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抵达知青点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李队长正准备招呼大家出发,看到温云清没上去,愣了一下,倒也没生气,反而和气地问道:“小温同志,你怎么不上去啊?快上车吧,天快黑了。”温云清目光平静地看向李队长:“李队长,我走一走吧。”
“走?”李队长看着眼前这个才十四岁、白白净净的少年,眉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感觉有点头疼,“这还有好几里路呢,都是坑坑洼洼的土道,可不近!还是上车吧,省点力气。”
温云清反问:“你们走得,我怎么走不得?”
温云清可不是胡闹,他以前作为个新时代优秀青年身体素质杠杠的,而现在,他可以感觉他的身体更强,可不得试试看嘛。
这话一出,旁边几个等着出发的老乡,尤其是那两个年轻后生——栓子和石头,都忍不住噗嗤一声乐了,笑得格外开心。
“哈哈,小温同志,俺们可是整天跟土坷垃摔跤的,皮糙肉厚惯了!”栓子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就是,你这城里娃娃,细皮嫩肉的,哪能跟俺们比脚力?”石头也笑着附和。
李队长也是哭笑不得,刚要再劝。
温云清却已经开口,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李队长,我还是走吧。我容易晕车,这拖拉机颠颠簸簸的,坐久了不舒服。走路反而更自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辆依然有些颤巍巍的拖拉机,补充道,“再说了,少载我一人,这‘铁牛’还能轻松些不是?省得它半路再闹脾气。”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
李队长看着少年的眼睛,那里面没有丝毫勉强或逞强,反而是一种坚持。
“行!”李队长不再坚持,大手一挥,“那你就跟我们走吧!栓子,石头,你们照看着点小温同志!”
“好嘞!队长放心!”栓子和石头响亮地应道。
温云清脸上露出一个真挚而轻松的笑容,他转头看向已经坐在车斗里的陈梅和赵大钢。陈梅脸上带着担忧,用她那带着明显南省腔调、语速偏慢、有些字发音略显绵软的普通话问:“云清啊,你行不行哦?要不我也下来陪你走?”
温云清朝着她微微地、但清晰地摇了摇头,眼神温和而坚定:“不用,陈姐,你坐着就好,我没事。”他又看向赵大钢。
赵大钢也探着头,关心道:“小孩,真额冇问题啊?格路蛮难走额!”
温云清同样对他摇摇头,示意安心。他是真能走,如履平地,可他们不一样。
拖拉机重新启动,载着行李和大部分知青,在颠簸中缓缓前行。温云清则迈开脚步,轻松自如地跟在李队长身边,与栓子、石头并肩而行。
起初,栓子和石头还存着点看“城里娃出洋相”的心思,故意走得快了些。
可他们很快发现,无论他们步伐是快是慢,温云清总能不疾不徐、恰到好处地跟在旁边。
脚下的坑洼、松软的泥土、硌脚的碎石,对他似乎毫无影响,步履轻盈得不可思议。
走了快两里地,连李队长都觉得小腿有些发酸,额角微微见汗。栓子和石头更是气息变粗,敞开了衣领散热,额头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暮秋傍晚的风带着凉意吹来,他们都下意识紧了紧衣服。
可温云清呢?他的呼吸自始至终平稳悠长,仿佛刚刚起步。额头上不见一丝汗迹,脸颊在微凉的晚风中依旧保持着温润的色泽,衣领扣得整整齐齐,仿佛感受不到丝毫的疲惫和温差变化。
一路走着,栓子和石头彻底被温云清折服了,这小孩可神。
“温同志,你城里人咋这么能走?”石头用浓重的大东口音问。
“温同志,你练过功夫不?”栓子也好奇。
温云清的回答简短谦和,“一点点。”
赵大钢在车上远远看着温云清轻松的背影和与老乡谈笑的样子,忍不住用家乡话嘀咕了一句:“格个小温,结棍嘞!”
陈梅也一直关注着温云清,看他确实步履轻松,毫无疲态,才放下心来,小声对旁边的女伴说,带着南省特有的软糯语调:“你看他,走得几轻松哦,像冇事一样,身体真是好。”还有点自豪。
终于,在暮色四合之际,大咯了村到了。
拖拉机停在村口。栓子和石头自告奋勇,声音洪亮:“李队长!俺们带温同志、赵同志他们几个新来的去知青点安顿!保证完成任务!”
李队长看着天色,点点头,目光在温云清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很是赞赏,最终只化作一句格外郑重的:“行!交给你俩了!温同志,好好歇歇,明天一早到大队部报到!”
栓子和石头热情地招呼着温云清、陈梅、赵大钢和其他几个新知青:“同志们,跟俺们走!知青点不远,就在村东头!”
一行人跟着两个年轻后生,踩着越发浓重的暮色,沿着村中狭窄的土路前行。空气中弥漫着柴火烟、牲口棚和凉丝丝的泥土气息。
低矮的土坯农舍散落在路边,窗洞里透出昏黄的油灯光,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和模糊的人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没走多久,栓子就指着前方一处孤零零的院落:“喏,到了!就这儿!”
大咯了村的知青点,像一个被遗忘在岁月角落的土黄色堡垒,沉默地矗立在村子的边缘。
一圈低矮的土墙勉强圈出个院子,墙体厚实却已多处坍塌豁口,用粗树枝、带刺的荆条和废弃的玉米秸捆胡乱填补着,透着一种将就的韧性。
两扇用碗口粗树干简单劈砍、用大铁钉歪歪扭扭钉成的栅栏门虚掩着,栓子上前一推,门轴发出刺耳悠长的“吱嘎——嘎——”声,在寂静的暮色中格外清晰,仿佛在宣告新人的到来。
温云清快速地扫了几眼,就把院中的一切收入眼底。
他的目光首先被东墙根下那几乎与屋顶齐高的柴火垛攫住。那是由玉米秸、豆秸、枯树枝层层叠叠、歪歪扭扭堆砌起来的庞然大物,在暮色中投下巨大而沉默的阴影。
院子中央,一口盖着厚重圆木盖的水井沉默伫立,井台是粗糙的石块垒砌。旁边放着一个边缘开裂、用生锈铁箍勉强箍住的旧木水桶,一根磨得发亮的井绳耷拉在桶沿。
西边角落,一个用几根木棍撑着破席子和脏兮兮塑料布搭成的简易棚子,在晚风中瑟瑟发抖,棚下隐约可见锈迹斑斑的锄头、铁锹和散乱的箩筐麻绳。
脚下是长年累月踩踏形成的板结泥土地,坑洼不平,散落着枯黄的草屑、零星的黑色煤渣、几根灰白的鸡毛,甚至还有一两粒风干的羊粪蛋?!
几间低矮的土坯房呈“L”形排列,墙体异常厚实敦重,是用掺了大量碎麦秸的黄泥夯筑而成,足有成年人一臂多厚。
外墙糊着的黄泥早已斑驳脱落,露出里面深浅不一的土坯原色。
屋顶覆盖着厚厚的、压得极其密实的茅草,坡度陡峭,经年的风吹雨打,草顶呈现出深沉的烟褐色,边缘像被野兽啃过般参差不齐。几根粗壮的原木作为主梁,从低矮的屋檐下探出沧桑的截面。
窗户开得又小又高,如同嵌在土墙上的方洞。老旧的木窗棂格子细密,上面糊着厚厚的、已经发黄变脆甚至破损的窗户纸。
只有中间一小块地方,换成了模糊不清、布满水渍和蛛网般划痕的玻璃,勉强透出几缕昏黄摇曳的油灯光晕。
正对着院门的那间屋,门前砌着一个低矮但厚实的小门斗,是进出时抵挡凛冽寒风的缓冲地带。门斗的茅草屋檐压得很低,几乎要碰到高个子人的头。
就在那低矮门斗粗糙的木梁上,悬挂着一小串用褪了色的蓝、白布条和几束干草捆扎在一起的简陋饰物。晚风吹过,它便轻轻飘动起来。
温云清没见过,不过可能是当地的风俗习惯?
他还注意到在院墙最不起眼的西南角,荒草丛中,半埋着一个巨大的、已经腐朽开裂的木制车轮。那粗壮的轮辐和巨大的尺寸,即使腐朽也透着一股粗犷。
这又是什么?
栓子用力推开吱呀作响的栅栏门,朝着透出灯光的屋子大声喊道:“喂!老知青同志们!新战友来报到啦!快出来接接人!”
http://www.abcsee.cc/4799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