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玉玺藏锋 北归蓄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洛阳的焦臭与烟尘尚未散尽,这座昔日帝都的残骸在夕阳下如同一个巨大的、沉默的伤口。联军各部的兵马在废墟间穿梭,更多的像是在劫掠残存的财富,而非吊唁国殇。喧嚣、争吵、甚至为了一处尚未完全焚毁的府库而引发的械斗,在这片代表着汉室最后尊严的废墟上上演,将所谓的“正义之师”最后一块遮羞布撕得粉碎。

  幽州军的营地设在相对完好的一片旧官署区域,与外面的混乱保持着距离。中军帐内,灯火初上,映照着刘备凝重而疲惫的面容。关羽、张飞、田豫等人皆在,气氛有些沉闷。救援曹操虽成功,但目睹洛阳惨状和诸侯们的所作所为,让每个人都心头压着一块巨石。

  帐帘掀开,张珩带着一身风尘与夜色走了进来。他屏退了左右亲卫,帐内只剩下核心几人。他没有多言,径直走到刘备面前,从怀中取出了那个以油布紧密包裹的朱红小匣。

  “大哥,此物,乃我在洛阳南宫废井中所获。”张珩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他解开油布,打开小匣。刹那间,即便帐内灯火不算明亮,那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一角镶金的玉玺所散发出的温润光泽与无形威仪,还是让所有人的呼吸为之一滞!一侧刻着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如同拥有魔力,牢牢吸住了众人的目光。

  “传……传国玉玺!”田豫失声低呼,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关羽丹凤眼骤然睁开,精光爆射。张飞瞪大了环眼,张了张嘴,却没发出声音。

  刘备猛地从座位上站起,身体微微前倾,死死盯着那方玉玺,他的脸色在灯火下变幻不定,先是震惊,随即涌起一股本能的、作为汉室宗亲的激动,但这份激动很快被更深沉的忧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排斥所取代。

  他伸出手,指尖微微颤抖地触摸着那冰冷的玉质,仿佛触摸到的不是至高权力的象征,而是一块灼人的烙铁。良久,他缓缓收回手,重重地坐了回去,发出一声长长的、充满了复杂情绪的叹息。

  “三弟……你……你可知此乃何物?”刘备的声音带着沙哑,“此乃国之大器,天命所归之象征!它……它不该出现在这里,更不该在你我手中!”他的语气中带着责备,更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如今汉室倾颓,天子蒙尘,我等身为臣子,得此物,是福是祸?若消息传出,我幽州顷刻间便会成为众矢之的!董卓恨我,诸侯忌我,天下人将如何看我刘备?是忠臣,还是……枭雄?”

  他看着张珩,眼中充满了不解与担忧:“此物乃祸根,非祥瑞也!当速速设法,或秘呈天子,或……或毁之!”

  张珩平静地迎接着刘备的目光,他知道大哥的顾虑,这顾虑源于其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与仁德本性。他小心翼翼地将玉玺收回匣中,盖上,用油布重新包好,动9作沉稳不见一丝慌乱。

  “大哥,你的担忧,我明白。”张珩缓缓开口,“此物确是双刃剑,握不好,会伤及自身。然,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他目光扫过关羽、张飞和田豫,“如今天子被董卓挟持,朝廷名存实亡。诸侯并起,皆怀异志。袁绍、袁术,哪个不是觊觎神器?此玉玺,若落入彼等之手,无非是助长其僭越之心,于国于民,更有何益?”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却带着一种洞悉未来的力量:“而我们不同。大哥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天下。此物在我们手中,非为僭越,而是……守护。守护这汉室最后的正统象征,守护这未来可能……重振社稷的一线希望!”

  他看着刘备的眼睛,一字一句道:“此刻将其公之于众,确为取祸之道。但若秘而不宣,妥善收藏,待他日时机成熟,大哥声望足以服众,实力足以安邦之时,此物,便是号令天下、匡扶汉室最名正言顺的凭依!它是一件武器,一件在未来关键时刻,能让我们占据大义名分的武器!现在,它需要的是隐匿,是等待。”

  帐内一片寂静。张飞似懂非懂,但觉得三哥说得有道理。关羽抚髯沉吟,眼中若有所思。田豫则是目光闪动,显然在急速权衡着其中的利弊与巨大的可能性。

  刘备沉默了。他并非迂腐之人,乱世生存,乃至实现抱负,都需要手段和实力。二弟的话,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中另一扇紧闭的门。他想起诸侯们的嘴脸,想起天子的困境,想起自己兴复汉室的誓言……或许,三弟是对的?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拘泥于纯粹的“忠”,可能反而会错过真正“匡扶”的机会。

  他看着张珩那坚定而清澈的眼神,想起自涿县起事以来,三弟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的决断与扶持,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再次占据了上风。

  良久,刘备深吸一口气,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他重重地点头,声音恢复了沉稳:“好!三弟,就依你之言!此物……由你全权处置,务必确保万无一失!该如何做,你决定便是,大哥……信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必不负大哥所托!”张珩郑重承诺。

  就在幽州军核心层达成共识,将传国玉玺作为最高机密隐藏起来的同时,联军大营彻底分崩离析了。

  曹操败归后,心灰意冷,对诸侯彻底失望,留下一句“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便带着残兵败将,离开洛阳,前往扬州等地重新招募兵马,图谋再起。

  孙坚早已离去。袁绍与袁术兄弟嫌隙日深。其他诸侯见董卓已西去,洛阳已“克复”(尽管是座废墟),再无战意,纷纷以各种理由,带着在洛阳“缴获”的财物兵马,踏上了归程。所谓的十八路诸侯讨董,最终虎头蛇尾,在一片混乱与私心中黯然收场。

  面对这树倒猢狲散的局面,刘备心中唏嘘,却也更坚定了北返的决心。他找到袁绍,以“幽州乃北疆重镇,不可久离,需防胡虏趁中原动荡南下”为由,提出撤军。

  袁绍此刻心思早已飞到如何利用盟主声望谋取冀州之上,加之对刘备集团心存忌惮,乐得他们离开,便假意挽留几句后,痛快应允。

  数日后,幽州军拔营起寨,一万精锐依旧军容严整,与那些忙着装载抢掠物资、队形散乱的其他诸侯兵马形成了鲜明对比。

  刘备骑在马上,最后回望了一眼那片仍在冒着缕缕青烟的洛阳废墟,目光复杂,最终化为一声坚定的叹息。他挥动马鞭,指向北方:“出发,回家!”

  张珩策马在他身侧,传国玉玺被以最隐秘的方式藏于军中。他看了一眼身后渐行渐远的混乱大营,又望向北方辽阔的天空。

  虎牢扬威,玉玺暗藏,诸侯散尽。这一次南下,他们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声望,也埋下了一颗足以影响未来天下格局的种子。返回根基之地幽州,消化所得,积蓄力量,等待下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节点——这才是他们真正的霸业起点。

  万军开拔,旗帜向北,踏上了归途。中原的喧嚣与混乱暂时被抛在身后,而北方的天空下,一场新的征程,才刚刚揭开序幕。
  http://www.abcsee.cc/47965/10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