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技术赋能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人靠衣裳马靠鞍,现代企业跑得快,全靠科技带。这话我以前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懂,但真正刻骨铭心,还是搞微商这摊事儿之后。企业小的时候,管理靠吼,沟通靠走,记账靠本儿,好像也能凑合。可一旦人多了,业务复杂了,你再这么整,那就跟骑自行车上高速一样,不是累死,就是找死。咱们SUdU的微商业务,发展到2016年下半年,就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成长的烦恼”。业务量上了规模,几千个代理,每天海量的订单,还有“微学院”那套越来越复杂的知识付费体系。原来钟旭带着几个技术小伙儿捣鼓出来的那个1.0版后台系统,就像一件小孩子穿旧了的衣服,浑身紧绷,到处是窟窿,眼看就要撑破了。
那段时间,抱怨声此起彼伏,都快成办公室背景音乐了。
周红梅跑来诉苦:“汪总,后台又卡死了!代理下单挤不进去,客服电话都快被打爆了!查询个订单状态,转圈圈能转一分钟!”
刘春宇一脸郁闷:“搞个促销活动,想给不同级别的代理发不同优惠券,手动操作得搞半天,还容易出错!数据分析更是别提,导个报表得像考古一样扒拉数据。”
南希拿着财务报表直摇头:“代理佣金结算,一半靠系统,一半靠人工核对,效率低还容易算错账,财务部天天加班。”
连好脾气的云飞都忍不住吐槽:“仓库那边,订单信息同步老是延迟,发错货、发重货的情况多了,损耗太大。”
最尴尬的是“微学院”。吴永浪团队精心打造的课程,学员得在网页上跳来跳去学习,互动体验差,直播课更是动不动就卡顿。好的内容,被落后的技术平台拖了后腿。
我听着这些汇报,心里跟明镜似的:业务这只脚已经穿上跑鞋冲出去了,技术这条腿还穿着拖鞋在后面拖沓。再不升级,不用等竞争对手来打,自己内部就得先乱套。技术这东西,平时感觉不到多重要,可一旦它掉链子,整个公司都能给你撂趴下。
我把技术负责人钟旭叫到办公室。钟旭这人,典型的技术男,话不多,但做事极其靠谱。我没绕弯子,直接指着电脑上那个反应迟钝的后台系统界面说:“钟旭,咱们这辆破车,该换发动机了!再这么凑合下去,要散架了。”
钟旭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没有意外,只有凝重:“汪总,我明白。1.0的系统是应急的,架构老了,承载量到极限了。必须重写底层代码,做一次彻底升级。”
“需要什么?”我问得干脆。
“人,钱,时间。”钟旭回答得更干脆,“我需要扩充团队,至少再加两个熟手。需要采购新的服务器和开发工具。最重要的是,需要至少三个月不受打扰的开发期。”
“行!”我当场拍板,“人,你马上招!钱,我让南希全力保障!时间,我给你!但这系统,必须脱胎换骨!目标就一个:让咱们的业务流程,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无阻!”
我知道,这种底层系统的投入,短期内看不见直接效益,就像修路,费时费力费钱。但这条路要是不修好,以后所有车都跑不快,还容易出事故。这笔投资,省不了。
钟旭领了军令状,立刻行动起来。他招兵买马,组建了一个精干的技术攻坚小组。为了赶进度,他们干脆搞起了“封闭开发”,在办公室附近租了个小房间,几乎与世隔绝,天天泡在里面,对着电脑屏幕敲代码,墙上贴满了系统架构图和数据流程图。那段时间,我晚上路过,总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外卖盒子堆得老高。
经过近三个月没日没夜的奋战,全新的 SUdU微商管理系统2.0版终于呱呱坠地。上线那天,我们搞了个简单的内部发布会,钟旭亲自演示。
这一演示,可把大伙儿给镇住了!新系统就像给公司换了个“超级大脑”和“高速公路网”:
第一,全面打通,数据活了。以前代理、运营、供应链、财务各管一摊,数据是孤岛。现在全打通了!代理在手机App下一单,订单信息瞬间同步到仓库(李辉能看到),库存数据实时更新,财务流水(南希能监控)一目了然。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再也不用人工来回传递信息了。
第二,移动优先,操作爽了。专门为代理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手机App。代理随时随地能查业绩、看佣金、管理下级、一键生成带自己二维码的炫酷海报,还能在App里直接跟客服视频沟通。方便得就像有个随身小秘书。
第三,智能管理,效率高了。运营团队(刘春宇、周红梅他们)可以轻松给不同级别的代理打标签,进行精准分组,针对性地推送活动信息、培训内容。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各种数据分析报表:哪个款好卖、哪个代理业绩牛、哪个区域是潜力股,看得一清二楚,决策有了数据支撑,不再是凭感觉。
第四,供应链协同,反应快了。云飞那边能实时看到销售趋势预测,提前安排生产计划;库存预警自动提醒,避免断货或积压。仓库拣货、打包、发货流程全部线上化,扫描枪“嘀”一声,信息全程可视,差错率大幅降低。
第五,“微学院”专属App,体验好了。专门为知识付费开发了独立的“微学院”App。课程学习、社区讨论、直播互动、作业提交,体验流畅得像专业教育平台。吴永浪团队精心制作的内容,终于有了一个配得上它的“家”。
新系统上线初期,免不了有个磨合期,老员工们需要适应新操作。但没过多久,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公司里那种焦躁的抱怨声少了,电话铃声也不像以前那么密集了。大家做事变得井井有条,效率倍增。
周红梅笑着说:“现在处理代理问题,系统里一点全清楚,再也不用像个传声筒了。”
刘春宇兴奋地展示着数据看板:“你看,这个代理这个月增长快,那个区域有潜力,一目了然,推广更有针对性了!”
南希轻松了不少:“财务对账自动化,佣金结算准确又及时,省心太多了。”
连仓库的李辉都乐呵呵:“现在扫码发货,又快又准,兄弟们加班都少了。”
这次技术升级,虽然投入了一大笔钱,短期内也没直接带来销售额增长,但我心里觉得,这钱花得值!它带来的价值是隐性的,却是根本性的:
解放了生产力:把员工从繁琐、重复、易错的人工操作中解放出来,去干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提升了用户体验:让代理和学员感受到了专业和便捷,增强了归属感和满意度。
夯实了管理基础:为未来更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准备好了可扩展的、稳健的技术平台。
积累了数据资产:所有业务流程数据化,为未来的精准营销和智能决策打下了基础。
我看着办公室里大家从容工作的状态,心里感慨:技术不是冷冰冰的代码,它是业务的放大器,是管理的稳定器,更是企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石。在互联网时代,轻视技术投入的企业,就像还在用算盘跟用云计算的公司赛跑,输在起跑线上是注定的。
这次成功的升级,也让钟旭和他带领的技术团队,从以前的“后勤支持”角色,真正走到了业务的前台,成为了驱动公司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大家意识到,科技人员不再是修电脑的,而是造引擎的。
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技术投入就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是对未来效率、体验和规模的战略性投资。这笔钱,早投比晚投好,主动投比被动投好。
技术系统的先进性,决定了企业运营效率的天花板。流程卡顿、数据孤岛、体验糟糕,这些内耗会无声无息地吃掉企业的利润和竞争力。一套好的系统,就像给企业打通了任督二脉,气血通畅,才能身轻如燕。
老板可以不懂技术细节,但必须懂技术的战略价值。要敢于在关键时刻拍板投入,并给予技术团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钟旭们的这次成功,离不开当初那个“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的果断决策。
http://www.abcsee.cc/47921/2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