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海隅遗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海西客商”秦论的意外到访与顺利离去,如同一阵掠过南中上空的新奇海风,在蜀汉流亡朝廷的核心层中,吹拂起一丝远方的涟漪。卫将军诸葛瞻以其一贯的深谋远虑,并未将此仅仅视作一次孤立的商贸事件,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战略机遇——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潜在海路。在全力应对北疆巨大军事压力的同时,他悄然拨动了一颗关乎长远未来的棋子,将目光投向了那片蔚蓝的、充满未知的南方海域。然而探索海洋绝非易事,需要合适的人才、稳妥的步骤,以及一个不会过度惊动内外各方的名义。楪榆郡守张质忠实地执行了诸葛瞻的指令,在礼送秦论船队离开后,立即将详细的接触报告与交易记录快马送至博南前线行辕。报告中除提及交易细节、秦论透露的零碎外界信息外,还附上了张质本人的观察:秦论对楪榆港(位于洱海以南,经水道通澜沧江)的自然条件赞誉有加,称其“湾阔水深,避风良善”,远超交州部分拥挤的港口,并暗示若贸易环境稳定,其商团乃至所知的其它“海西”商队,或有兴趣将此作为定期停靠点。
这份报告,让正在为北线战事殚精竭虑的诸葛瞻,于戎马倥偬之余,心中更添了一份沉甸甸的思量。他深知机遇之门已露缝隙,但推开它需要极大的智慧与耐心。
这一日,博南城难得迎来一个稍显平静的午后,北线魏军似乎正在做最后的攻城准备,战前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诸葛瞻将长子诸葛尚唤至书房,将张质的报告递给他。
“尚儿,秦论之事,你已知晓。张郡守的报告在此,你且看看,有何见解?” 诸葛瞻语气平和,意在考校。
诸葛尚仔细阅毕,年轻的脸庞上浮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凝重与兴奋交织的神情:“父亲,张世叔所报,意义重大!秦论之言,证实楪榆港确有成为海贸枢纽之潜质。若能善加经营,不仅可获海外珍货、军需药材,更可通消息于外,使我朝不至闭目塞听,困守一隅!此乃……此乃‘置之死地而后生’之外途也!”
诸葛瞻微微颔首,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能看到‘外途’二字,可见你近来进益不小。然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朝新立,北有强敌压境,内有百废待兴,若大张旗鼓兴舟师、拓海路,必引魏吴猜忌,亦恐耗损国力,动摇根本。当如何行事,方能得其利而避其害?”
诸葛尚沉思片刻,谨慎答道:“父亲所虑极是。儿以为,此事当如春雨润物,悄然而行。可效仿古人‘韬光养晦’之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哦?详细道来。” 诸葛瞻鼓励道。
“明面上,”诸葛尚整理着思路,“可仍以‘通商惠民’为名,由楪榆郡府出面,扩建港口设施,鼓励沿海渔户造船出海,捕鱼贸易,此为‘栈道’,示人以无害。暗地里,‘陈仓’之策可分三步:其一,精选忠诚可靠、通晓水性之低级官吏或军士,扮作商贾、渔民,随往来商队南下,熟悉海路,探听交广乃至更远方的虚实,绘制海图;其二,在港口左近隐秘处,设立一所‘舟械坊’,名义上修造渔船,实则暗中研究、仿制如秦论所乘之海船,积累造船技艺;其三,于‘兴汉学宫’内,增设‘蕃语’、‘海疆舆地’等选修科目,招募有志学子秘密习之,培养通晓海务之人才。如此,不动声色,积蓄力量,待时机成熟,海路自通。”
诸葛瞻听罢,眼中赞赏之色更浓:“好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尚儿,汝之策,已得谋略三昧。稳扎稳打,不务虚名,重在实效,正合当前时宜。”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方天际,“然,此等隐秘之事,需一心腹干才统筹,此人需沉稳机敏,忠诚不贰,且通晓实务。张质郡守虽可靠,然楪榆郡政繁忙,且其长在内政,海务非其所长,难以专注。”
诸葛尚问道:“父亲心目中,可有合适人选?”
诸葛瞻沉吟道:“有一人,或可一试。北地王殿下之幼弟,宜都王刘琏,年方十七,性情沉静,不好武事,却颇喜工匠格物之术,于舟船水利颇有兴趣。其身份尊贵,足以镇住场面,又不引人瞩目。若奏请殿下,令其以‘游学’之名,前往楪榆,表面研习农工,暗地里总揽海路探索之事,再以张质及霍弋麾下一名精通水战的偏将陈舟辅佐之,或可成事。”
计议已定,诸葛瞻不顾北线军务繁忙,连夜起草了一份密奏,遣心腹快马送往不韦城,呈交北地王刘谌。在奏疏中,他详细阐述了利用楪榆港悄然发展海路的战略意义、潜在风险以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具体实施方案,并郑重推荐宜都王刘琏出任此隐秘重任。
数日后,刘谌的回信抵达博南。信中,刘谌对诸葛瞻的远见卓识深表赞同,称“卫将军谋及海外,真乃国之柱石”,并完全批准了其方略。同时,刘谌告知,已与宜都王刘琏深谈,刘琏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欣然领命,不日将借“体察民情、研修技艺”之名,前往楪榆,一切事宜,皆由诸葛瞻暗中调度安排。
得到授权后,诸葛瞻立即行动。他首先给楪榆郡守张质去信,告知朝廷决策,命其全力配合宜都王,以扩建渔港、发展渔业为公开理由,开始整修楪榆港码头,增建货栈,并招募熟练船匠。同时,秘密划拨一笔资金,在港口附近一处僻静湾澳,开始筹建小型舟械坊,由刘琏带来的皇室工匠和精选的本地匠人共同管理,表面打造渔船,暗中开始研究如何改进船型,以适应更远的海上航行。
其次,他通过安南将军霍弋,从军中遴选了一批原荆州水师出身、精通水性、忠诚可靠的退役老兵或低级军官,约五十人,由偏将陈舟率领,分批化装成平民,潜入楪榆郡,归入刘琏麾下。他们的任务,一是护卫刘琏和舟械坊的安全,二是开始组织小规模的沿海航行训练,摸索澜沧江出海口水文航道,并尝试与沿海的疍民(水上居民)建立联系,获取更具体的海洋知识。
最后,诸葛瞻又致信主持“兴汉学宫”的秘书令郤正,请其在学宫内,以“增广见闻”为由,悄然引入一些涉及海外风物、地理的典籍,并物色对语言、地理有天赋的学子,由郤正亲自挑选和引导,开始进行基础培养,为未来储备人才。所有这一切,都在极其隐秘的状态下进行,对外严格保密。
就在诸葛瞻悄然布局海上之时,北疆的战鼓终于擂响。魏将诸葛绪完成了最后的部署,开始对鹰愁涧汉军主阵地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博南城的气氛瞬间紧张到极点,诸葛瞻不得不将主要精力转回指挥北线防御,日夜处理雪片般飞来的军报,调动兵力物资,应对魏军一波强似一波的攻势。
然而,即使在最焦头烂额的时刻,他仍会抽出片刻,询问来自楪榆的密报。当得知宜都王刘琏已安全抵达,舟械坊已悄然动工,陈舟已组织起第一次近海侦察时,他紧锁的眉头才会稍稍舒展。
一日深夜,处理完军务,诸葛瞻与诸葛尚站在博南城头,望着北方被战火映红的天空。
“父亲,北线吃紧,海路之事,是否暂缓?”诸葛尚担忧地问。
诸葛瞻缓缓摇头,声音虽疲惫却坚定:“不可。北疆之战,关乎眼下存亡;海路探索,关乎未来生机。二者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此刻北线血战,正需我等为将来谋划一丝希望。这海路便是那黑暗中潜行的一线光。即便微弱也需牢牢抓住。”
他遥指南方,仿佛能看到那片沉睡的海域:“楪榆港,便是我大汉遗落在这南疆海隅的一颗明珠。今日将其悄然拾起,细心擦拭,他日或可照亮一条生路。让刘琏、陈舟他们去做吧,不急不躁,但求稳步前行。待北疆烽火暂熄,我等或可亲眼去看看,那片海,究竟通向何方。”
就这样,在北方震天的杀声中,一项关乎长远未来的秘密计划,在南方静谧的海湾一隅,悄然启航。宜都王刘琏以其皇室身份和低调务实的作风,在张质、陈舟的辅佐下,有效地推动着初期工作。这颗被诸葛瞻发现的海隅遗珠,正开始默默积累着光芒,等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刻,或许能照亮这个流亡政权更为广阔的前路。
http://www.abcsee.cc/48382/1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