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孔老爷可是好人啊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孔府核心区域,衍圣公孔胤植的住所更是重点。

  大门被巨木撞开,精锐的老营兵涌入。

  孔胤植穿着朝服,正襟危坐在大堂之上,试图保持最后的体面,但剧烈颤抖的胡须和惨白的脸色出卖了他内心的恐惧。

  “孔胤植?”带队将领冷声问道。

  “本公正是……”孔胤植强自镇定,

  还想说什么“圣人苗裔”,“朝廷册封”之类的话。

  那将领却不耐烦听他啰嗦,直接一挥手:

  “绑了!押赴府门外,明正典刑!”

  如狼似虎的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拖下座位,

  连同他试图反抗的几个儿子和孙子,一同捆绑起来,推搡着向外走去。

  一路上,孔胤植能看到熟悉的院落里,子侄,孙辈,妻妾女眷被驱赶,抓捕,甚至当场格杀的惨状。

  鲜血溅在朱漆廊柱上,尸体倒在精美的石刻旁。

  他双目赤红,喉咙里发出嗬嗬的,不成调的嘶吼。

  千年家族的骄傲与尊严,在这一刻被践踏得粉碎。

  就在曲阜城陷入一片血色清洗,李自成的士兵在带路党的指引下,

  高效地搜捕,处决孔氏直系成员时,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象,也在街巷间悄然发生。

  当一队士兵押着几名面如死灰的孔氏族人走向临时设立的法场,

  其中包括一个年仅十岁的孩童,据说是某位族老的孙子。

  路边围观的人群中,突然冲出一个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老妇人。

  她“扑通”一声跪在带队军官的马前,不住地磕头,额头瞬间见血。

  “军爷!军爷开恩啊!求求你们,放过小公子吧!他还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啊!”

  老妇人哭喊着,声音凄厉,

  “孔老爷他们家是好人啊!年前俺家老头病得快死了,是孔府施了粥,还给了几文钱抓药,这才捡回一条命啊!”

  “他们是圣人后代,是积善之家啊!不能杀,不能杀啊!”

  这老妇人姓赵,是孔府众多佃户中的一员。

  她记忆里,确实有过孔府在年节或灾荒时施舍些微薄粥米的善举。

  有孔家修桥补路的记忆,虽然只是监工拿着鞭子督促着百姓干活。

  可在长久的奴役中,人会不自觉的美化经历过的痛苦。

  这是一种保护。

  这些微不足道的恩惠,在她那被苦难填满的人生中,如同萤火般微弱却珍贵。

  她选择性遗忘了孔府平日里的印子钱,遗忘了那永远交不完的沉重地租,遗忘了管事们凶神恶煞的嘴脸。

  此刻,她脑中只有那碗救命的粥,只有“圣人后代”这个光辉而模糊的概念。

  圣人之后,怎么能杀呢?

  杀了,是要遭天谴的!

  这种根深蒂固的,被千年教化植入骨髓的敬畏,让她本能地站出来,为剥夺她一切的阶级求情。

  军官冷漠地看着她,如同看一只蝼蚁。

  “滚开!孔府盘剥你们的时候,怎么不见你来说他们是好人?再敢阻拦,以同党论处!”

  士兵粗暴地将老妇人拖到一边。

  她兀自在地上哭嚎,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官军”不听她的道理,不明白为什么“善举”换不来一条生路。

  这世道,怎么就连圣人的面子都不给了呢?

  她浑浊的眼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

  在另一条街道,士兵们正要将一名被指认出来的孔府管事就地正法时,几个原本躲在一旁瑟瑟发抖的佃户,竟然也围了上来,脸上带着怯懦和哀求。

  “军爷,王……王管事他虽然有不对的地方,可也是奉命行事啊……”

  一个中年佃户搓着手,结结巴巴地求情,

  “要是没了他,明年……明年谁给我们派活儿,谁给我们租田种啊?”

  这话听起来荒谬,却反映了更深层次的愚昧与依赖。

  长期的压迫和封闭,已经让这些佃户失去了独立生存的想象力和勇气。

  他们憎恨管事,却又离不开这套压迫他们的体系。

  他们害怕改变,害怕失去那一点点虽然微薄但至少熟悉的保障。

  没了孔府,没了这些管事,我们靠什么活?

  地是谁的?

  种子问谁要?

  这种对旧秩序的路径依赖,让他们在压迫者面临毁灭时,竟然产生了兔死狐悲的畸形共情。

  带队的小头目是个暴脾气,闻言气得笑了出来,用刀指着那求情的佃户骂道:

  “蠢货!闯王说了,杀了这些蠹虫,把田分给你们自己种!以后你们给自己种地,自己收粮食,不用再交租子!还他娘的用得着他们派活儿?!”

  那佃户被骂得缩了缩脖子,脸上却还是一副将信将疑的神色。

  分田?自己种?

  真有这么好的事?

  他祖祖辈辈都是佃户,早已习惯了依附和被盘剥,

  拥有自己的土地这个概念,对他而言太过遥远和虚幻,

  远不如眼前已知的,哪怕充满痛苦的生存模式来得可靠。

  甚至,在孔府核心府邸外围,

  当士兵们开始搬运府库中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匹和金银时,

  一些围观的贫民眼中,除了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财富的渴望,竟然也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这么多粮食,这么多钱财,都是孔圣人家攒下的啊……就这么搬走了?

  一种奇怪的的感觉萦绕在部分人心头。

  他们习惯了孔府的富丽堂皇,习惯了那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并将此视为天经地义。

  如今看到这象征性的财富被剥夺,潜意识里竟有些不适,

  仿佛破坏了某种固有的秩序。

  他们不敢怨恨手持刀兵的闯军,却将这种不适。

  隐隐转化为了对孔府覆灭的一丝同情。

  这种情绪很难让人理解,却又很好理解。

  如同某个时期,许多人们忘记了昔日的痛苦,开始为地主士绅说好话。

  这些求情,这些愚昧的悲鸣,在铁血的清洗中,如同几朵微不足道的浪花,瞬间就被淹没了。

  它们无法改变任何结局,却深刻地揭示了底层百姓在精神上被奴役的程度之深。

  千年的教化与压迫,不仅剥夺了他们的物质,更扭曲了他们的灵魂。

  他们在枷锁中待得太久,甚至忘记了自由的模样,反而为这枷锁的破碎而感到不安与恐惧。

  李自成的士兵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理解这些复杂的心理。
  http://www.abcsee.cc/48058/1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