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宫阙潜影 墨宝窃天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谢珩跟随着那名引路的禁军队正,穿过一道又一道戒备森严的宫门。初入皇城,放眼望去,是极其开阔的广场,地面以巨大的青石板铺就,平整如镜,映照着苍穹。远处,巍峨的太极殿如同山岳般矗立在层层汉白玉台阶之上,重檐庑殿顶在阳光下闪烁着庄重的光辉,那是帝国举行大朝会、象征着至高权力的核心所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令人心生敬畏的肃穆气息,连风声似乎都变得格外谨慎。他们并未前往太极殿,而是沿着宫墙下的复道(廊道)向东而行。复道两侧是高耸的朱红宫墙,墙头覆着深色的琉璃瓦,每隔一段距离便有持戟而立的金甲侍卫,如同泥塑木雕,唯有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过往人等。偶尔有身着各色官袍的官员匆匆走过,见到引路的禁军队正,也只是微微颔首,并不多言,显示出宫内森严的等级与纪律。
引路的队正并不多话,只是沉默地在前带路。谢珩也乐得清静,看似目不斜视,实则灵觉早已如水银泻地般悄然蔓延开去,感知着这座庞大宫殿群的布局与气息流转。他能感觉到数股不弱的气息隐藏在暗处,显然是宫中的高手护卫。
行至一处名为“两仪门”的宫门前,队正与守门将领低声交谈几句,验过腰牌,这才得以通过。穿过此门,环境陡然变得更为清幽雅致。此处已属内廷范围,不再是外朝的恢弘开阔,而是多了几分园林意趣。奇石罗列,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飞檐翘角掩映在绿树丛中,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穿过,发出潺潺水声。
最终,他们在一座名为“甘露殿”的偏殿前停下。此殿规模不及太极殿,却更为精巧,周围环境清静,显然是皇帝日常起居或处理一些非正式政务之所。殿外侍立的宦官见到队正引着陌生人前来,立刻上前询问。
“这位是揭了皇榜的湖州医士谢珩,欲为陛下请脉。”队正恭敬地对那为首的宦官说道。
那宦官面白无须,眼神精明,上下打量了谢珩一番,见他气度沉静,不似寻常江湖郎中,便尖着嗓子道:“在此稍候,容咱家进去通禀。”说罢,转身碎步进入殿内。
谢珩便在这甘露殿外的廊下静候。他并未显得焦躁,而是负手而立,目光看似随意地欣赏着殿前的景致。殿前植有几株高大的海棠,此时花期已过,绿叶繁茂。一侧的石制日晷指针投下清晰的影子,显示着时间的流逝。他注意到殿宇的斗拱结构精巧,彩绘虽因年代稍显暗淡,却依旧能看出当年的华丽。空气中隐隐飘来一丝若有若无的、清雅的墨香,这让他心中微动。
等待的时间并不算长,但足以让他将周遭环境、侍卫巡逻的间隙、以及殿内隐约传来的细微动静都纳入感知。他甚至能听到不远处两名轮值休息的侍卫在低声闲聊。
“……听说陛下这几日精神不济,连马球都未曾观看。”
“是啊,前日萧瑀大人觐见,似乎还惹得陛下有些不快……”
“慎言!宫内岂可妄议陛下!”
声音很快低了下去。
这时,那名进去通禀的宦官走了出来,对谢珩道:“陛下宣你进见。记住,进去后低头垂目,非问勿言,非礼勿视。”
“谨遵公公教诲。”谢珩微微躬身,依着礼数回应。
跟随宦官踏入甘露殿,一股混合着龙涎香、书卷气和淡淡药味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殿内铺设着光滑如镜的金砖,穹顶高阔,光线自雕花长窗透入,显得既明亮又柔和。陈设典雅而内敛,多宝格里摆放着一些玉石珍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临窗那张宽大的紫檀木御案。
此刻,大唐皇帝李世民正背对着殿门,坐在御案之后。他并未穿着正式的朝服或龙袍,只是一身明黄色的常服,头发以一根简单的玉簪束起。然而,谢珩的目光瞬间便被李世民手中正在细细观赏的那卷书帖吸引——那纸张略显古旧,泛着温润的淡黄光泽,上面的行书笔墨,即便隔着一段距离,也能感受到那股“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绝世气韵!正是《兰亭集序》真迹!
李世民似乎完全沉浸在那笔墨构筑的意境之中,手指轻轻拂过纸面,口中似乎还低声吟哦着其中的句子,浑然忘我。引谢珩进来的宦官不敢打扰,只是静静地垂手侍立在一旁。
谢珩心中念头飞转,机会千载难逢!他立刻收敛所有气息,如同化作殿内一道无声的影子。在宦官低头、李世民专注赏玩的这一刹那,他垂在袖中的右手手指极其细微地动了一下。一道凝练到极致、几乎与周遭光线融为一体的淡紫色仙力,如同最灵巧的触手,悄无声息地隔空探向那卷《兰亭集序》。
仙力并非夺取实物,而是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瞬间将整卷书帖的每一个细节——纸张的纤维纹理、墨色的浓淡干湿、笔锋的起承转合、乃至那历经岁月沉淀的独特气韵——完完整整、分毫不差地复制、拓印下来,凝聚成一道无形的、蕴含着全部信息的灵韵印记,然后闪电般收回,悄然没入谢珩的袖中,消失不见。整个过程快如电光石火,别说那宦官毫无察觉,便是近在咫尺、心神沉浸在书法世界中的李世民,也仅仅感到似乎有一缕极细微的清风拂过案头,并未在意。
就在复制完成的下一刻,李世民似乎也从那沉醉的状态中稍稍回过神,轻轻将书卷卷起,小心地放回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中。那宦官这才敢上前一步,低声道:“大家,揭榜的医士到了。”
李世民转过身来。谢珩这才看清这位贞观天子的面容,与他在忘川所见的那位魂灵相比,眼前的李世民虽然依旧带着帝王的威严,但眉宇间确实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疲惫,脸色也有些许苍白,显然“圣体欠安”并非虚言。
“你就是揭榜的医士?”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目光落在谢珩身上,带着审视。
“草民湖州谢珩,参见陛下。”谢珩依礼躬身,姿态不卑不亢。
“平身吧。”李世民挥了挥手,“近前来,为朕诊脉。”
“遵旨。”谢珩上前几步,在宦官搬来的锦墩上坐下。宦官取来一个小小的脉枕,垫在李世民伸出的手腕下。
谢珩伸出三指,搭在李世民的腕脉之上。他哪里需要真的诊脉?指腹接触的瞬间,他那浩瀚如海的神念便已如同水银般渗透进去,将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探查得一清二楚。不过是积劳成疾,忧思过度,导致气血略有亏虚,肝火有些上扬,加之偶感风寒未清,并非什么大病。但对于一个日理万机、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帝王而言,这种“亚健康”状态确实会让人倍感疲惫,精神不济。
他假意凝神细察了片刻,收回手,恭敬道:“陛下之症,乃忧劳伤神,耗损心脾,兼之外邪未清,阻滞气机。故而有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偶有头晕目眩之感。”
李世民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年轻医士所说,竟与太医署几位老太医的诊断大体不差,甚至更为简练透彻。“哦?那你可有良方?”
谢珩早已准备好说辞,从容道:“陛下之疾,重在调理,而非猛药攻伐。草民可开一安神补心、清解余邪之方,以温和之药,徐徐图之。然,陛下还需放宽圣心,暂歇冗务,配合静养,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他这番话,既点明了病情,又给出了符合医理的建议,更暗合了劝谏皇帝休息的用意。
李世民听了,微微颔首,似乎颇为受用:“嗯,言之有理。那便开方吧。”
宦官立刻奉上纸笔。谢珩执笔,手腕沉稳,写下了一剂中正平和、绝无差错的安神补气方子,所用药材皆是常见之物,但配伍精当。他写的是标准的楷书,笔力内蕴,虽不及王羲之的神韵,却也端正可观。
李世民接过方子看了看,点头道:“字也不错。便依此方,着太医署按方抓药。”他将方子递给宦官,又对谢珩道:“你且先退下吧,若此方有效,朕自有赏赐。”
“谢陛下。草民告退。”谢珩再次躬身行礼,在宦官的示意下,缓缓退出了甘露殿。
走出殿门,重新呼吸到外面清冷的空气,谢珩心中一定。袖中那份以仙力复制的《兰亭集序》灵韵,正静静地存在着,与他心神相连。此行目的,已然达成。
依旧是那名禁军队正引他出宫。穿过重重宫阙,走出最后一道宫门,重新踏入喧嚣的长安街市,谢珩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皇城,心中并无多少波澜。于他而言,这不过是一次必要的“取材”之行。他不再停留,径直朝着“云来客舍”的方向走去,心中盘算着,是时候该准备返回忘川了。而甘露殿内的李世民,或许还在期待着那剂“良方”的效果,浑然不知他视若珍宝的《兰亭集序》真髓,已被人在他眼皮底下,“窃”走了一份完美的副本。
http://www.abcsee.cc/47914/2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