被击退,但其携带的邪异能量与对谢珩的袭击,似乎触发了忘川更深层次的防御机制,为了彻底净化其残留的影响,并防范可能潜伏的其他威胁,枢机殿自动调整了灵韵循环,提前并延长了这“炎夏”之期。待到镜魔残留的威胁被彻底清除,时机成熟,自会流转至下一“季节”。这其中的玄奥,若非他身为使君,执掌部分权限,也难以窥得全貌。
明了缘由,谢珩心中稍定。正当他准备进一步调整几处细微循环以缓解部分区域的过度燥热时,心神蓦地被一股强烈的异动牵引——源自九泉之井!
他立刻收敛心神,身形一闪,已出现在井畔。只见井口此刻喷薄出的,并非以往常见的纯正金龙之气,那金光之中,隐隐夹杂着一丝乱世特有的杀伐与草莽的悍勇,龙影盘旋,姿态虽也威严,却少了几分承平时代的雍容,多了几分马上得天下的锐气与沉凝。
光华敛去,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男子显现出身形。他并未头戴繁复的帝王冠冕,只以一条简单的金带束发,身上穿着一件做工精良的锁子甲,甲叶摩擦,发出细碎而冷硬的声响。锁子甲内,赫然衬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袍角绣着龙纹,但整体风格更偏向实用,而非纯粹的礼仪性服饰。他面容孔武,浓眉虎目,鼻梁高挺,嘴唇紧抿,顾盼之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度,那是一种久经沙场、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铁血意志与掌控全局的自信,显然是一位武人出身的帝王。
谢珩目光扫过,结合其气息与五代末北宋初的时间点,以及这独特的武人帝王形象,立时认出了来者身份。他上前一步,执礼道:“在下谢珩,忘川使君。恭迎陛下驾临忘川。”
那男子目光如电,迅速扫过谢珩与周遭环境,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有劳使君。朕乃赵匡胤。”
“原来是宋太祖陛下。”谢珩取出风华录,玉笔流光,“请陛下留名。”
赵匡胤伸出那只骨节粗大、布满习武痕迹的手,并未用笔,而是以指为凿,在录册上留下了笔力千钧、如同铁划银钩般的“赵匡胤”三字,字迹雄浑大气,隐有龙虎之姿。
录名既毕,谢珩便引着赵匡胤返回忘川主体区域。途径文士们常聚的亭台水榭时,恰逢苏轼、欧阳修等人正在此纳凉论诗。见到赵匡胤,苏轼与欧阳修几乎是同时起身,整理衣冠,神色间流露出由衷的敬意,躬身行礼:“臣(苏轼/欧阳修),拜见太祖皇帝!”尽管朝代更迭,时空异位,但面对这位结束五代乱世、开创大宋基业的开国之君,这两位北宋的文化巨擘,依旧保持着臣子对太祖的尊崇。
赵匡胤见到后世文人,尤其是欧阳修这般名臣,神色也缓和了些许,微微颔首:“不必多礼。在此地,皆是过往之人了。”语气虽平淡,却自有一股帝王气度。
辞别文士,赵匡胤对谢珩道:“朕闻此地有演武之所?”
“确有,名为金戈馆,陛下请随我来。”谢珩知其武人性情,便引他前往金戈馆。
金戈馆内,霍去病正在场中演练枪法,一杆长枪使得如蛟龙出海,迅疾刚猛,卷起道道劲风。他正值少年意气,见谢珩引着一位气度不凡、身着戎装的陌生男子前来,且感知到对方身上那磅礴的血气与隐而不发的强大力量,眼中顿时燃起熊熊战意。
待谢珩简单介绍后,霍去病立刻收枪而立,对着赵匡胤一抱拳,朗声道:“末将霍去病,久闻宋太祖武艺超群,一根哨棒打遍军州,不知可否赐教几招?”他性子直率,毫不掩饰挑战之意。
赵匡胤见霍去病英气勃勃,勇猛无畏,眼中也闪过一丝赞赏,哈哈一笑:“冠军侯少年英雄,朕早有耳闻。既然有此雅兴,切磋一番又何妨!”他并无帝王架子,反而流露出武人见到好对手时的兴奋。
两人在场中站定。霍去病持枪,气势凌厉,如即将扑食的猎豹。赵匡胤则并未使用兵器,只是双拳一握,周身气息陡然沉凝,如同山岳伫立,虽无枪锋之锐,却自有一股不动如山的厚重与潜藏的巨大爆发力。
“陛下小心了!”霍去病一声清叱,身形骤动,长枪化作一点寒星,直刺赵匡胤中宫,速度快得惊人,正是其赖以成名的迅猛突刺之术。
赵匡胤目光一凝,竟不闪不避,在枪尖即将及体的刹那,左拳如同毒龙出洞,精准无比地横击在枪杆之上!“铛!”一声沉闷的金铁交鸣之声响起,并非拳肉相触,而是其拳锋之上蕴含的磅礴气劲与枪杆碰撞所致。霍去病只觉一股沉浑无比的力道自枪杆传来,震得他手臂微微发麻,枪势不由得一偏。
他心下凛然,立刻变招,长枪舞动,化作漫天枪影,如狂风暴雨般向赵匡胤笼罩而去,试图以速度和变化取胜。然而赵匡胤步法沉稳异常,双拳或格或挡,或引或带,每每于间不容发之际,以毫厘之差化解掉霍去病最凌厉的攻势。他的拳法看似朴实无华,却蕴含极高明的劲力运用技巧,时而刚猛无俦,时而柔韧缠丝,总能在最关键处打断霍去病的进攻节奏。
霍去病越战越是心惊,他只觉自己仿佛在攻打一座毫无破绽的堡垒,无论速度多快,角度多刁钻,总被对方以恰到好处的力量化解。激斗数十回合后,赵匡胤窥得一个破绽,右拳陡然加速,穿过重重枪影,直袭霍去病持枪的手腕。霍去病急忙回防,却觉对方拳劲一吐,一股巧劲涌来,他再也拿捏不住,长枪“哐当”一声脱手飞出,插在远处的地面上。
霍去病愣了一下,随即洒脱地拱手认输:“陛下拳法通神,去病佩服!”他虽败,却无丝毫沮丧,反而眼中充满了对更强武学的向往。
赵匡胤收拳而立,气息平稳,赞道:“冠军侯枪法凌厉,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
一旁的项羽,原本抱着手臂观战,见霍去病落败,重瞳之中也燃起了浓厚的兴趣。他大步上前,声如洪钟:“赵匡胤?有点意思!来,跟项某过过手!”他天生神力,更兼霸王之勇,寻常对手根本难入其眼,此刻见赵匡胤拳法精妙,劲力运用出神入化,不禁见猎心喜。
赵匡胤亦感受到项羽那如同洪荒巨兽般的恐怖力量,神色凝重了几分,但豪气不减:“西楚霸王之勇,朕亦神往久矣!请!”
这一次,项羽直接挥拳猛攻,拳风呼啸,仿佛能崩山裂石,走的是纯粹的力量碾压路线。赵匡胤心知不可力敌,身形展动,将自身所创拳法中的精妙步法与卸力技巧发挥到极致,如同狂风中的劲草,虽看似惊险,却总能借力化力,以巧破拙。两人拳来脚往,气劲交击之声如同闷雷滚滚,场面远比刚才与霍去病交手时更为激烈骇人。
项羽力量冠绝古今,每一击都重若千钧;而赵匡胤则胜在技艺圆融,劲力变化莫测,往往能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化解掉项羽的猛攻,并伺机反击。两人激战近百回合,竟是难分高下,最终以一记毫无花俏的双拳对撞,各自震退数步,方才停手。
“痛快!”项羽哈哈大笑,虽未取胜,但打得酣畅淋漓,“你这拳脚功夫,确实了得!竟能以巧劲追平与我的力量差距!”
赵匡胤亦是气息微喘,拱手道:“霸王神力,举世无双,匡胤佩服!”
这时,汉武帝刘彻也走了过来,他虽非武人,但气度恢弘,看着赵匡胤,眼中带着审视与欣赏:“宋太祖终结乱世,开创基业,文治武功,皆有不凡。朕观陛下用兵,似更重韬略与制度?”
赵匡胤对这位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亦存敬意,肃然答道:“武帝陛下过誉。乱世用重典,立国需根基。朕以为,强干弱枝,杯酒释兵权,乃是为了江山稳固,避免藩镇割据之祸再生。武功固然重要,然文治制度,方是国祚绵长之基。”两位不同时代的雄主,就治国之道简单交流起来,气氛颇为融洽。
谢珩见赵匡胤与金戈馆诸位相处和谐,便依照其武人习性,亲自在金戈馆附近为他选择了一处开阔轩敞、带有小型演武场的宅院作为居所。赵匡胤对选址颇为满意,就此在忘川安顿下来。忘川的炎夏,因这位以一根哨棒打下四百座军州的开国武皇帝的降临,似乎也增添了几分雄浑刚健的气息。
http://www.abcsee.cc/47914/1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