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墨魂寻踪 镜越贞观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桃源居内,泉流潺潺,竹影婆娑,谢珩正于案前梳理着近日名士们带来的些许琐务,以及忘川灵脉的微调事宜。忽而,一阵沉稳而略带犹豫的脚步声自院外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抬头望去,只见唐太宗李世民正站在院门口,并未如往常般身着便于活动的袍服,反而是一身较为正式的常服,俊雅的脸上带着一丝不太寻常的、近乎赧然的神色。“谢使君此处,果然是清幽雅致,别有洞天,令人心旷神怡。”李世民步入院内,目光扫过灼灼其华的桃源景致,开口便是称赞,只是这称赞听起来,总有些铺垫的意味。
谢珩放下手中玉笔,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温和而了然的笑意:“太宗陛下大驾光临,想必不是专程来赏景的?若有谢某力所能及之事,但讲无妨。”他看得出,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此刻颇有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尴尬。
李世民被谢珩点破,脸上那丝不自然更明显了些,他轻咳一声,似乎在斟酌措辞,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开口道:“既然使君慧眼,朕……朕也就不绕弯子了。此番前来,确有一事相求。朕……朕希望使君能助朕,前往阳世,寻回一件旧物。”
“哦?不知是何等宝物,竟劳动陛下亲自开口?”谢珩有些好奇。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决心,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种近乎执念的渴求:“是《兰亭集序》……王右军亲笔所书的《兰亭集序》真迹。它……它本是朕的陪葬之物。”
谢珩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即恍然。这位爱才若渴、尤其钟情书法的太宗皇帝,对《兰亭集序》的痴迷,史书确有明载,甚至传闻其最终以之殉葬。他不由莞尔,宽慰道:“陛下原来是为此事。这倒不难,王右军本人如今便在忘川居住,陛下何不直接去寻他,请他再书一幅《兰亭集序》?想必右军先生定然不会推辞,其真迹神韵,岂非远胜寻觅那渺茫的陪葬品?”
谁知李世民听了这话,脸上尴尬之色更浓,竟有些懊恼地挠了挠头,全然没了平日里的帝王威仪,倒像个求而不得的顽童:“不瞒使君,朕……朕早已去寻过右军先生了。”他叹了口气,“右军先生为人豁达,听闻朕之所求,当即挥毫,一连书写了数幅。每一幅皆是精妙绝伦,足以令世间书家倾倒……然而,然而与朕记忆深处,那幅最终随朕入昭陵的《兰亭集序》相比……总觉得,总觉得差了那么一丝……一丝若有若无的‘神韵’,一丝当年在兰亭雅集之上,天人合一、如有神助的巅峰气韵。右军先生自己也言,那等机缘巧合、心手双畅之境,过后难再完美复刻。朕……朕这心里,终究是惦念着那最初、最完美的一卷。”
这下,轮到谢珩感到有些棘手了。他轻轻叹了口气,眉心微蹙。若是寻常典籍,如之前的《永乐大典》,虽是卷帙浩繁,但目标明确,搜集信息凝聚玉简即可;若是神兵利刃,忘川自有干将莫邪这等匠神,或可重铸;若是奇珍异宝,范蠡的通衢宝阁或能寻得替代。可这《兰亭集序》真迹,乃是独一无二的书法至宝,其本身所承载的,不仅是文字,更是那一刻永恒定格的灵魂与气韵。此类文物,在阳世历经沧桑,多半深藏于宫廷内府或权贵私邸,几经辗转,踪迹难寻。他身为忘川使君,虽能穿梭阴阳,但要精准定位并“取得”这等牵涉甚广、意义非凡的特定文物,且不能强取豪夺扰乱阴阳秩序,其难度,远非前几次任务可比。
“陛下所求,确是让谢某为了难。”谢珩坦言,“此类独一无二的墨宝真迹,于阳世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且极易牵扯因果。”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仍恳切道:“朕知此事强人所难……只是,此念已成心结。若使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朕,感激不尽!”
看着这位曾开创贞观盛世的帝王,此刻为了心中至爱之艺术,竟流露出如此近乎“卑微”的恳求姿态,谢珩心中亦是一软。他沉吟片刻,道:“陛下先请回吧。此事……容谢某仔细思量一番,看看是否另有他法。或许……三世楼中,也该增添一些真正的文物真迹,以飨诸位名士了。”
李世民见谢珩并未一口回绝,眼中重新燃起希望,郑重一揖:“如此,便有劳使君费心!朕,静候佳音!”说罢,这才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去。
送走李世民,谢珩独坐案前,眉宇间笼罩着一层思索的阴云。他深知答应此事意味着什么。静坐良久,他起身走向桃源居内收藏各类典籍、包括许多阳世已佚或未明史料的秘阁。他要先弄清楚,《兰亭集序》真迹在随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或许能找到更容易下手的时空节点。
秘阁之中,玉简书卷浩如烟海。谢珩凭借使君权限与强大神念,耗费了相当大的心力,才从诸多零散、甚至带有传说性质的记载中,梳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原来,王羲之本人极其珍视《兰亭集序》,将其传给了子孙。此帖一直在王氏家族中传承,直至第七世孙,那位同样书法精绝、出家为僧的智永禅师手中。智永禅师圆寂前,因无嗣,便将这视为传家宝的《兰亭集序》,传给了自己的弟子,辩才和尚。
而辩才和尚,虽为方外之人,却也深知此帖价值连城,将其珍藏于永欣寺(或称云门寺)的阁楼梁上,秘不示人。直到……太宗皇帝李世民听闻此事,心痒难耐,数次征召辩才入宫,询问《兰亭》下落,辩才均坚称历经战乱,早已不知去向。李世民不甘心,派出了监察御史萧翼,此人富于才艺,工于心计,假扮成落魄书生,与辩才结交,投其所好,论书谈画,终赢得辩才信任。一次酒酣耳热之际,辩才忍不住炫耀,从房梁上取下了《兰亭集序》真迹……后面的事情,便顺理成章了。
看到这里,谢珩心中已然明了。若论获取《兰亭集序》真迹最容易、因果牵扯或许也相对最清晰的时机,并非在其已入宫廷、戒备森严之后,也非在其已随葬昭陵、渺不可寻之时,恰恰就是在它尚在辩才和尚手中,而李世民已得知消息,正图谋获取的那段时期!尤其是萧翼尚未得手,或者说,刚刚得手的那一刻之前!
“解铃还须系铃人……”谢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看来,唯有亲往贞观年间走一遭了。”
他回到静室,取下发髻上的乾坤镜。镜面光华流转,映照出他沉静的面容。心念动处,他身上紫色的忘川使君官袍渐渐淡化,变幻为一袭青灰色的文士常服,材质普通,却浆洗得干净,显得风尘仆仆。他刻意收敛了周身绝大部分仙灵之气,只保留了一丝属于饱学之士的儒雅与一份游历四方者的沧桑。此刻的他,看起来就像一位游历天下、寄情山水书画的普通文人。
调整好气息与装扮,谢珩深吸一口气,仙力缓缓注入乾坤镜。镜面荡漾起比以往更为剧烈、也更需精准控制的时空涟漪。他的目标,并非随意一个贞观年份,而是依据史料推断,萧翼(他是李世民派去去兰亭集序的人,设计诓骗了辩才和尚才获得的兰亭集序)计取《兰亭》大致发生的时间点。
光影扭曲,时空变幻的撕扯感传来。谢珩稳住心神,牢牢锁定着那个历史坐标。
片刻之后,周遭景象骤然清晰。一股属于人间初夏的、带着泥土草木气息的温热之风扑面而来,耳边传来了真实的鸟鸣虫嘶,以及远处隐约的人声犬吠。
他抬眼望去,只见自己正站在一条乡间小路的尽头,前方不远处,山峦叠翠,一座古刹的飞檐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
http://www.abcsee.cc/47914/2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