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跨界联名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人要是总关起门来琢磨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容易钻牛角尖,路子越走越窄。做品牌也是这个理儿。你觉得你的设计天下第一,可再好的菜,天天吃也腻味。得时不时出去下个馆子,换换口味,要是能跟别的菜系搞个“融合创新”,那就更有意思了。

  SUdUhood的品牌化战略搞了小半年,“真实、个性、创造力”这杆大旗是竖起来了,内部团队也越来越有品牌意识。但我观察着市场反馈,总觉得还缺点什么。就像一锅好汤,底料扎实,火候到位,但要是能再撒上一把独特的香料,这味道“噌”一下就上去了,能让人记住。

  这把“香料”在哪儿呢?我看着办公室里一群埋头画图、写文案的年轻人,又看看窗外这个活色生香的城市,心里有了主意:开门造车,借力打力。咱们得走出去,把外面那些有意思的人、有格调的事儿,跟SUdUhood搅和到一块儿,搞点新意思。

  我把这个想法跟核心团队一说,用了个比喻:“咱们SUdUhood现在像个有潜力的实力派演员,演技不错,但缺点话题性,圈层固定。得去参加点‘综艺节目’,跟不同的‘大咖’合作一把,让更多圈外的人认识你,觉得你更有趣、更时髦。”

  吴永浪脑子活,立马接话:“汪总,您是说……搞联名?”

  “对!就是联名!”我一拍大腿,“但不是随便联。得找跟咱们调性对路的,门当户对,最好是能互补的。咱们是街头风,硬朗点;能不能找点偏艺术的、音乐的、甚至生活方式的品牌或者个人合作?碰撞出点新火花?”

  林夕作为设计总监,首先考虑的是审美匹配度:“这主意好!能打破设计上的惯性。但合作对象得精挑细选,不能砸了咱们的牌子。”

  刘春宇从市场角度考虑:“联名是个好噱头,容易制造话题,能吸引合作方的粉丝关注咱们,算是高效的引流方式。”

  “就是这个意思!”我肯定道,“但咱们不能光图引流,核心是提升品牌质感。要通过联名,告诉别人,SUdUhood不只是卖衣服的,还是个有态度、有品味、有朋友圈的文化符号。”

  说干就干。我们成立了个小型的“跨界合作小组”,由林夕和吴永浪牵头,一个把关调性,一个策划传播。第一次试水,我们决定找个“软”一点的切入点——和独立插画师合作。

  目标锁定了一个在年轻人当中挺火的插画师,叫“阿梗”。他的画风古怪精灵,充满想象力,有点暗黑童话的味道,但又不乏温暖,在社交媒体上有一批死忠粉。关键是,他的那种“不合群的独特感”,跟SUdUhood强调的“个性”很契合。

  接触过程比想象中顺利。阿梗本人也是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年轻人,对SUdUhood“不装”的品牌态度挺欣赏。双方一拍即合。合作过程很有意思,我们没给太多限制,就把SUdUhood当季的几款空白卫衣和t恤样板给他,让他自由发挥。

  结果阿梗拿到衣服,灵感迸发,把他在画作里那个标志性的、眼神有点忧郁的小怪兽形象,用特殊的荧光涂料,巧妙地印在了卫衣的胸口和后背。效果出奇的好!那种街头风的廓形,配上充满艺术感的插画,一下子就有了种奇妙的“潮玩”气质。

  产品出来后,我们没把它当普通新品卖。吴永浪团队策划了一个“怪兽出街”的主题活动。拍了系列酷炫的街拍大片,写了篇走心的文章,讲阿梗的创作理念和SUdUhood的品牌精神如何共鸣。线上发售时,搞了限量预约,营造了点稀缺感。

  结果,火了!不仅SUdUhood的老客户觉得新鲜,抢购一空,更重要的是,阿梗的大批粉丝涌了过来。很多以前从来没听说过SUdUhood的文艺青年,因为喜欢阿梗,爱屋及乌,买了衣服,进而开始了解我们的品牌。这次合作,就像给SUdUhood的品牌画像里,加入了一抹鲜艳又特别的色彩。

  初战告捷,团队信心大增。紧接着,我们玩得更开了。第二次,我们瞄准了音乐领域。

  杭州本地有支挺有名的独立摇滚乐队“夜航船”,音乐风格躁动中带着思考,粉丝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和年轻白领。我们找上门,提出合作一款巡演纪念版t恤。

  这次合作更深一步。我们不光是印个乐队Logo了事,而是让林夕的设计团队和乐队成员一起聊,把他们的音乐理念、巡演主题“城市漂泊与寻找”融入到设计里。最终出来的t恤,图案是抽象的航海图与城市剪影的结合,面料用了做旧工艺,背后还有一句歌词印花。这款t恤,既是乐队巡演的周边,也是SUdUhood的一款特别设计产品。

  乐队在巡演现场售卖,我们在自己的渠道同步发售。效果更是轰动。乐队的乐迷为了支持偶像,踊跃购买;而很多SUdUhood的客户,因为喜欢这个设计,进而去了解了这支乐队,甚至去听了他们的现场。这叫互相导流,彼此成就。

  最让我觉得有意思的一次合作,是和城西一家很有格调的精品咖啡馆“豆伴”搞的联名。一个卖衣服,一个卖咖啡,听起来不搭界吧?但我们抓住了共同的连接点: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我们联合推出了一款“周末懒人套装”:一件oversize的联名款卫衣,配上一包“豆伴”特调的挂耳咖啡包。卫衣上印着有趣的标语“咖啡因依赖症患者”,咖啡包上则是SUdUhood的简约Logo。还在“豆伴”咖啡馆搞了个小型的线下快闪活动,买套装可以参加咖啡品鉴课。

  这个组合拳打出去,效果出奇的好。它模糊了品牌的边界,卖的不仅仅是衣服和咖啡,是一种“慵懒周末”的生活态度。很多咖啡爱好者因为这个有趣的套装认识了SUdUhood,而我们的粉丝也觉得品牌变得更生活化、更有趣了。

  几次跨界联名搞下来,我盘算了一下收获,远远超出了最初的预期:

  设计突破了天花板。林夕团队从这些合作中吸收了大量新鲜灵感,设计思路更开阔了,后续的产品系列都显得更生动、更有故事性。

  流量来源多元化。每次联名都像是一次精准的“粉丝置换”,让我们接触到了艺术、音乐、生活方式等不同圈层的潜在客户,打破了原有的信息茧房。

  品牌形象立体丰满。SUdUhood不再是那个有点“硬核”的街头品牌,而是变得更丰富、更有趣、更贴近生活,品牌内涵大大增强。大家觉得,这个牌子“有文化”、“会玩”。

  团队士气高涨。做联名项目特别有意思,像搞创作,团队成员的热情和创造力都被激发出来,成就感很强。

  当然,联名也不是瞎联。我们慢慢摸出了门道:调性第一,流量第二。合作对象必须跟咱们品牌价值观契合,宁缺毋滥。合作要深度,不能只贴个标,要真正从产品层面做融合创新。每一次联名,都应该是一次品牌的“增值服务”,而不是简单的“流量收割”。

  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学会“借势”和“共创”。你自己吆喝一千句,不如合适的伙伴帮你点个赞。跨界联名,就是用别人的帐篷,唱自己的戏,互相温暖,共同成长。

  品牌的边界可以很模糊。不要把自己限定死。衣服可以跟艺术玩,可以跟音乐玩,可以跟咖啡玩。核心是找到共同的精神连接点。这考验的是品牌主理人的想象力和格局。

  开放带来活力,融合创造新知。老是关起门来自己搞,容易僵化。打开门,让外面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往往能催生出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SUdUhood通过跨界,真正开始从一个“服装品牌”向一个“生活方式品牌”进化了。
  http://www.abcsee.cc/47921/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