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军功章的另一半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方俊放轻了脚步,像在侦察排当侦察兵一样,悄无声息地靠近。

  他想先观察,而不是打扰。在机关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说话之前,先看明白人。

  离得近了,他才看清那个老兵的全貌。他的年纪看起来并不算太大,大概三十出头的样子,但脸上的皮肤,却被海风和烈日侵蚀得如同老树的表皮,粗糙、黝黑,眼角刻满了深刻的鱼尾纹。他的眼神,专注地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那眼神不像是在看风景,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他的膝盖上,小心翼翼地摊开着一沓信纸。信纸的边角已经因为反复的摩挲而变得毛糙发软,纸页也因潮湿的空气而微微有些发皱。

  他没有看信,只是偶尔低下头,用那只布满老茧和裂口的手,极其轻柔地抚摸一下信纸,就好像在抚摸情人的脸颊。

  这个画面,有一种奇异的、宁静而又强大的力量,让方俊的心,猛地被触动了一下。

  就在这时,一阵略带嘶哑的歌声,伴着海风,悠悠地从老兵的嘴里飘了出来。他唱的不是什么雄壮的军歌,而是一首带着浓郁地方口音的小调,曲调简单,甚至有些跑调,但歌声里的那股子思念,却浓得化都化不开。

  “……高粱熟来红满天,俺的妹子在地里边。想你想得睡不着呦,咋还不回俺身边……”

  歌声里,带着黄土地特有的沙哑和苍凉。

  方俊一听这熟悉的腔调,心头一震。这是……陕北的信天游!

  “老乡?”方俊几乎是脱口而出。

  那老兵闻声一惊,手忙脚乱地想把膝盖上的信纸收起来,就像个被撞破了秘密的孩子。他猛地回过头,看到身后站着一个身穿干部服的陌生人,顿时紧张地站了起来,动作快得有些滑稽。

  “首……首长好!”他立正、敬礼,动作却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僵硬。

  “别紧张,老乡,我也是兵。”方俊笑着回了个礼,他的笑容,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瞬间驱散了老兵的局促。他指了指老兵的脸,学着用纯正的陕北话说道:“你这口音,怕不是米脂就是绥德的吧?”

  老兵一听这地道的乡音,眼睛顿时瞪圆了,脸上的紧张迅速被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所取代。

  “哎呀!首长你……你也是咱陕北的?”他的声音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激动。

  “我在西河大队插过队。”方俊一句话,就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西河大队?!”老兵的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俺……俺就是西河公社的!离你们大队就隔着一条沟!俺叫石大柱!碎娃娃(小男孩)的时候,还去你们大队偷过苹果哩!”

  这戏剧性的重逢,让两个身处天南海北的“老乡”,在这座孤零零的山顶上,找到了最原始的连接点。

  石大柱的热情,就像被点燃的柴火堆,一下子熊熊燃烧起来。他拉着方俊,非要让他看自己宝贝的那些信。

  “首长,不,老乡!你看看,这是俺婆姨(妻子)给俺写的信!她……她不识字,这是找村里有文化的人代写的。”

  方俊接过那一沓已经被石大柱的体温捂得温热的信纸。信纸很粗糙,是农村常见的那种草纸。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一看就不是出自读书人之手,字里行间充满了错别字和涂改的痕迹。

  可就是这些朴实无华、甚至有些笨拙的文字,却像一把小锤子,“咚咚咚”地敲在了方俊的心坎上。

  “大柱,你在部队好不?冷不冷?穿得暖不暖?你上次说的风湿膏药,俺托人从县里捎来了,跟信一起给你寄过去,你千万要记得贴。家里你甭惦记,都好着哩。”

  “咱家的猪,又下了十一只猪崽,一个个肥咚咚的,可爱得很。俺给你留着那头最大的,等你探亲回来,给你炖酸菜吃。村头的二牛说,等你回来,要跟你好好喝几盅。”

  “娃儿想你了。他前几天在墙上,给你画了个大红花,说他爹是解放军,是大英雄。俺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你猜他说啥?他说,他也想当解放军,跟你一样,保卫国家。听得俺……俺眼泪都下来了。”

  信里的内容,全都是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养猪、种地、孩子的涂鸦……可这些琐事里,却浸透着一个农村妇女对丈夫最深沉、最质朴的牵挂和支持。

  没有一句豪言壮语,没有一句高深道理,但字里行间,那股子“你安心在前方站岗,后方有我”的劲儿,却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方俊捏着信,只觉得鼻子发酸。他想起了李秀莲,想起了黄土地上那些淳朴的乡亲。他突然明白了,支撑着石大柱这样成千上万的普通士兵,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默默坚守的,到底是什么。

  那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冰冷的命令,而就是远方家里那口热乎的锅灶,是婆姨在灯下缝补的衣裳,是娃儿在墙上画的那朵歪歪扭扭的大红花。

  “她……没上过学。”石大柱在一旁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着,“信是请村里有文化的人帮助给写的,但话……都是她一句一句说的。俺每次想家了,就拿出来读一遍,读一遍,心里就踏实了。”

  他说着,从最底下抽出一张已经泛黄起皱的信纸,小心翼翼地递给方俊。

  那张信纸上,没有一个字。只有一个用墨水画出来的大手,和一个小手,大手牵着小手。画得很拙劣,线条歪歪扭扭。

  “这是俺第一次收到信的时候,俺娃儿画的。那年他才三岁。邻居说,这叫‘父子连心’。”石大柱看着那幅画,粗糙的脸上,露出了无比温柔的神情,眼角,隐隐有泪光闪动。

  方俊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

  他瞬间明白了。

  典型!

  这不就是最活生生、最感人肺腑的典型吗?!

  上头要的,不就是这种有血有肉、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吗?

  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什么舍生忘死的壮举,跟这一沓沓错字连篇的家信,跟这幅稚嫩的涂鸦比起来,都显得那么苍白。

  一个伟大的士兵背后,必然站着一个伟大的家庭。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的,不仅仅是士兵们在前方扛起的钢枪,更是后方那千千万万个像石大柱媳妇一样,默默撑起一个家的女人的肩膀!

  一个绝妙的切入点,一个全新的角度,如同黎明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方俊的整个大脑!

  他要把这次的报道,焦点对准那些家信!对准那个不识字、却用最朴素的行动支撑着丈夫的军嫂!

  报道的主角,表面上是石大柱,但实际上,是那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沉默的、伟大的她。

  他要把文章的题目,就叫做——《军功章的另一半》!

  “大柱!”方俊激动地抓住石大柱的肩膀,眼睛里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你……你想不想让你婆姨和娃儿,上报纸?上咱们军区的报纸?”

  石大柱被方俊这突如其来的兴奋给搞蒙了,他愣愣地看着方俊,结结巴巴地问:“上……上报纸?俺……俺们也配?”

  “配!太配了!”方俊用力地点着头,斩钉截铁地说道,“不但配,而且应该让全军、全国的人都看看!看看是什么样的好婆姨,才能支持出你们这样好的兵!”

  他此刻已经看到,一篇与众不同的、充满了泥土气息和真挚情感的报道,即将在自己的笔下诞生。这篇报道,将不再是歌功颂德的空洞赞歌,而是一曲献给无数默默奉献的军属的深情礼赞。

  他要用这篇文章,告诉所有人:每一枚在战士胸前闪闪发光的军功章,都有一半的荣耀,属于那个在背后为他守护着家的——她!

  夕阳的余晖,将两个陕北汉子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方俊知道,他要找的那个故事,那个能让他真正证明自己的机会,他找到了!就在这天涯海角般的山顶上,就在这一沓沉甸甸的家信里。
  http://www.abcsee.cc/47936/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