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南疆烽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永昌不韦城在短暂的喘息后,陷入了更深沉的焦虑。北线大将军姜维虽凭借傅佥兄弟送达的补给暂时稳住了阵脚,但谁都明白,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朝廷秘密制定的“磐石”撤退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但执行这一计划的前提,是北线能顶住邓艾下一轮的猛攻,并能有序脱离接触。然而,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北方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却从看似已臣服的南方骤然爆发。

  这一日黄昏,一骑快马浑身浴血,冲入不韦城,骑手刚至安南将军府门前便力竭坠马,手中紧攥着一份被血染红的告急文书。消息如同惊雷,瞬间传遍中枢:楪榆郡夷首朵思,突然反叛!其部众袭击了蜀汉设置在楪榆与永昌交界处的粮草转运站,守军猝不及防,全军覆没,囤积的数千石粮草被劫掠一空!叛军势头正盛,兵锋直指永昌郡南部重镇楪榆城,城中守军告急!

  消息传到临时行宫,皇帝刘禅惊得几乎晕厥,连声问道:“朵思……朵思不是刚受朝廷册封吗?为何……为何突然反了?” 无人能答。恐慌如同瘟疫般在刚刚稍定的人心中蔓延。南线若失,不仅“磐石”计划预设的南撤路线将被切断,永昌腹地也将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朝廷将陷入北有邓艾、南有叛军的绝境!

  北地王刘谌、卫将军诸葛瞻、安南将军霍弋、秘书令郤正等重臣紧急齐聚议事。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朵思狼子野心!见我军主力被牵制在北线,便趁火打劫!”霍弋须发戟张,怒不可遏,“此獠不除,南疆永无宁日!殿下,卫将军,必须立刻派兵平叛!”

  诸葛瞻面色苍白,咳嗽着分析:“朵思选择此时反叛,绝非偶然。其一,必是见我军北线吃紧,无力南顾;其二,恐有魏使暗中蛊惑,许以重利;其三,或是……或是因之前我等迫于形势,应允其与木鹿‘共治’哀牢之地未能兑现,心生怨怼。然无论何种原因,其反叛已成事实,且选择时机极为毒辣!”

  郤正忧心忡忡:“南线兵力薄弱,楪榆城危在旦夕。若派大军南下,北线防御空虚,万一邓艾趁机猛攻,如何是好?若不分兵南下,朵思坐大,与北线魏军形成夹击之势,我朝顷刻覆亡!两难之境啊!”

  光禄大夫谯周此刻亦面色惨白,他之前的悲观论调似乎正在应验,喃喃道:“南中夷性反复,终非可依……如今南北受敌,大势去矣……”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北地王刘谌猛地站起身,年轻的脸庞上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诸位!南线之危,甚于北线!北线有大将军坐镇,尚可勉力支撑。然南线若崩,则退路断绝,腹背受敌,万劫不复!必须即刻平定朵思之乱,打通并确保南撤通道!”

  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霍将军熟悉南中地理夷情,需坐镇永昌,统筹全局,应对北线变故及城内安危。平叛之事……谌愿亲往!”

  “不可!”诸葛瞻、霍弋几乎同时出声反对。

  “殿下万金之躯,岂可再轻涉险地?南中山高林密,瘴疠横行,朵思骁勇,若有闪失……”霍弋急道。

  刘谌断然道:“国家存亡之际,何分贵贱!谌身为皇子,亲临战阵,方能激励士气,震慑诸夷!且……”他顿了顿,眼中锐光毕露,“朵思反叛,其他夷帅必在观望。若朝廷遣一大将往讨,胜则罢了,若败,或相持不下,则永昌各地夷帅必然蜂起响应,届时局面将不可收拾!唯有谌亲往,以皇子之尊,代表朝廷决心,胜则可速定南疆;即便一时受阻,亦能彰显朝廷平叛之志,使其他夷帅不敢妄动!此事,非谌不可!”

  刘谌的分析切中要害,态度坚决,让诸葛瞻和霍弋一时无言。他们深知,刘谌所言确是当前唯一可能打破僵局的上策,尽管风险巨大。

  诸葛瞻沉吟良久,终于缓缓点头:“殿下……所言甚是。然,殿下亲征,需有得力辅佐,精兵强将护卫。”

  霍弋也知事态紧急,不再劝阻,转而务实筹划:“殿下既决意亲征,老臣建议,可率永昌郡兵精锐两千,并抽调‘翊卫营’中张奕、赵戬等将门之后所属部曲千人,组成平叛军。另可急令驻守楪榆郡边境的牙门将柳隐率部接应,并以其对当地的了解,为殿下前导。”

  “准!”刘谌当即下令,“即刻准备!三日后誓师出征!”

  议事已定,众人分头准备。刘谌亲征的消息迅速传开,极大地振奋了惶惶的人心,但也让如诸葛瞻、刘嫣等人心中充满了担忧。

  就在刘谌紧张筹备出征时,卫将军府内,十岁的诸葛尚找到了病情稍有起色的父亲。

  “父亲,”诸葛尚小脸严肃,“南线叛乱,殿下亲征,孩儿……孩儿有一请。”

  诸葛瞻看着儿子:“讲。”

  “孩儿想随殿下出征!”诸葛尚语出惊人。

  “胡闹!”诸葛瞻斥道,“你年幼体弱,战场凶险,岂是儿戏!”

  诸葛尚却异常坚定:“父亲!孩儿非是要上阵杀敌。孩儿近日随霍将军处理文书,略通粮秣调配、山川地理。殿下远征,军务繁杂,需人协理文书,传递消息。孩儿愿为殿下帐前一书童,记录军情,传达号令,亦可历练学习。傅着兄年十四尚可北上驰援,孩儿年十岁,为何不能南下效力?孩儿保证,绝不添乱,一切听从殿下和将军们安排!”

  诸葛瞻看着儿子灼灼的目光,心中震动。他知儿子聪慧早熟,此举并非一时冲动。在国难当头之际,让皇室与重臣之后亲临险境,固然危险,却也是培养继承人的残酷方式。他沉默良久,终于叹道:“此事……需殿下允准。若殿下同意,你……需谨记,多看多学,少言慎行,保全自身!”

  “谢父亲!”诸葛尚眼中闪过光芒。

  诸葛尚随即求见北地王刘谌,陈明心意。刘谌初时亦是大惊,但见诸葛尚态度坚决,言辞有条理,且考虑到其身份特殊,随军确能起到一定的象征意义,并能就近培养,最终在征得诸葛瞻同意后,破格允准诸葛尚以参军书记的名义随行,并严令霍弋选派得力亲兵专门护卫其安全。

  与此同时,永昌城内另一处院落,张飞之孙张奕、赵云之孙赵戬等年轻将领闻听即将随北地王出征平叛,个个摩拳擦掌,兴奋异常。他们虽经历迁都艰险,但真正独当一面的战斗尚未经历。此次南下,既是报国机会,亦是证明自己的舞台。廖化之子廖通因需协助其父留守城池,未能同行,颇感遗憾,但仍将麾下部分精锐拨给张奕统领。

  三日后,不韦城南门外,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北地王刘谌一身戎装,腰佩宝剑,英气勃勃,立于临时搭建的誓师台上。台下,三千平叛军将士肃立,张奕、赵戬等小将昂首挺胸,柳隐亦从边境赶回,肃立听令。年仅十岁的诸葛尚,穿着一身特制合体的轻甲,站在刘谌侧后方,小脸紧绷,努力保持着镇定。

  刘谌朗声誓师,言辞激昂,痛陈朵思背信弃义之罪,申明朝廷平叛安民之决心,最后高呼:“大军所指,叛虏必摧!扬我汉威,卫我南疆!”

  “扬我汉威,卫我南疆!”三千将士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在皇帝刘禅及文武百官、全城军民的目光中,刘谌大手一挥,平叛大军开拔,向着南方的烽火狼烟,毅然进发。

  卫将军诸葛瞻站在城头,望着儿子诸葛尚骑在小马上,随着大军逐渐远去的背影,久久不语。夫人刘嫣依偎在他身旁,泪眼婆娑。他们知道,此去凶险万分,但国运如此,已无退路。

  安南将军霍弋在一旁沉声道:“思远放心,殿下英武,柳隐老成,张、赵诸子皆骁勇,必能克敌制胜。当务之急,是我等需稳住北线局势,确保殿下无后顾之忧。”

  诸葛瞻点了点头,目光投向北方,那里,大将军姜维仍在苦苦支撑。永昌朝廷,真正陷入了南北两线作战的空前困境之中。南疆的烽火,能否被迅速扑灭?北地的防线,又能坚守多久?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那支南下平叛的年轻队伍,以及北方那位白发老将的忠勇之上。
  http://www.abcsee.cc/48382/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