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班师回朝,暗流涌动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云州的寒风渐渐褪去了凛冽的锋芒,深秋的暖阳洒在边境的营寨之上,将铠甲上的霜花融化成细密的水珠,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历经数月的浴血奋战,北狄大军节节败退,最终遣使求和,承诺十年内不再入侵大靖边境,这场牵动朝野的边境战事,终于落下了帷幕。中军大帐内,沈清辞正与萧策商议班师回朝的事宜。案几上摊着一份详细的撤军计划,每一处兵力部署、粮草调配都标注得清晰明了。沈清辞身着银色铠甲,腰间系着陛下御赐的碧玉带,脸上虽带着几分征战的疲惫,却依旧难掩眼底的锋芒。
“按照计划,三日后续部队先行启程,负责护送战俘粮粮草,主力部队垫后,由秦风率领五千精锐留守云州,协助新任云州太守整顿防务。”萧策指着计划书,语气沉稳,“此次班师回朝,陛下定会亲自出城迎接,我们需提前安排好仪仗,不可失了军中礼数。”
沈清辞颔首,指尖划过计划书上的“战俘”二字,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拓跋烈和拓跋峰身为北狄首领,手上沾满了我大靖百姓的鲜血,绝不能轻饶。回朝后需立刻将他们打入天牢,交由陛下发落,以告慰战死的将士和流离失所的百姓。”
“此事我已安排妥当,会派专人严加看管,绝无逃脱之虞。”萧策点头应下,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带着几分关切,“你身上的旧伤尚未痊愈,班师途中路途遥远,需多加保重,莫要再劳心过度。”
“放心吧,我自有分寸。”沈清辞淡淡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数月的并肩作战,她与萧策早已从最初的合作盟友,变成了彼此信任的战友,这份情谊,在刀光剑影中愈发深厚。
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秦风快步走进帐内,手中捧着一封密信:“将军,郡主,京城传来密信,是镇国将军府派人送来的。”
萧策接过密信,拆开一看,脸色渐渐凝重起来。沈清辞见他神色不对,轻声问道:“出了什么事?”
“京城出事了。”萧策将密信递给沈清辞,语气沉郁,“我父亲在密信中说,三皇子被擒后,朝中依附瑞王的旧部并未彻底肃清,近日暗中勾结,散布谣言,说我们在边境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甚至有人暗中联络后宫嫔妃,想要在陛下面前构陷我们。”
沈清辞接过密信,快速浏览一遍,眼中闪过一丝冷冽。她早已料到,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他们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必然会引起某些人的忌惮和嫉妒,只是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如此胆大,敢公然散布谋反的谣言。
“看来我们班师回朝后,等待我们的不是庆功宴,而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沈清辞将密信放在案几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神色平静,“这些人以为我们远在边境,便可以肆意构陷,却不知我们早已在京城布下了眼线。”
萧策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你在京城布下了眼线?”
“嗯。”沈清辞点头,“离开京城前,我让晚晴暗中联络了一些忠于陛下的官员,以及相府中尚有良知的老仆,让他们留意朝中动向,一旦有异常,便立刻传递消息。只是没想到,他们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
“有眼线便好,至少我们能提前知晓他们的阴谋,做好应对之策。”萧策松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沈小姐果然思虑周全。”
“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班师回朝,稳定朝局。”沈清辞沉声道,“谣言止于智者,但也怕三人成虎,若是任由这些谣言传播下去,难免会动摇陛下的信任,我们必须尽快回去,当面澄清。”
“我明白。”萧策点头,立刻下令,“传我将令,全军提前一日启程,务必尽快赶回京城!”
三日之后,边境营寨内响起了震天的号角声,三万大军整装待发,旌旗猎猎,战马嘶鸣。沈清辞与萧策并肩骑在马背上,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军队,以及被押解的拓跋烈、拓跋峰等北狄战俘。
随着萧策一声令下,大军缓缓启程,朝着京城的方向进发。沿途百姓得知是平定北狄的大军班师回朝,纷纷涌上街头,手持鲜花和酒食,夹道欢迎。孩子们欢呼着追逐着军队,老人们眼中含着热泪,口中不停念叨着“恩人”。
沈清辞看着沿途百姓的笑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数月的浴血奋战,无数将士的牺牲,终究是值得的。守护这片土地,守护这些百姓,便是她此行最大的意义。
晚晴骑着一匹小马,跟在沈清辞身边,手中捧着一件厚厚的披风:“小姐,风大,您披上吧。”
沈清辞接过披风,披在肩上,看着晚晴眼中的担忧,温声道:“我没事,你也多加小心,路途遥远,莫要累着了。”
“奴婢不累。”晚晴摇了摇头,眼中满是骄傲,“小姐如今是镇国郡主,是大靖的功臣,奴婢能跟在小姐身边,便是最大的荣幸。”
沈清辞微微一笑,不再多言,目光再次投向远方。前路漫漫,京城的暗流已然涌动,她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大军行进了十余日,终于抵达了京城郊外。远远望去,京城的城墙巍峨耸立,城门处早已人山人海,陛下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迎接。
沈清辞与萧策翻身下马,整理好铠甲,快步走上前,对着陛下躬身行礼:“臣(民女)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平身!”陛下快步上前,亲自扶起两人,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萧爱卿,清辞,你们辛苦了!此次平定北狄,你们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我大靖的功臣,是百姓的守护神!”
“陛下谬赞,这都是臣(民女)分内之事,不敢居功。”两人齐声说道。
陛下哈哈大笑,指着身后的文武百官:“今日朕亲自出城迎接,便是要让满朝文武,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你们的功绩,朕记在心里,大靖记在心里!”
文武百官纷纷上前,向沈清辞和萧策道贺,眼中满是敬佩。只是沈清辞敏锐地察觉到,人群中有些人的笑容带着几分虚伪,眼神中藏着不易察觉的敌意,显然便是密信中所说的瑞王旧部。
她不动声色,一一回应着众人的道贺,心中早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回到皇宫,陛下在金銮殿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宴请平定北狄的功臣。宴会上,陛下再次对沈清辞和萧策进行了嘉奖,赏赐了无数金银珠宝、名贵药材和土地庄园,同时晋升萧策为镇国大将军,加官进爵,权倾朝野。
沈清辞则被册封为“护国长公主”,享有与皇子同等的待遇,特许佩剑入宫,自由出入朝堂,成为了大靖王朝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如此殊荣的女子。
宴会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看似一片祥和,实则暗流涌动。沈清辞端着酒杯,目光平静地扫过席间的官员,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的面容一一记在心里。
席间,户部尚书李大人端着酒杯,走到沈清辞面前,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长公主殿下,此次平定北狄,您立下了盖世奇功,真是我大靖的巾帼英雄,李某敬您一杯!”
沈清辞淡淡一笑,举杯回应:“李大人客气了。”
两人一饮而尽,李大人放下酒杯,压低声音,看似关切地说道:“殿下,近日朝中有些不实的谣言,说您和萧将军在边境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这些都是无稽之谈,殿下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沈清辞心中冷笑,这李大人便是瑞王的铁杆亲信,如今假意关切,实则是在试探她的态度。她神色平静地说道:“谣言止于智者,清辞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不会放在心上。倒是多谢李大人提醒。”
李大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沈清辞如此镇定,他讪讪一笑,不再多言,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萧策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走到沈清辞身边,低声道:“这些人果然不安分,看来我们得尽快出手,将他们彻底肃清。”
“不急。”沈清辞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们如今只是散布谣言,尚未有实质性的动作,我们若是贸然出手,反而会落人口实。不如将计就计,引蛇出洞,待他们露出马脚,再一网打尽。”
萧策眼中闪过一丝赞同:“沈小姐所言极是,就依你之计。”
庆功宴结束后,沈清辞回到了陛下赏赐的护国公主府。公主府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府中早已安排好了下人,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晚晴看着眼前的府邸,眼中满是惊喜:“小姐,这公主府也太漂亮了!以后我们就住在这里了吗?”
“嗯。”沈清辞点头,眼中却没有太多的喜悦。权势和财富对她而言,不过是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工具,并非最终的追求。
她走进书房,刚坐下不久,便有下人来报,说相府的老管家求见。
“让他进来。”沈清辞淡淡吩咐道。
很快,老管家便跟着下人走了进来,他依旧衣衫破旧,头发花白,脸上带着几分局促和愧疚:“老奴参见长公主殿下。”
“起来说话吧。”沈清辞语气平淡,“你来寻我,有什么事?”
老管家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哽咽着说道:“殿下,相爷他……他病重了,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口中一直念叨着您的名字,求您发发慈悲,回去看看他吧。”
沈清辞心中没有丝毫波澜。沈相对她的伤害,并非一句“病重”便能抵消的。但终究血浓于水,她无法真的做到置之不理。
“晚晴,你去请李大夫,带着药材前往相府,务必尽全力救治。”沈清辞淡淡吩咐道。
“是,小姐。”晚晴应声退下。
老管家见状,再次跪倒在地,磕了几个响头:“多谢殿下,多谢殿下!相爷若是知道了,定会感激您的大恩大德!”
“不必多礼,下去吧。”沈清辞挥了挥手,语气依旧平淡。
老管家感激涕零地退了下去。
萧策得知此事后,来到公主府,看着沈清辞,眼中带着几分理解:“你终究还是心软了。”
“血浓于水,我不能真的看着他死。”沈清辞轻叹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但这并不代表我原谅了他,他欠我的,欠我母亲的,这辈子都还不清。”
萧策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而说起了正事:“我已经派人查清,散布谣言的主谋是户部尚书李大人和吏部侍郎张大人,他们都是瑞王的旧部,背后还有后宫的淑妃在撑腰。淑妃是瑞王的表妹,一直对陛下吹枕边风,想要为瑞王报仇。”
“淑妃?”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冷意,“看来后宫也并非风平浪静。想要彻底肃清这些人,必须先扳倒淑妃,断了他们的靠山。”
“扳倒淑妃并非易事,她深得陛下宠爱,且没有确凿证证据,贸然出手只会引火烧身。”萧策担忧地说道。
“证据可以找。”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淑妃既然敢勾结外臣,散布谣言,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我们可以暗中调查,收集她与李大人、张大人勾结的证据,同时利用阵法推演功能,预判他们的下一步动作,提前做好应对。”
“好!”萧策点头,“我立刻派人暗中调查,务必找到确凿的证据。”
接下来的几日,沈清辞一边协助陛下处理边境战后的善后事宜,一边暗中调查淑妃等人的阴谋。她利用系统的阵法推演功能,预判了李大人和张大人的下一步动作,得知他们计划在三日后的朝堂之上,联合百官弹劾她和萧策,诬陷他们私通北狄,意图谋反。
沈清辞冷笑一声,既然他们想要自寻死路,那她便成全他们。
三日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陛下坐在龙椅上,神色威严。
早朝伊始,户部尚书李大人便率先出列,跪倒在地,高声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李爱卿,有话不妨直说。”陛下淡淡说道。
“陛下,镇国大将军萧策和护国长公主沈清辞,在边境拥兵自重,私通北狄,意图谋反,恳请陛下查明真相,将他们绳之以法,以正朝纲!”李大人语气铿锵,眼中满是“正义凛然”。
他的话音刚落,吏部侍郎张大人等数十名官员纷纷出列,跪倒在地,齐声说道:“陛下,李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萧策和沈清辞私通北狄,意图谋反,恳请陛下严惩!”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其余官员纷纷议论起来,眼中满是震惊和疑惑。
陛下的脸色渐渐凝重起来,看向萧策和沈清辞,沉声道:“萧爱卿,清辞,此事你二人可有话说?”
萧策正要开口,却被沈清辞拦住。她缓步走出队列,神色平静地看着李大人等人,淡淡说道:“李大人,张大人,你们说我和萧将军私通北狄,意图谋反,可有证据?”
“证据确凿!”李大人高声说道,“臣有证人证言,证明你们在边境与北狄私下会面,甚至将我大靖的军情泄露给北狄!”
“哦?不知你的证人何在?”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李大人拍了拍手,两名身着百姓服饰的男子被带了上来,跪倒在地。
“陛下,草民可以作证,亲眼看到萧将军和沈长公主在边境与北狄的将领私下会面,相谈甚欢!”其中一名男子高声说道。
另一名男子也附和道:“草民也可以作证,他们还将一份文书交给了北狄将领,想必便是我大靖的军情!”
李大人得意地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挑衅:“沈长公主,如今人证在此,你还有何话可说?”
沈清辞冷笑一声,走到两名男子面前,眼神锐利如刀:“你们说亲眼看到我和萧将军与北狄将领会面,不知是何时何地?会面的北狄将领是谁?我们交给北狄将领的文书,上面写了什么内容?”
两名男子被沈清辞的气势震慑,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怎么?说不出来了?”沈清辞厉声喝道,“你们根本就是受人指使,恶意诬陷!我这里有一份证据,足以证明你们的谎言!”
她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递给陛下身边的太监:“陛下,这是我在边境擒获的北狄将领的供词,上面清晰地记载了李大人和张大人暗中与北狄勾结,泄露军情,收受贿赂的事实,甚至还有他们与北狄往来的书信为证!”
太监将文书呈给陛下,陛下打开一看,脸色瞬间铁青,眼中满是震怒。文书上的内容详实,证据确凿,不仅有北狄将领的供词,还有李大人和张大人与北狄往来的书信,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辨,正是两人的亲笔。
“逆臣!真是逆臣!”陛下猛地一拍龙椅,厉声喝道,“李坤!张毅!你们好大的胆子!竟然勾结外敌,泄露军情,还敢诬陷功臣,意图谋反!来人啊,将这两个逆臣拿下,打入天牢,择日问斩!”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臣是被冤枉的!”李大人和张大人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求饶,却无济于事。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两人拖了下去,其余参与弹劾的官员吓得面如土色,纷纷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陛下饶命!臣等一时糊涂,被奸人蒙蔽,求陛下恕罪!”
陛下看着这些官员,眼中满是失望和愤怒:“你们身为朝廷命官,不思为国效力,反而勾结奸佞,诬陷功臣,本应严惩!念在你们是被蒙蔽,暂且饶你们一命,削去官职,贬为庶民,永不录用!”
“谢陛下恩典!谢陛下恩典!”官员们感激涕零地磕头谢恩,狼狈地退了下去。
朝堂之上的危机,瞬间化解。文武百官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敬佩和畏惧,再也无人敢小觑这位年纪轻轻的护国长公主。
陛下看着沈清辞,眼中满是欣慰:“清辞,此次多亏了你,才揭穿了逆臣的阴谋,保住了我大靖的功臣。你真是朕的得力助手!”
“陛下谬赞,这都是臣分内之事。”沈清辞躬身行礼,语气谦逊。
退朝后,沈清辞刚走出皇宫,便得知淑妃因受李大人和张大人的牵连,被陛下打入了冷宫。她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淑妃倒台,瑞王的旧部被肃清,朝堂之上的暗流终于暂时平息。
萧策走到她身边,眼中满是赞赏:“沈小姐,你真是神机妙算,一招便将他们彻底击溃。”
“这只是开始。”沈清辞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凝重,“瑞王虽然被擒,但他的势力并未彻底清除,后宫之中还有他的余党,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你说得对。”萧策点头,“我们必须尽快查清瑞王的所有余党,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
回到公主府,沈清辞刚坐下,晚晴便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小姐,相府传来消息,相爷他……他不行了,想要见您最后一面。”
沈清辞心中一震,虽然她对沈相心存怨恨,但听到他即将离世的消息,心中还是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沉默片刻,起身道:“备车,去相府。”
相府早已没了往日的繁华,府中冷冷清清,下人寥寥无几。沈清辞走进沈相的卧房,一股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沈相躺在床上,面色蜡黄,气息奄奄,早已没了往日的威严。
看到沈清辞进来,沈相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嘴唇哆嗦着,想要说话,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
沈清辞走到床边,静静地看着他,没有说话。
沈相的眼中流下两行泪水,艰难地伸出手,想要抓住沈清辞的手。沈清辞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没有躲开。
“清辞……爹……对不起你……”沈相的声音微弱而沙哑,带着深深的愧疚和悔恨,“是爹糊涂……偏心……害了你……害了你母亲……爹……错了……”
沈清辞的心中泛起一丝酸楚,过往的种种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母亲的惨死,自己前世的遭遇,一幕幕在眼前浮现。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情绪,语气平淡地说道:“都过去了。”
沈相看着她,眼中满是欣慰和愧疚,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说什么,却头一歪,彻底没了气息。
床边的老管家和几个老仆立刻跪倒在地,失声痛哭起来。
沈清辞站在床边,看着沈相的尸体,心中没有想象中的快意,只有一片茫然。这个偏心了她一辈子的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
她没有哭,只是静静地站了片刻,然后转身对老管家说道:“好好安葬他吧,一切从简。”
说完,她便转身离开了卧房,走出了相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相府的牌匾上,映得“沈府”二字格外刺眼。沈清辞站在相府门口,看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思绪万千。
沈相的离世,让她心中积压多年的怨恨,似乎也随之消散了一些。过往的恩怨情仇,终究还是抵不过血缘亲情。只是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便再也无法弥补。
萧策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边,看着她落寞的背影,轻声道:“都过去了。”
沈清辞转头看向他,眼中闪过一丝疲惫,点了点头:“嗯,都过去了。”
“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守护大靖,守护这里的百姓。”萧策看着她,眼中满是坚定。
沈清辞微微一笑,眼中重新燃起了光芒:“好。”
夜色渐浓,京城的灯火渐渐亮起,照亮了这座历经风雨的都城。沈清辞知道,沈相的离世,只是她人生中的一个节点,未来的道路依旧漫长,朝堂的暗流或许还会涌动,边境的安宁也需要守护,但她无所畏惧。
她是大靖的护国长公主,是百姓心中的守护神,她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让凤唳之声,响彻九霄,让庶女的光芒,照亮整个王朝。
而此时的天牢深处,瑞王赵宸渊被关押在最深处的牢房中,铁链缠身,浑身是伤,却依旧眼神阴狠,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容。他知道,沈清辞和萧策虽然暂时肃清了他的旧部,但他的阴谋并未彻底破产,只要他还活着,就有机会卷土重来,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一场新的阴谋,正在天牢的黑暗中悄然酝酿,而沈清辞的逆袭之路,也将迎来新的挑战。她的传奇,还在继续,凤唳九霄,庶女惊华,她的故事,永远不会落幕。
http://www.abcsee.cc/48386/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