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战场转机与萧绝传信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晨光刚照到宫墙檐角,紫宸殿外的青石道上还留着夜露。我站在窗前,指尖轻压在沙盘边缘。北境地形刻得清晰,三条运粮路线用红绳标出,一直延伸到边境主营。

  绿芜快步进来,手里捧着一封泥封完好的信。

  “边关来的,萧绝亲笔。”

  我接过信,拆开。纸页上有风霜擦过的痕迹,字迹却稳如刀刻。

  他说,昨夜突袭敌军巡防队,俘获一名将领。那人是敌方后勤副使,掌管补给调度。经审讯得知,敌军主力虽退守要塞,但粮草依赖三条隐秘山道运输。其中两条穿行山谷,一条沿河而行,皆未设重兵把守。

  我目光落在“沿河而行”四字上。那条河冬季水浅,冰面可承人马,历来不被重视。可若此时派精锐夜袭,切断其渡口节点,敌军三日内必断粮。

  萧绝已在信中拟定初步计划:分三路小队潜入敌后,每队百人,轻装简行,以火信号为令,同时动手。他亲自带队主攻鹰嘴坡段,另两路由副将统领。只等我批准,五日后行动。

  我立刻召兵部侍郎与暗卫统领入宫。

  “把最新地形图拿来。”

  地图铺开,我用朱笔圈出三个位置——鹰嘴坡渡口、黑石涧岔道、白水滩浅滩。

  “这三处,是敌军运粮必经之地。”

  兵部侍郎俯身细看,眉头微皱:“白水滩离我军防线最远,若遇埋伏……”

  “不会。”我说,“敌军以为我们无力反攻,正放松戒备。他们不会想到我们会主动杀进他们的腹地。”

  暗卫统领低声问:“是否需要加派内应接应?”

  “不必。”我摇头,“此次行动必须干净。一旦暴露,敌军改道,再难寻此机会。”

  我转向兵部侍郎:“从前锋营抽调三百精锐,今日点名编队。每人配短刃、火油包、信号弹一枚。不得携带旗号,不得走官道。”

  他又问:“粮草供给如何安排?”

  “户部已征调富户余粮,第一批三万石今早启运。你们只需确保人到位,其他由我调度。”

  两人领命退出。

  我坐回案前,提笔写回信。

  内容简洁:

  准行。

  三队人马即日出发。

  粮草五日内抵关,勿忧后方。

  另附一道密令:若遇敌将押粮,可擒不可杀,留活口审问后续布防。

  信封好后,交予青鳞线头目。

  “你亲自送。”

  他点头:“是。”

  我看着他走出殿门,身影消失在长廊尽头。

  这时绿芜低声禀报:“萧绝信中还有一句,写在最后。”

  我翻开信纸背面,看到一行小字:

  “风雪夜行,常忆寺庙旧事。你安,我便能胜。”

  手指顿了一下。

  那是我刚穿越不久的事。他在战场上重伤濒死,是我偶然救下。那时我还不懂朝局凶险,也不知他是先帝托孤重臣。我只是见他伤重,便让寺中僧人施救。

  后来他醒来,没有追问我是谁,只默默记下了我的模样。

  十年过去,他从未提起那一夜。可他知道,我记得。

  我将信纸折好,放入袖中。

  转身走向沙盘。

  现在最关键的是时间。敌军援军将至,若不能在七日内切断补给,前线压力只会更大。而萧绝选择此刻动手,正是看准了敌军交接防务的空档。

  我唤来工部官员,下令赶制一批防水火油袋,专用于夜间焚烧粮车。又调京畿禁军中的神射手五十人,秘密送往边境接应点。

  下午,兵部送来三百精锐名单。我逐一看过,划去几人。都是出身将门世家的子弟。不是不信他们,而是赵铁衣的事让我明白,有些人表面忠诚,实则另有目的。

  换上三名底层升上来的校尉。

  傍晚时分,第一支夜袭队已出城西门,伪装成商旅队伍南下,实则绕道北上。其余两队将在明日凌晨出发。

  我站在御台高处,望向北方。天边云层厚重,风势渐起。

  这样的天气适合夜行。

  绿芜送来晚膳,我没动。

  “萧绝那边,有没有新的消息?”

  “还没有。”

  我点头。

  按路程算,传信至少要五日。现在他应该正在整备队伍,检查装备,确认每一名士兵的状态。

  他一向如此。临战前不眠不休,亲自巡视每一处岗哨。

  我想起他曾说过一句话:“打仗不是靠人数多,是靠谁更能忍,谁更懂什么时候出手。”

  这次,他也等到了出手的时机。

  夜深了,我仍坐在紫宸殿处理文书。各地粮草调度回执陆续送来。江南二十艘粮船已过淮安闸;陇右铠甲装车完毕,明晨出发;荆南水师十艘快艇在黄河口待命。

  一切都在推进。

  我批完最后一份折子,抬头看向沙盘。

  指尖缓缓移向鹰嘴坡山谷隘口。

  那里即将成为敌军的死地。

  也是我们反击的起点。

  外面传来脚步声,绿芜进来。

  “北苑司星辰牢房今夜无异动,铜镜屏障完好。”

  我嗯了一声。

  眼下皇夫们暂时安静,月涟漪已招供,金家也被盯紧。京城局势可控。

  所有阻碍都被扫清。

  现在只等边境传来战报。

  我起身走到沙盘前,俯视整个北境布局。

  红绳连着三条路线,像血脉一样贯穿敌我之间。

  只要斩断它们,敌军就会失血而亡。

  我拿起一根细木签,轻轻插在鹰嘴坡位置。

  这是第一步。

  接下来,就看萧绝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

  风从窗外吹进来,卷起桌上的几张纸。

  我伸手压住,发现是今日收到的民间奏报。有地方官禀报春耕受阻,因青壮年多被征调上前线。

  我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这一战打完,若胜,百姓才能安心种地。若败,明年连种子都无人播。

  所以不能输。

  也不会输。

  我重新坐下,写下一道密令:

  战后首件事,免北方六州一年赋税,由国库拨银助耕。

  封好后交给绿芜。

  “存档,等胜利后再发。”

  她接过,退下。

  我独自留在殿中,听着更鼓声一下下响起。

  三更了。

  明天还有三场朝会要开,三批物资要审批,四位大臣要召见。

  但我此刻只想知道一件事——

  萧绝的信使,走了多远?

  我起身走向窗边。

  夜色浓重,星月不见。

  只有宫灯在风里轻轻晃动。

  远处值守的士兵换了岗,新一班人列队走过长廊。

  靴子踩在石板上,声音整齐。

  我看着他们走远。

  然后转身回到案前,打开抽屉,取出一张旧图。

  是十年前的北境防务图。先帝时期绘制,上面标注了许多如今已被废弃的哨塔。

  我把它铺在桌上,和现在的地图并排放置。

  对比之下,我发现一处异常——

  白水滩附近,曾有一个小型烽火台。记录显示,它在三年前一场山洪中被毁。

  可今年春季巡查报告里提到,有人看见废墟中有新踩出的小路。

  我当时没在意,以为是猎户所留。

  但现在想想,若敌军真用这条道运粮,必然需要临时中转站。那个烽火台遗址,正好隐蔽。

  我立刻提笔写令:

  命暗卫查白水滩废弃烽火台,若有近期活动痕迹,立即上报。

  令箭发出后,我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脑子还在转。

  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萧绝给了我机会,我不能浪费。

  这时绿芜又进来。

  “第七客栈昨夜有人接头,口令仍是‘血月将升’。”

  我睁开眼。

  “继续盯。不要惊动。”

  她应声退下。

  我拿起笔,在地图上白水滩位置画了个圈。

  然后站起身,走向沙盘。

  手指再次落在鹰嘴坡山谷隘口。

  这一次,我没有移开。
  http://www.abcsee.cc/48044/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