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盟誓苍洱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霍在从滇池带回的关于魏国洛阳可能生变的惊人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在蜀汉流亡朝廷的核心层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北地王刘谌与卫将军诸葛瞻虽强压激动,密令探查,但一种混合着希望、焦虑与紧迫感的情绪已悄然弥漫开来。朝廷的运转节奏,在看似不变的日常下明显加快了。

  首要之事是加速内部整合,稳固根本。能否有效统合南中夷汉之力,成为能否把握潜在机遇的关键。而就在这个微妙的时刻,夷帅朵思之子朵力在兴汉学宫的转变及其主动献图之举,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突破口。

  刘谌与诸葛瞻商议后,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将之前加固笼络,暗施威慑的策略,推向一个更具象征意义和实质约束力的新阶段——举行一场盛大的盟会,正式确立朝廷与南中主要夷帅的君臣名分和权利义务,将松散的依附关系,转化为更具凝聚力的同盟。

  这一日,王府议事厅内,刘谌、诸葛瞻、霍弋、郤正再次齐聚,重点商议盟会事宜。

  “朵力献图陈情,其意甚诚。”诸葛瞻分析道,“此乃天赐良机,可借此示朝廷宽仁,安夷帅之心。然盟会非同小可,需恩威并施,章程严谨。既要彰显朝廷威仪,使其心生敬畏;亦要许以实利,使其见到归附之好处。”

  霍弋久镇南中,深知夷情,补充道:“盟会地点,选在洱海之滨,苍山之下,地势开阔,可显我堂堂正正之师。与会夷帅,除朵思外,哀牢山新附之几位小头人、滇池孟氏等大姓代表皆需邀请。盟会议程当包括陛下训示、重申律法、赏赐官爵、划定疆界、明确贡赋兵役,最后需献血为盟,以示信守!”

  郤正负责仪典文书,提出细节:“盟誓文书需言辞恳切,既追溯武侯南征之德,亦申明当下共御外侮之义。赏赐之物除常规的金帛盐铁外,可特赐一些象征身份的仪仗、服饰满足其虚荣之心。此外可允诺其子弟优秀者,可入仕为官,或优先入兴汉学宫就读。”

  刘谌听罢,决断道:“诸位所议甚善!此事宜速不宜迟。便定于十日后,于洱海畔盟誓台举行盟会。霍将军负责安全警戒及军容展示;郤令君负责仪典文书及赏赐筹备;孤将奏请父皇,届时或由孤代父皇主持盟誓;卫将军身体若允,请为坐镇,以增威重。”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光,“届时需令赵戬、傅着等率精锐,陈列军容,弓上弦,刀出鞘,示之以武,使其知我虽暂居南中,然虎威犹存!”

  “臣等遵命!”众人领命,分头准备。

  盟会的消息迅速传开,在楪榆城内外引起了不同的反响。夷帅朵思接到正式邀请和厚礼,又得知其子朵力在学宫深受赏识且主动献图,心中权衡利弊,知朝廷此番是动真格,若再首鼠两端,恐招致雷霆之怒,加之有利可图,遂表态将率众亲往。其他受邀夷帅和大姓,见实力最强的朵思都已归心,也多表示遵从。朝廷上下则为筹备盟会忙碌起来,修缮盟誓台,准备赏赐,排练仪仗,一派紧张而有序的气氛。

  然而光禄大夫谯周对此却持保留态度,私下对门生叹道:“歃血为盟,古已有之,然夷狄无信,唯利是图。今日盟誓,他日利尽则交疏。耗费钱粮于此等虚文,不若固守城防,积蓄粮秣。” 其悲观论调虽未公开反对,却也代表了一部分老臣的疑虑。

  十日后,天高云淡,洱海碧波万顷,苍山巍峨如屏。洱海畔新修的盟誓台上,旌旗招展,汉家礼仪所用的钟鼓陈列两侧。台下,北地王刘谌身着亲王礼服,端坐主位,卫将军诸葛瞻虽未完全康复,亦强撑病体,坐于一侧,以示重视。安南将军霍弋全身甲胄,按剑立于刘谌身后,不怒自威。台下两侧,文武百官依序而立。更外围则是赵戬、傅着率领的数千精锐士卒,盔明甲亮,刀枪如林,军容肃杀,一股凛然之气弥漫全场。

  巳时正,号角长鸣。以楪榆太守朵思为首的各路夷帅、部族头人、大姓代表,共计二十余人,在各自主持下,步行至盟誓台前,依礼参拜。他们大多身着本族盛装,神色各异,有好奇,有敬畏,也有几分审视。

  盟会开始。首先由秘书令郤正宣读皇帝刘禅的诏书,诏书中追念武侯恩德,申明朝廷法统,肯定诸夷归附之功,并宣布对各夷帅的正式册封和赏赐。赏赐颇为丰厚,包括盐铁、布帛、农具以及象征身份的印绶旗幡。朵思等人跪接赏赐,面露喜色。

  接着北地王刘谌起身,朗声训话。他年纪虽轻,但气度沉稳,声音洪亮:“……今歃血为盟,天地共鉴!自今以后,尔等即为大汉臣子,当守土安民,奉公纳赋,闻召即至,共御外侮!朝廷亦必视尔等如赤子,赏罚分明,永不相负!若有背盟叛汉者,天人共戮,大军所指,片甲不留!” 言辞恳切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恩威并施,拿捏得恰到好处。

  最后,便是最关键的献血为盟。宰杀白马取血盛于玉敦。刘谌率先以指蘸血涂于唇上。接着诸葛瞻、霍弋等重臣依次歃血。轮到夷帅时,朵思在众人注视下,略一迟疑亦上前歃血,并朗声道:“朵思部,愿世世代代永为汉臣!” 其余夷帅见朵思带头,纷纷效仿,歃血立誓。

  整个盟会过程庄严肃穆,秩序井然,朝廷展现出的威仪和组织能力,给与会夷帅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那支军容整肃的精锐之师,更让他们心生忌惮。盟会结束后,刘谌还设宴款待诸夷帅,席间气氛相对轻松,傅着、诸葛尚等学宫子弟亦出席作陪,与朵力等夷族子弟交谈,展现夷汉一家的和谐景象。

  盟会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它不仅正式将南中主要夷帅纳入了蜀汉流亡政权的统治体系,更在心理上强化了朝廷的权威和凝聚力。会后,朵思等夷帅的态度明显更加恭顺,承诺的贡赋和兵员也开始陆续到位。

  然而就在盟会成功的喜庆气氛尚未散去之际,一北一南两封紧急军报,几乎同时送达楪榆,将刚刚舒缓的神经再次绷紧!

  北线军报由大将军姜维的亲兵死士冒死送至,内容简短却字字千钧:“邓艾军异动!疑有部分精锐北调迹象!营垒虚悬,然敌情不明,维不敢轻举妄动。恐洛阳之变属实,然亦恐为邓艾诱敌之计!请朝廷速决!”

  而南方的消息则来自再次冒险深入骠国的霍在!他的密报更加具体且惊人:“臣已证实魏使确为司马昭所派!其目的乃欲联络身毒以西名为贵霜之邦,寻求奇珍异兽及佛门高僧,以助其巩固国内威望,应对……应对曹魏皇室可能的反扑!洛阳局势,确已暗流汹涌!”

  这两份军报相互印证,几乎可以肯定,魏国内部确实出了大问题!邓艾部分兵力北调,极可能是回防或应对朝中变故!

  刘谌手持两份军报,疾步走入卫将军府,与诸葛瞻密议。两人看着军报,呼吸都急促起来。

  “时机……或许真的到了!”刘谌眼中燃烧着火焰,“邓艾分兵,北线压力骤减!此乃我军北上,收复永昌北部,甚至兵锋直指故土的天赐良机!”

  诸葛瞻虽亦激动,但仍保持冷静:“殿下,机遇确存,然风险巨大。其一,消息尚未百分百确认,仍需谨慎;其二,我军兵力有限,新附夷兵能否堪大用,尚未可知;其三,一旦北出,若判断失误,或魏国内乱迅速平息,邓艾回师,我将陷入绝境!”

  “然若坐失良机,待魏国稳定,我朝将永困南中!”刘谌争辩道,“卫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诸葛瞻沉思良久,终于重重点头:“殿下所言有理!然出兵之前,需做万全准备。一,速派精干斥候,不惜代价,摸清邓艾军真实动向及北线虚实;二,立即整军备战,以赵戬、傅着等部为先锋,霍弋将军统筹后应;三,奏明陛下,准备移驾……前出至永昌郡南部险要之地,以示决心!此战,关乎国运,需谋定而后动,一击必中!”

  “好!”刘谌击掌,“便依卫将军之策!即刻部署!”

  盟誓的烟火尚未完全散去,战争的号角似乎已在北方隐隐吹响。蜀汉流亡政权在南中初步站稳脚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反攻契机,就在这突如其来的变局中,露出了朦胧的曙光。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忍耐,所有的牺牲,似乎都是为了等待这一刻。北地王刘谌能否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年轻的将领们能否担起北伐先锋的重任?答案即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揭晓。
  http://www.abcsee.cc/48382/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