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广厦千万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学问自是不会讨教的,饼倒是可以多画一些。

  京城时,老太傅说他在蜀地的一些老朋友,就是这五位老先生了。

  他们活跃于周末宁初的年代,年轻时游历天下,在春秋书院待过,也曾在各路诸侯手下效力,但也大多郁郁不得志。立国后,老太傅曾劝说过太祖皇帝,请他们入朝为官,太祖皇帝也答应了,可他们自觉曾在各路诸侯势力为官,入了朝也得不到重用,便放弃了这次机会,回到蜀地,潜心钻研学问,直到今日。

  他们的家族虽不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族里年轻人们也都到了年纪,出门施展抱负。

  因此,这次李泽岳与他们会面,双方都是待价而沽。

  存心殿内,宴席已然备好。

  五位老先生已然入席,有人着青衫,有人着锦袍,有人着布衣,发须皆白。

  李泽岳礼贤下士,频频举杯,陆瑜妙语不断,引得老先生们哈哈大笑,这几位也都是豪放风趣的老人,一顿饭下来,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终于到了该谈事情的时候。

  李泽岳举起酒杯,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面露愁色,欲言又止。

  “王爷年轻意气,文有诗词无数,武有观云之境,本应春风得意,为何愁眉不展啊?”

  一位身着布衣的老先生与其余几位对视了一眼后,率先发问了。

  他名唤白章,五人之中,名声最大,学问最深。

  “不瞒白章先生,今日孤与诸位前辈畅谈,深感得益匪浅。

  先生们,每位都是我蜀地文坛前辈,学贯古今,极为渊博。

  可可惜,只有孤与琢之能听到诸位先生教诲,甚为遗憾。”

  “哦,王爷何出此言啊?”

  “孤长居京城,深知科举之事,承和二十年,前三甲之列,大多由中原、江南士子包揽,鲜有我蜀中举子之名。

  孤听闻,我蜀地有很多寒门学子,求学无门,大多想要去往春秋书院进学,可奈何,从蜀中至东海,路途万里之遥,囊中羞涩,根本无力去往东海。

  为此,孤有些遗憾。”

  李泽岳举起酒樽,一口饮下,表情似有苦闷:“先生们,孤以为……

  天下,不应只是高门大族的天下,应是天下人的天下。

  世间每一个有着向学之心的学子,都应有着受教育的资格,都应有师来教,有书可读。

  这天下,并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青衫一袭,于书阁中饮茶,更多的,是穿不起衣服,拜不起师父,买不起书本的学子。

  他们,连寒门都算不上。

  可他们,没有读书的资格吗?

  孤就想着,为何我蜀地不能有自己的书院?若有朝一日,书院中名士荟萃,无论寒门学子或是高门子弟,都在名师座下听学,我蜀地文道,何愁不兴?”

  五位老先生又再度对视一眼,心里都有些了然了。

  白章颔首,刚想说话,却见得那年轻王爷低下了脑袋,叹息一声,轻吟道: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五位当世大儒瞬间愣在原地。

  喝酒就喝酒,说事就说事,你念什么诗啊!

  不过,此诗的意境……

  白章眉头紧皱,细细回味着,眼神中流露出一抹感慨。

  “此诗……乃家师所作,在孤临行时赠与我,直至今日,孤也不敢忘怀。

  家师之愿,便是本王之愿。”

  李泽岳摇头晃脑着说道。

  陆瑜一脸无奈,

  这首诗,他在春闱前就听李泽岳给他背过了,也是答案库中的一首,因为此诗令人震撼的意境,他至今都记忆犹新。

  闻言,几位大儒也根本不信。

  老太傅什么性子,他们几个老友再清楚不过了,说白了,他哪有如此圣人般的情操?

  另外,如果说此诗也是老太傅所作,那老东西早就是当世诗圣了。

  没有别的原因,李泽岳少年时,但凡吟出不符合他年纪的诗词,别人问起,他都说是老太傅所作。

  然后,老太傅否认了。

  当然要否认!

  什么“酒力渐浓春意荡,鸳鸯绣被翻红浪”“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都往他身上安,这承认了还了得?

  他堂堂太傅,一辈子就清遥祖母这一个夫人,这要是承认了,他一生清名还要不要了?

  因此,李泽岳没少挨了戒尺。

  再然后,也就没人信李泽岳这鬼话了。

  也正是因此,天下文坛才纷纷抨击李泽岳,觉得他毁了诗词一道。

  别人做诗词需要感情,需要经历,他什么都不需要,那么多千古名句,他张嘴就来。

  言归正传。

  “王爷既然有如此宏愿,我们几个老骨头,趁还能活动起来,自然也要鼎力相助。

  王爷有何想法,尽管说来。”

  白章大手一挥,直接开口道。

  如此千古名词问世,史书上必有一笔。谈起此诗创作的故事时,他们几个的名字也都会被提及,又是一桩美谈。

  更何况,在如此宏愿面前,他们几个老家伙心里的小小诉求,也没必要再提了。

  “好!”

  李泽岳再度举起酒杯,道:

  “不瞒诸位先生,本王准备在蜀地建起宣文阁,承蜀地教化之责。

  宣文阁可搜集蜀地文献,整理自古蜀国至今的的历史资料,招揽各方名士,编撰成书。医道、算学、农学、格物,乃至戏曲,都可入内。

  以宣文阁为蜀地文萃之地,诸位先生为首,号召蜀地名士,共同编撰出一部旷世巨作,日后可入承和大典,流芳千古。

  诸位先生,王府虽小,但亦有博士、纪善、教授之位虚席以待。

  届时,宣文阁群贤荟萃,再令官府广开官学,广招学子,立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孤,恳请诸位先生出山,承蜀地文坛领袖之任,以壮我蜀地文华!”
  http://www.abcsee.cc/4815/4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