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乐安书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三是信鸽之法,鸽子有归巢之能,若能驯养得当,可大大加快情报传递速度。仲德可以留意一二……”

  江浩又补充几点,其中不乏后世谍战的情节。

  鸽子这玩意,秦朝就有人养,传说在楚汉相争时期,刘邦曾被项羽追击至废井之中,曾放飞一只鸽子以求援,并最终获救。

  官方最早记载,是唐朝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戚友人通信,都用鸽子捎送,并将他的鸽子称为“飞奴”。

  《唐国史外》也记载航海者用鸽子送信的事:“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

  意思是,如果在沿途设置鸽子站点,就算是千里的大海,也能顺利归来。

  如果这种情况是真的,那这个项目他江浩投了。

  未来西域、交州、罗刹(俄)、高丽、倭国这些地方消息传递就会便利不少,毕竟交通短期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只有飞行成本最低。

  程昱暗自记着,他相信江浩不会无缘无故说鸽子能送信,这个项目必定能成。

  紧接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补充着计划。

  关于情报分析。

  郭嘉摸着下巴说道。

  我认为应当建立档案制度。将各方诸侯的将领、谋士、兵力、粮草等信息分门别类,随时更新。如此,在需要时便可快速调阅。

  奉孝此议甚好。

  程昱点头,还可定期撰写情报汇总,分析天下大势。

  糜竺补充道:我的商队往来各地,可以收集市井流言、物价波动等看似无关的信息。有时这些琐碎消息中,反而能发现重要线索。

  子仲说得对。

  江浩赞许道,情报工作往往在于见微知着。比如某个地方突然粮价上涨,可能预示军队调动;铁器采购增加,可能意味着备战。

  ……

  刘备始终安静地听着,这时才开口:军情司事关重大,望诸位慎之又慎。切记,此事绝密。

  遵命!

  众人齐声应道。

  程昱眼中闪着锐利的光芒:主公放心,昱会小心行事。首批人员,我打算从军中挑选机敏可靠的士卒,再慢慢扩展。

  江浩提醒道:切记宁缺毋滥。情报工作最重忠诚,宁可进展慢些,也不能混入奸细。

  这是自然。

  程昱郑重应下。

  讨论一直持续到子时,众人才散开休息……

  第二日晌午,一支风尘仆仆的队伍踏入了乐安郡城。

  刘备与江浩并辔而行,身后跟着高顺率领的数十亲卫。

  连日的奔波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疲惫,但江浩的目光却格外明亮,他心心念念的书院,今日终于能亲眼看看进展了。

  惟清,你这般急切,连郡府都不先回一趟?

  刘备看着刚刚入城就准备拔马转向的江浩,不由失笑。

  江浩拉住缰绳,在马上拱手:

  玄德公见谅。书院事关重大,不去亲眼看看,我这心里总不踏实。

  刘备理解地点点头:也好。我去安排郡守府内事务,晚些时候也去书院看看。

  辞别刘备,江浩带着高顺和几个亲卫,快马加鞭出了城西。

  约莫行了一炷香的功夫,一片依山傍水的开阔地出现在眼前。

  还未靠近,就先听见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工匠们的吆喝声。

  江浩勒马驻足,放眼望去。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间蜿蜒而出,潺潺水声如同天然的乐章。

  溪流左边是一片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的竹子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右边是已经开垦好的耕地,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泛着湿润的光泽;

  而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是书院后方那一汪湖泊,水面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好地方!

  江浩忍不住赞叹。

  他翻身下马,信步向前走去。

  这里与其说是新建的书院,不如说是在一个旧庄园的基础上改建而成。

  原来的主体建筑都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在此基础上增建了不少屋舍。

  整个书院被新扎的篱笆围起来,隐约能看见里面错落有致的屋顶。

  江郡丞,您来了!

  一个黝黑精干的中年男子从工地里小跑着迎了出来,脸上带着惊喜的笑容。

  他叫张度,原是洛阳的一个工头,在战乱中失去了家人和生计,被江浩所救后,就成了书院建设的总负责人。

  江浩笑着拍了拍他肩上的灰尘:辛苦了,给我说说进展如何?

  张度顿时来了精神,一边引路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江郡丞您看,咱们这个书院总共建了三十多间教室,都是按照您的要求,每间能坐下五六十人。教室的窗户都开得很大,保证亮堂。

  他们穿过正在施工的前院,工匠们正在打磨门窗,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料的清香。

  后面这一排是宿舍,一共一百多间,每间能住八个人。

  张度指着后方一排整齐的屋舍。

  我还特意从溪流那边引了一条沟渠过来,孩子们用水方便。

  江浩满意地点着头,随手推开一间宿舍的门。

  里面空间不大,但布局合理,两边各四张木板床,床下都有储物空间。

  茅厕在左边,有十间,都按您说的,挖了深坑和沟渠,定期清理。

  张度继续介绍。

  书院右边是食堂,现在还有些简陋,但做饭吃饭的地方都有了。

  江浩仔细查看着每一个细节。

  这个书院的规划图是他亲手绘制的,参考了他记忆中现代学校的布局。

  教室、宿舍、食堂、茅厕、操场,功能分区明确。

  书院四周用篱笆围起,实行半封闭管理,除了耕作时间,学生们不得随意出入。

  耕地的事安排得如何?

  江浩问道。

  都按您的吩咐,预留了足够的耕地。

  张度指着书院后方,每个班都会分到二十亩地,比民屯的标准低些,应该够孩子们忙活了。

  江浩点点头。

  让学子们参与耕作,是他特意设置的实践课。

  将来这些学生大多要从基层做起,必须知农事懂农事会农事。

  走到一间已经完工的教室前,江浩推门而入。

  教室前方是一块涂了黑漆的木板,下方讲台上摆放着用石灰特制的和湿抹布。

  下面整齐地排列着五十套桌椅,虽然做工朴素,但足够结实。

  江浩走到讲台上,手指轻轻划过黑板表面,若有所思。

  军士们的工钱都发到位了吗?

  江浩发了一小会呆,突然问道。

  张度连忙回答:

  都发了,每人每天二十文,一分不少。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江郡丞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张度就是再不是人,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

  江浩欣慰地笑了:我信得过你。你去忙吧,我随便看看。

  张度行礼退下后,江浩对一直沉默跟在身后的高顺说:

  伯平,派人去请李华先生,让他带着孩子们先过来熟悉环境。通知他们,明日上午举行开学典礼,下午就正式开课。

  高顺那张一向冷峻的脸上,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立即转身安排亲兵出发。

  江浩随后独自站在书院中央,环视着整个书院。
  http://www.abcsee.cc/48014/2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