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蔡府辞行 互赠信物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翌日清晨,秋露未曦。张珩独自一人来到蔡府,依旧是那身玄色常服,只是腰间多了一枚不起眼的玉符。今日他不仅要向老师辞行,更要与那个悄然走进他心中的女子告别。蔡邕早已在书房等候,见张珩到来,亲自起身相迎。这位素来严谨的大儒,今日眉宇间多了几分慈祥。
“学生特来向老师辞行。”张珩执弟子礼,深深一揖。
蔡邕扶起他,轻叹道:“北疆多事,此去艰险。你虽勇武,也要多加小心。”说着取出一卷书册,“这是老夫手书的《孙子兵法》注疏,其中有些用兵心得,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张珩郑重接过:“多谢老师厚赐。”
二人正在书房叙话,忽闻门外环佩轻响。蔡琰端着一盏茶走了进来,今日她特意梳了凌云髻,着一袭月白襦裙,更显得清丽脱俗。
“父亲,张将军。”她盈盈一礼,将茶盏放在张珩面前,动作优雅从容,只是微微颤抖的指尖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蔡邕何等人物,见状便寻了个借口:“老夫还要去校订几卷书,你们年轻人说话。”说罢便起身离去,留下二人在书房中。
空气突然安静下来,只闻窗外竹叶沙沙。
蔡琰垂首良久,终于鼓足勇气,从袖中取出一卷诗稿:“听闻将军即将北上,文姬不才,昨夜偶得小诗一首,聊表心意。”
张珩展开诗卷,只见上面用工整的簪花小楷写道:
“秋风起边关,铁甲映月寒。
愿君长戟利,斩尽胡尘还。
莫念洛阳柳,当思塞上兰。
待得功成日,共话锦瑟弦。”
字里行间,既有对战场凶险的担忧,又有对他的鼓励,更暗含着一份若有若无的期盼。张珩反复读了几遍,只觉字字珠玑,情真意切。
“蔡小姐才情,张某佩服。”他小心地将诗卷收好,贴身收藏,“这诗,便当作护身符了。”
蔡琰见他如此珍视,心中欢喜,脸颊泛起淡淡红晕。她抬起头,勇敢地直视张珩:“将军此去,刀剑无眼,还请...多多保重。”
张珩看着她清澈的眼眸,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他沉默片刻,解下腰间那枚随身佩戴多年的玉符。这玉符形制古朴,通体莹白,只在中央有一道天然的血色纹路,仿佛一条游龙。
“这枚玉符,自张某懂事起便带在身边。”他将玉符放在蔡琰手中,“据说能趋吉避凶。今日赠予小姐,愿它护你平安。”
蔡琰接过尚带着体温的玉符,只觉一股暖意从掌心直达心底。她紧紧握住玉符,轻声道:“那文姬便日日为将军祈福,待将军凯旋...再将此物奉还。”
这话中的深意,再明白不过。
张珩凝视着她,忽然压低声音:“待北疆平定,张某必当重返洛阳。到时...”
他话未说完,但目光中的坚定已经说明一切。
蔡琰会意,嫣然一笑:“那文姬便在洛阳,静候将军佳音。”
这一刻,所有的情意都已明朗。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缠绵悱恻,只有两个聪明人之间心照不宣的约定。
窗外秋风渐起,卷起几片落叶。张珩知道该告辞了。
“保重。”他深深看了蔡琰一眼,似要将她的模样刻在心里。
“将军也请保重。”蔡琰福了一礼,目送他转身离去。
直到张珩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外,蔡琰才缓缓摊开手掌,看着那枚温润的玉符。血色纹路在阳光下仿佛活了过来,正如她此刻悸动的心。
她走到琴案前,轻抚焦尾琴,即兴弹奏起来。琴声起初轻柔婉转,似少女心事;继而变得铿锵激昂,如战鼓雷鸣;最后复归平和,带着淡淡的期盼。
而此时,张珩走在返回典客署的路上,怀中那卷诗稿仿佛带着温度。他回头望了一眼蔡府的方向,目光坚定。
乱世之中,这份突如其来的情缘,反而让他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意义。不仅要匡扶社稷,更要守护这份难得的真情。
霸王的道路,从此多了一份温柔的牵挂。而这牵挂,或许将成为他征战沙场时最坚强的后盾。
回到典客署时,刘备已经将行装打理妥当。见张珩归来,他什么也没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三弟,准备出发了。”
张珩点头,最后望了一眼这座繁华帝都。这里有太多的阴谋算计,也有最真挚的情意。而现在,他必须暂时放下这一切,奔赴属于他的战场。
http://www.abcsee.cc/47965/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