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奔腾年代里的躁动人生 >第94章 上海来的“告状信”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4章 上海来的“告状信”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从邱科长那场风波之后,方俊像是被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从里到外都冷静了不少。

  他开始学着刘建国的样子,每天早到办公室十分钟,把桌椅擦得一尘不染,给科长的茶缸续上热水。他不再像之前那样,拿到稿子就大刀阔斧地“砍杀”,而是先揣摩,再下笔。遇到拿不准的地方,他会主动向刘建国请教,或者先跟马驰通个气,旁敲侧击地了解一下稿件背后的“人情世故”。

  他的红笔,不再是刺刀,渐渐变成了一把精巧的手术刀。他学会了在保留那些“精神”和“灵魂”的同时,巧妙地将文章的“筋骨”理顺,让那些空洞的口号,至少看起来不那么碍眼。

  这种改变,让他在机关里的人缘迅速好了起来。来交稿件的干事,不再像防贼一样防着他,有时候还会主动跟他聊上几句,夸他“方干事年轻有为,水平高”。

  方俊表面上应付自如,可心里却总觉得不是个滋味。他感觉自己正在变成一个面目模糊的人,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并非本意的事。他常常在夜里想,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那个在战场上敢用身体为炮火定位的方俊,怎么到了这四四方方的办公楼里,就变得如此谨小慎微,瞻前顾后了?

  这种内心的煎熬,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磨着他的棱角。

  而比这更煎熬的,是等待。

  那两封寄往上海的信,如同石沉大海,一去就是一个多礼拜,杳无音信。

  这一个多礼拜里,方俊每天去传达室取信的时候,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既盼着回信,又害怕看到回信。他想象过无数种可能:父亲暴跳如雷的斥责,母亲伤心欲绝的哭诉,甚至……张晓雯父母上门吵闹的场景。

  可什么都没有。

  这种未知,比任何确定的坏消息都更折磨人。就像在战场上,你明明知道敌人就在对面的草丛里,可他就是不开枪,那种等待死亡降临的恐惧,能把一个最勇敢的战士活活逼疯。

  就在方俊快要被这种沉默的压力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雷”,终于炸了。

  这天下午,政治部的通讯员,突然出现在了宣传科门口。

  “请问,方干事在吗?”

  “我在。”方俊站起身,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孙主任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通讯员面无表情地传达了命令。

  “现在?”方俊看了看正埋头写材料的刘建国。刘建国也抬起头,眼神里同样闪过一丝诧异。

  通常情况下,跨科室找人,都会先通过科长。孙主任直接派通讯员来叫方俊,这本身就极不寻常。

  “老刘,主任找小方,你知道是什么事吗?”隔壁办公室有人探过头来,小声问道。

  刘建国摇了摇头,然后对方俊使了个眼色,低声嘱咐道:“去了之后,机灵点,少说话,多听。不管主任说什么,都先认下来,别顶撞。”

  “是,科长。”方俊心里七上八下,跟着通讯员朝三楼的副主任办公室走去。

  孙海平的办公室,在走廊的最里间。门是厚重的木门,关得严严实实,隔绝了外面的一切声响。方俊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请进”。

  方俊推门进去,一股混杂着烟草和墨水味的严肃气息扑面而来。

  孙海平正坐在他那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低着头,不知道在批阅什么文件。他没抬头,也没让方俊坐下,就那么晾着他。

  办公室里,安静得只听得见墙上挂钟“滴答、滴答”的走针声,每一下,都像是敲在方俊紧绷的神经上。

  方俊笔直地站在房间中央,目视前方,心里像揣了只兔子,怦怦直跳。他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只能在脑子里飞快地把最近的工作过了一遍,可怎么也想不出有什么地方值得孙主任如此兴师动众。

  足足过了五分钟,就在方俊的额头开始冒汗的时候,孙海平才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笔。

  他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一双镜片后的小眼睛,像鹰一样锐利,直勾勾地盯着方俊。

  “方俊同志。”他开口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到!”方俊下意识地并拢双脚,大声应道。

  孙海平的嘴角,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他从手边的一摞文件中,抽出了一封信,信封已经被拆开。

  “这封信,是从上海寄来的。收信人,写的是‘师政治部领导’。”他将那封信,不轻不重地扔在桌子上,“你自己看看吧。”

  方俊的心,在那一瞬间,沉到了谷底。

  他走上前,颤抖着手拿起那封信。信纸是那种印着红色横格的普通信纸,上面的字迹,娟秀中带着一丝凌厉,显然出自一个女人之手。

  他只看了第一行,就觉得眼前一阵发黑。

  信的开头写着:“尊敬的解放军首长:我叫吴秀丽,是上海市第五纺织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今天我怀着无比愤怒和悲痛的心情,向您们写信,是为了揭发一个披着英雄外衣,玩弄女性感情,道德败坏的‘当代陈世美’!他就是贵部的干事——方俊!”

  “当代陈世美”!

  这五个字,像五记重拳,狠狠地打在了方俊的胸口,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他强撑着,继续往下看。

  信的内容,极尽煽动和控诉之事。信里说,她的女儿张晓雯,是个单纯善良的好姑娘,经人介绍认识了方俊。方俊利用自己“战斗英雄”的光环,以及回上海探亲的机会,骗取了她女儿的感情和信任。双方家长都已经见了面,谈妥了婚事,就等方俊提干后回来办手续。可谁知方俊一提干,到了师部机关,眼界高了,立刻就翻脸不认人,寄来一封冷冰冰的“绝情信”,单方面撕毁婚约,把他女儿给“甩了”。

  信中描绘道:“……我那可怜的女儿,收到信后,整日以泪洗面,不思茶饭,班也上不成了,体重掉了十几斤!我们两家人在邻里面前,都抬不起头来!他方俊拍拍屁股,在部队里继续当他的英雄,做他的官,可他留给我们家的,是无尽的羞辱和伤害!旧社会有秦香莲,新社会出了个张晓雯!我们相信党,相信解放军,绝不会容忍这种败坏部队声誉,腐化堕落的害群之马存在!恳请首长严查此事,为我女儿做主,给我们一个公道!”

  信的落款,是“一个心碎的母亲:吴秀丽”。

  方俊看完信,只觉得手脚冰凉,浑身的血都凝固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张晓雯的母亲,竟然会以这样一种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方式,直接把状告到了部队!

  他写给张晓雯的那封充满歉意和祝福的信,到了她母亲笔下,就成了“冷冰冰的绝情信”;那顿尴尬的饭局,成了“骗取感情和信任”;双方父母的一厢情愿,成了板上钉钉的“婚约”。

  他百口莫辩!

  “看完了?”孙海平的声音,像西伯利亚的寒流,“有什么感想啊,我们的‘战斗英雄’,‘当代陈世美’?”

  方俊抬起头,嘴唇发白,他想解释,想辩白,可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孙海平冷笑一声,身体向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如刀:“方俊,我真没想到啊!你那篇《永不褪色的照片》,写得情真意切,感动了多少人!给杨副司令写回忆录,表现也算出色。我一度以为,你是个难得的好苗子,可塑之才!可现在看来,是我看走眼了!”

  他拿起桌上那封信,重重地敲着桌面:“你看看你都干了些什么?!始乱终弃!背信弃义!一个军官,一个共产党员,如果连最基本的个人品德都有问题,仗还怎么打?!工作还怎么干?!你这不光是你个人的作风问题,你这是在给我们整个师,给军人的荣誉抹黑!”

  孙海平的声音越来越大,一句比一句严厉。

  “我问你,信上说的是不是事实?!你是不是跟人家姑娘谈好了,一提干就甩了人家?!”

  “报告主任!不是这样的!”方俊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急切地辩解道,“我跟张晓雯同志,总共就见过一次面!根本谈不上感情,更没有什么婚约!是……是双方父母的意思!”

  “父母的意思?”孙海平的眼睛眯了起来,“父母的意思,你当时怎么不反对?你在上海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人家姑娘说清楚?偏偏要等到提了干,调到师部,你才去信说不合适?你让别人怎么想?你让我们组织怎么看?这里面的动机,难道还不明显吗?!”

  孙海平的诘问,字字诛心。

  方俊彻底明白了。在孙海平看来,真相是什么,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封“告状信”已经摆在了他的桌上,白纸黑字,言之凿凿。重要的是,这件事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师部的声誉。而他方俊,就是那个制造了麻烦,引爆了炸弹的人。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绝望。这比在战场上被敌人包围还要可怕。因为包围你的,不是枪炮,而是一种你根本无法抗衡的、叫做“组织”和“舆论”的东西。

  “方俊,”孙海平的语气,变得冰冷而具有决定性,“鉴于你此事的恶劣影响,我宣布:一、你立即停职反省,写一份深刻的检查!二、组织上会成立调查组,对此事进行严肃调查!在事情调查清楚之前,你不准离开营区,随时准备接受问询!”

  停职反省!成立调查组!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钉子,狠狠地钉进了方俊的军旅生涯。他知道,完了。他的一切努力,一切梦想,都可能因为这封莫须有的“告状信”,而彻底化为泡影。
  http://www.abcsee.cc/47936/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