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太史慈结婚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江浩见状,适时开口阻拦,笑道:

  “黄小将军勇武可嘉,然今日乃喜庆之时,非是校场比武。来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

  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黄过这才悻悻作罢,心中却也明白,眼前这些人物,实力深不可测,自己这点本事,确实不够看。

  是日傍晚,众人满载着联姻与招安的双重喜悦返回广饶。

  刚入城,便遇上一桩巧事——太史慈的老母亲徐氏,听闻儿子之事,竟不顾年迈,由专人护送,乘坐马车日夜兼程赶到了广饶。

  老太太拉着太史慈的手,又是欢喜又是埋怨,得知刘备亲自出面提亲,更是感激涕零。

  当晚,刘备、黄健、徐氏三位长辈聚在一起商议。

  考虑到太史慈军务在身,葫芦岛新附需安抚,以及老太太远道而来等诸多因素,众人决定特事特办,将婚事定在第二天!

  当刘备和徐氏将这个决定告知太史慈和黄菲时,这对历经波折的恋人,一个解开了身份对立的嫌隙,一个经历了久别重逢的喜悦,对火速成亲自然毫无异议,只有满心的期待与甜蜜。

  汉代的婚礼,若非王公贵族,程序并不像后世明清那般极度繁琐。

  主要环节便是:提亲(纳采)、问名(合八字)、纳吉(定婚期)、纳征(送聘礼)、请期(确定迎娶日)、亲迎。

  如今双方家长均已满意,“问名”合八字这一环,在江浩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下,被请来的占卜师“果断”算出了天作之合、宜早完婚的上上吉兆。

  “纳吉”定婚期更是直接跳过,就定在明日。

  至于聘礼(纳征),刘备和江浩对太史慈极为厚待,直接动用府库现成的财货当彩礼,远超常规标准。

  当然这个彩礼不是后世的三十八万八,而是丝绸带彩绢帛,色彩越多越好,图个好兆头,这才是彩礼一开始的正解。

  除了象征“彩礼”数十匹上等丝绸锦缎和彩绢,更有实实在在的百斤黄金、肥硕的牛羊各十头、位于乐安城和广饶县内的三处宽敞宅邸地契,以及若干精美的玉器珠宝。

  其丰厚程度,连黄健看了都连连咋舌,深感刘备集团对太史慈的重视。

  一夜之间,整个广饶县城在刘备和江浩的调动下,如同精密的机器般高效运转起来。

  官署吏员、军中辅兵、乃至自愿帮忙的百姓,纷纷行动起来。

  大红灯笼、喜庆绸缎挂满了主要街道和太史慈的新府邸;宴席所需的食材、酒水被迅速采购、清洗、准备;乐师、傧相、操办礼仪的人员全部就位……

  全城都弥漫着一股喜庆忙碌的气氛。

  第二日,广饶城仿佛迎来了盛大的节日。

  天色未明,城中便已人声鼎沸。

  为庆贺太史慈将军大婚,刘备下令,所有屯田军民今日加餐加肉,与民同乐!

  消息传出,全城欢腾,军民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吉时将至,太史慈身着崭新的大红婚服,胸前佩戴着硕大的红花,骑着一匹神骏的白马,从府中出发。

  他本就英武,此刻更显得精神焕发,满面红光。

  身后,是绵延千余人的迎亲队伍,旌旗招展,鼓乐喧天。

  队伍最前面是开道的锣鼓和仪仗,接着是展示聘礼的箱笼队伍,然后是刘备、江浩、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文武骑马相随,最后是精锐的军士护卫。

  从广饶城到巨定湖畔接亲的这条路,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道路两旁,负责维持秩序的军士们挺直站立,脸上也带着笑意。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祝福声。

  “太史将军,恭喜啊!”

  “祝将军早生贵子!”

  “新娘子一定很美!”

  ……

  欢呼声、锣鼓声、礼乐声交织在一起,声浪震天,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虽然这个时代还没有鞭炮,但那震耳欲聋的欢呼与乐章,丝毫不逊色于后世的任何一场盛大庆典。

  真可谓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队伍行至湖边码头,一艘同样装饰得花团锦簇的大船早已等候多时。

  新娘黄菲凤冠霞帔,在侍女的搀扶下,由八名魁梧力士稳稳地抬上精美的花轿。

  迎亲队伍启程返回,两旁百姓的欢呼声依旧不绝。

  不到半个时辰,迎亲队伍便返回了太史慈位于广饶城内的新宅邸。

  这里更是热闹非凡。

  府门大开,张灯结彩,宾客如云。

  阖府上下,从大厅、庭院到门外的街道,都摆开了流水宴席。

  各种美味佳肴如同流水般被端上桌案,香气四溢;美酒更是敞开供应,宾主尽欢。

  太史慈作为新郎官,忙得脚不沾地,不断穿梭于各桌宴席之间,向宾客们敬酒致谢。

  广饶县的大小官员几乎全部到场,更让人惊喜的是,留守乐安的鲁肃、负责屯田的枣祗、坐镇高苑的关羽以及将领曹性、名士任旐等人,竟然也都快马加鞭,及时赶到了广饶,专程为太史慈庆贺。

  这份同僚之情,让太史慈心中暖流涌动。

  江浩、刘备、张飞、赵云等人也没闲着,主动帮着太史慈招呼客人,应对各路宾朋。

  张飞嗓门最大,到处和人拼酒,气氛被他烘托得更加热烈;

  赵云则细心周到,帮着安排座位,疏导人流;

  而关二爷则跟门神一般,站在府邸门口不断招呼客人,他的辨识度最高,整个乐安无人不识。

  江浩和刘备更是核心人物,与鲁肃、程昱、黄健等重量级宾客谈笑风生,确保整个婚礼顺畅进行。

  太史慈一边忙碌着,一边不时抬头看看天色,心中充满了对黄昏时刻的期待。

  因为按照古礼,婚礼被称为“昏礼”,便是在黄昏时分,阴阳交替之时举行,取其“阳往而阴来”之意,象征着迎娶。

  时间在喧嚣与喜悦中悄然流逝,夕阳终于西沉,天边染上了绚丽的晚霞。

  府内外早已点燃了无数的灯笼和火把,将夜晚照得亮如白昼。

  “吉时已到——!新人拜堂——!”

  礼官拖长了声音,高声唱喏。

  喧闹的宴席瞬间安静了不少,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布置得喜庆隆重的大厅中央。

  黄健走到太史慈面前,看着他,神色异常郑重,拱手深深一礼:

  “子义,我将女儿,就托付给你了。”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充满了一个父亲的不舍,“望你将来好生待她,莫要……莫要让她受了委屈。”

  太史慈见状,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恭恭敬敬地回以一个大礼,声音坚定而真诚:

  “泰山大人放心!慈在此立誓,此生必真心待菲儿,绝不负她!若有违此誓,天人共戮!”

  随后,在众人的见证下,太史慈与顶着红盖头的黄菲,开始行拜堂之礼。

  流程与后世大同小异:一拜天地(感谢天地作合),二拜高堂(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夫妻对拜(约定白头偕老)。

  坐在主位高堂之上的,共有四人:太史慈的母亲徐氏、新娘的父亲黄健、作为主公和兄长的刘备,以及作为重要媒人的江浩。

  江浩看着眼前这对新人,看着徐氏眼中欣慰的泪光,看着黄健复杂而又释然的表情,看着刘备那由衷喜悦的笑容,他心中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能亲眼见证历史名将找到归宿,参与并促成这份幸福,他感到莫大的荣幸。

  “礼成——!送入洞房——!”

  礼官最后一声高呼,为婚礼仪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众人的哄笑和祝福声中,太史慈小心翼翼地牵起红绸,引导着新娘,一步步走向精心布置的婚房。

  婚礼的狂欢渐近尾声,宾客们也开始心满意足地陆续散去。

  然而,对于刘备、鲁肃、江浩等人而言,这个夜晚尚未结束。
  http://www.abcsee.cc/48014/3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