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连麦破圈与违规教训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人在地里刨食,光靠自己埋头苦干不行,得会走亲戚、串门子,信息互换,互相帮衬。做生意也是一个理儿,尤其在抖音这个讲究“流量交换”的江湖,你不能总关起门来自己玩,得出去“拜码头”,搞“联盟”。SUdU的直播间,在内容和话术升级后,算是有了点“家底”,但流量来源还是太单一,像条小河沟,水浅,经不起旱。得想办法把河沟挖宽,引来活水。这时候,“连麦”这个功能,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连麦是啥?说白了,就是抖音给主播们提供的一个“串门”功能。两个主播可以视频连线,两边的粉丝都能看到,相当于共享流量池。这玩意儿用好了,是低成本破圈的利器。
吴永浪先琢磨上这事了。他在一次复盘会上提出来:“汪哥,咱们现在粉丝涨得慢,全靠自己发视频、做直播,太慢了。我看好多穿搭类的小主播,粉丝量跟咱们差不多,几万十几万的,经常互相连麦,互相推荐,粉丝流来流去,增长挺快。咱们是不是也试试?”
我一听,觉得在理。这就像以前在四季青市场,隔壁档口的老板互相介绍客户,抱团取暖。但我们这帮“正规军”出身的人,一开始有点拉不下脸,觉得主动找人连麦,有点像“蹭流量”,不光彩。
刘春宇有点犹豫:“找谁连啊?人家能乐意吗?万一连上了没话说,多尴尬。”
林夕也担心:“风格差异太大怎么办?别把咱们的调性带偏了。”
我琢磨了一下,表了态:“试试!光明正大合作,有啥不好意思的?咱们找那些粉丝画像跟咱们接近、调性差不多的,比如也是做男装穿搭的,或者做品质女装的,粉丝有重叠,内容能互补。这不是蹭,是资源互换!”
说干就干。吴永浪开始像个“星探”,在抖音上搜罗符合条件的中小主播,然后让人去私信联系。过程挺曲折,发出去十条信息,有八条石沉大海,有一条客气地回绝,能成一条就不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联系上一个叫“阿凯的穿搭笔记”的男装主播,粉丝二十万出头,风格也是偏休闲、品质路线,跟我们挺搭。双方约好时间,做个初步连麦试试水。
第一次连麦,那叫一个生涩。
约定的时间到了,两边一连上线,我这边是严阵以待,背景打光一丝不苟;阿凯那边倒是很随意,像是在家里书房,穿着件宽松卫衣。一开始,双方客气得像是相亲介绍所见的男女,互相商业吹捧:
“哎呀,汪哥好!久仰久仰,你们家的衣服质感真好!”
“阿凯你好你好!你的穿搭视频我很喜欢,很实用!”
客套完,冷场了半秒。我赶紧接话,介绍我们最近的一款卫衣;阿凯也赶紧介绍他的一件工装夹克。各说各的,有点像电视换台卡住了,画面各播各的。评论区倒是热闹点,两边的粉丝互相串门,有好奇的,有吐槽的。
虽然配合生疏,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连麦的半小时,我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翻了一倍还多,新增了二百多个粉丝,不少是从阿凯那边过来的。下播后一看,阿凯那边也涨了点粉。双赢!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面就顺溜多了。我们陆续又连了几个风格相近的主播,慢慢找到了感觉。连麦不再是生硬的互相广告,变成了真正的“内容共创”。比如,和阿凯连麦,我们就搞过一次“互换衣橱”的主题,我穿他推荐的夹克,他穿我们的卫衣,互相点评,讨论搭配心得。这种真实互动,粉丝看得津津有味,互动率很高。
连麦,成了我们打破流量瓶颈的一把钥匙,让我们这个小圈子,开始和抖音的穿搭生态连接起来,不再是信息孤岛。
然而,就在我们为找到新增长点窃喜时,一记闷棍悄无声息地砸了下来,给我们结结实实上了一课:在别人的地盘玩,得懂人家的规矩。
那天直播,我讲解一款新到的牛仔裤。讲到兴奋处,我想强调这裤子耐磨、不容易破,顺嘴就来了句:“家人们,这裤子质量绝对没问题,怎么造都不坏,简直就是‘质量牛逼!’”
“牛逼”这俩字,在我平时和兄弟们聊天时,是高频词,是表示赞叹的口头禅。我以为在直播间,也是为了烘托气氛,显得真实、接地气。
结果,话音刚落不到十秒,直播间屏幕突然一黑!中间出现一行系统提示:“直播因违规中断,请查看相关社区规范。”
我懵了,团队也全懵了。怎么回事?掉线了?钟旭赶紧检查设备,没问题啊!吴永浪手忙脚乱地翻看平台规则,终于找到了原因——违禁词!“牛逼”这个词,在平台规则里,属于“不文明用语”或“低俗词汇”,是明令禁止的!
直播间这一断,就是十分钟。这十分钟,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煎熬。评论区肯定炸锅了,粉丝会怎么想?觉得我们不专业?被封号了?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人气和信任,会不会一下子垮掉?
十分钟后,直播恢复了。我赶紧道歉,解释是口误,违反了规定。但人气已经掉了一大截,评论区里果然有嘲讽的,有担心的,场面一度非常尴尬。那场直播,草草收场。
下播后,团队气氛凝重。这看似小小的“口误”,背后是对规则的无知和漠视。我们光顾着研究怎么涨粉、怎么转化,却忽略了最基础的“生存法则”。
我立刻召集紧急会议。第一件事,不是追责,是学习。
“永浪,钟旭,你们俩牵头,把抖音直播的所有规则,一条一条给我抠出来!整理成‘直播避坑手册’,发给每个人,必须熟读、背诵!”
“以后直播,刘春宇你作为场控,多一个任务:盯违禁词!我再说顺嘴了,及时提醒!哪怕直播中断,也得提醒!”
“咱们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冒险的。平台规则就是天条,碰不得!”
这件事,像一盆冷水,把我们因初步成功而产生的燥热,浇灭了大半。它让我们明白:在平台上创业,既要抬头看路(研究流量玩法),也得低头看坑(遵守平台规则)。不懂规则,跑得再快,也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生态中生存,就要尊重生态的规则。平台是水,企业是鱼。水质不好,鱼活不了;但鱼再厉害,也不能污染水。对规则保持敬畏,是线上创业的第一课。
“连麦”是中小主播的“互助组”。在流量红利见顶的时期,与其单打独斗,不如报团取暖。找调性相符的伙伴,用内容互动实现流量互换,是成本最低的破圈方式。
创始人\/主播的“脱口而出”,是企业最大的风险点之一。线下说话随意点没事,线上每个字都被记录、被审核。必须建立风控意识,甚至要进行话术培训,把“合规”变成肌肉记忆。
连麦破圈,让我们尝到了开放的甜头;违规教训,则让我们记住了规则的重量。这一正一反的两堂课,逼着SUdU这支队伍,在探索增长的同时,也开始补上“风控”这门必修课,变得更谨慎、也更成熟。
http://www.abcsee.cc/47921/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