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楪榆新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秘书令郤正持节南行,奔赴建宁郡已近旬月。永昌不韦城内的核心决策层,在北地王刘谌与卫将军诸葛瞻的统领下,并未因使团离去而稍有停歇。东进之策既定,“稳永昌为根”便是这一切宏图的基础。而“稳”字诀,绝非固步自封,更在于内政的深耕与革新。诸葛瞻深知,若永昌、楪榆二郡不能真正焕发生机,积累起足以支撑未来战略的国力,那么“和建宁”、“图牂柯”乃至更远大的目标,都将是空中楼阁。他的目光率先投向了洱海之滨的楪榆郡(今云南大理一带)。相较于作为流亡朝廷暂时驻跸之地、军政气息浓厚的不韦城,楪榆郡凭借其相对肥沃的洱海平原和更为温和的气候,更具备成为粮仓和民生基石的潜力。然而郡内情势亦复杂:随迁而来的蜀中流民、本地世居的汉人豪强、以及归附不久的洱海周边诸夷部落,交织在一起,田亩、赋税、诉讼等事务千头万绪,旧有的粗放管理模式已难适应新形势。
这一日,诸葛瞻并未在王府议事,而是轻车简从,与长子诸葛尚一同来到了楪榆郡守府。郡守乃由安南将军霍弋兼任,然霍弋军务繁忙,日常郡政多由郡丞张质处理。听闻卫将军亲至,张质连忙率郡府属官迎出府外。
诸葛瞻并未急于升堂听政,而是提出要先巡视郡城内外。张质不敢怠慢,陪同在侧。一行人先至城外的屯田区。但见洱海畔田畴井然,沟渠纵横,去岁兴修的青溪陂水利已初见成效,禾苗长势喜人,远胜往年。许多来自蜀中的流民正在田间辛勤劳作,脸上虽带风霜,却已有安居之象。
“张郡丞,屯田之事,辛苦诸位了。”诸葛瞻颔首肯定,随即话锋一转,指向田间一些衣不蔽体、面有菜色的老弱妇孺,“然,观此等老弱,似未能分得足额田亩,或力有不逮,生计仍艰。朝廷‘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之政,于此可见一斑。需有更细致周详之法。”
张质面露难色:“将军明鉴。郡府虽尽力分田,然肥瘠有别,人口多寡不均,且新垦之地,产出尚薄,确有力不能及之处。”
诸葛瞻不语,行至一处新设的集市。市集虽显简陋,但盐、布、农具等物皆有交易,夷汉混杂,熙熙攘攘,充满活力。然而,诸葛瞻敏锐地注意到,市吏管理粗疏,征税随意,时有争执;且交易多以物易物,汉五铢钱流通甚少,显是商业未入正轨。
“《周易》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诸葛瞻对身旁的诸葛尚及郡吏言道,“市集乃通有无、活经济之要害。然无序则生乱,无信则难久。需立规矩,明税赋,平物价,方可长久。”
巡视完毕,回到郡守府堂上。诸葛瞻屏退闲杂人等,只留张质及几位核心曹吏。他并未苛责,而是温和地询问各曹政务难点。户曹诉田亩登记混乱,新附流民与旧籍民户纠缠不清;仓曹言赋税征收困难,标准不一,且多以实物,储存转运损耗大;市掾则坦言商贾缺乏信心,交易不畅,税收无几。
诸葛尚在侧安静聆听,飞快地记录着要点,心中对父亲深入基层、洞察秋毫的理政方式钦佩不已。
待众人言毕,诸葛瞻沉吟片刻,目光扫过在场诸人,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诸位所言,皆切中时弊。楪榆乃至永昌,非无地无人,乃乏精细治理之术。以往非常时期,或可粗放。然今欲图长远,非革新不可。瞻不才,愿与诸位共商一楪榆新政,试于本郡推行,若成,可推广永昌,以为固本之基。”
众人精神一振,皆知卫将军素有谋略,皆凝神静听。
诸葛瞻条分缕析,提出新政要点:
“其一,清丈田亩,编户齐民。由郡府组织干吏,会同军中测绘好手,重新清丈郡内所有田亩,按肥瘠分等造册。同时,彻底核查户口,无论汉夷、流寓土着,皆登记入籍,注明丁口、产业。此举可均平赋役,安堵民心。可效武侯旧制,‘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其二,改革税制,轻徭薄赋。废除苛捐杂税,定‘十一之税’为常制,可纳粮、帛或钱。新附流民,垦荒之地,免三年赋税。设置‘常平仓’,丰年收购余粮,荒年平价出售,以稳粮价,备灾荒。总纲在于‘使民以时,取民有制’。”
“其三,规范市易,鼓励工商。于各市集设‘市令’,明确交易规则,统一度量衡。由官府铸造发行小额钱币,促进流通。减免入市税,鼓励商贩往来。尤其要扶持本地纺织、制革、陶器等手工业,可设‘工官’督导。”
“其四,兴修水利,推广农技。续修青溪陂等水利工程,招募流民以工代赈。由老农及蜀中带来的工匠,传授先进耕作技术、农具制作,力求增产。”
“其五,明法慎刑,教化夷夏。颁布简明法令,夷汉同遵。设‘学塾’于乡里,招募通晓夷汉语言者,教以汉字、汉礼,渐收教化之功。对遵纪守法、纳赋积极的夷帅豪强,予以旌表赏赐。”
这一整套方案,涵盖了田制、税赋、商业、农业、法律、教化等诸多方面,虽非石破天惊,却系统务实,直指时弊,显然经过了诸葛瞻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堂下诸吏听得既感振奋,又觉压力巨大。张质迟疑道:“将军之策,实为良法。然……清丈田亩,必触动豪强利益;改革税制,恐短期内府库收入减少;推广教化,非一日之功。且……郡府人手匮乏,恐难推行周全。”
诸葛瞻颔首:“张郡丞所虑,确是实情。新政之要,在于循序渐进,恩威并施。清丈田亩,可先择数乡试点,遇有阻挠,由霍将军派兵威慑,但以劝导为主。税制改革,初期府库虽紧,然待民生恢复,税基扩大,长远必丰。至于人手……”他看向诸葛尚,“可从不韦兴汉学宫中,遴选优秀且愿实务之学子,如黄崇、赵戬之弟赵虔等,来此充任郡县小吏,既解人手之困,亦为历练人才。此事可由尚儿协助张郡丞办理。”
诸葛尚闻言,立即起身肃然应诺:“孩儿定当尽心竭力协助张郡丞。”
诸葛瞻最后肃容道:“新政之行,必遇阻力。或有豪强阴违,或有胥吏懈怠,或有小民不解。然,此乃强基固本之必经之路。望诸位秉持公心,不畏艰难,若遇重大阻碍,可直接报与我及霍将军处置。但有一言,需谨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切举措,当以安民、利民、富民为最终考量。”
会议持续至日落时分。诸葛瞻的“楪榆新政”纲要,得到了郡府主要官吏的认同。尽管前路艰难,但一套清晰可行的治理蓝图已然绘就。张质等人领命而去,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施行细则。
是夜,诸葛瞻父子宿于楪榆郡府。灯下,诸葛尚整理着白日的记录,忍不住问道:“父亲,新政条款甚多,千头万绪,当以何者为先?”
诸葛瞻放下手中的卷宗,温和地看着儿子:“尚儿,可知烹小鲜之理?火候、佐料、时机,皆需讲究。新政亦然。清丈田亩、编户齐民,乃根基,需稳;轻徭薄赋,乃收民心,需急;规范市易,乃活血脉,需渐。当以清丈试点与减免新附流民赋税为先,让百姓即刻感受到新政之惠,则后续推行,阻力自减。”
他望向窗外楪榆城宁静的夜色,轻声道:“为政如医病,需先固元气,再通经络,而后祛痼疾。楪榆之元气,在于民。民安则郡安,郡安则永昌安,永昌安……我大汉方有东进之资本。”
次日,诸葛瞻返回不韦,而“楪榆新政”的消息,如同春风般迅速传开。渴望安定田亩的平民、期待减轻税负的流民、观望风向的豪强、乃至周边夷帅,皆闻风而动,反应各异。楪榆郡,这个南中的粮仓与腹地,在诸葛瞻的擘画下,即将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http://www.abcsee.cc/48382/1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