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雅尔塔的惊雷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共和国西北戈壁那无声的惊雷,其冲击波终于越过了千山万水,抵达了黑海之滨的克里米亚半岛。1945年初,决定战后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会议在这片曾属于沙皇的度假胜地举行。然而,与原本的历史轨迹不同,这一次,会议的参与者不得不面对一个他们极不愿意面对,却又无法忽视的东方巨人。一场原本由美、英、苏三巨头瓜分世界的盛宴,因为一个手持“终极请柬”的不速之客,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凝重、紧张,甚至充满了对峙的火药味。“缺席的在场者”
会议初期,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之间,围绕着欧洲重组、德国战后处理、波兰边界等议题,进行着激烈的、闭门的讨价还价。然而,在涉及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每一个议题上,一个无形的阴影都笼罩在会场上方——那个已经实际控制了中国绝大部分领土、兵锋直指南洋、并且据信已经掌握了原子弹制造技术的中华共和国。
当讨论到日本战后处置及远东领土问题时,斯大林习惯性地提出了他的要求:“作为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的条件,我国在远东的历史权益必须得到尊重…”
他的话尚未说完,丘吉尔便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语气带着一丝嘲讽:“约瑟夫阁下,我想您需要更新一下地图了。根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您所说的那些‘历史权益’所在的区域——包括库页岛南部和整个千岛群岛,目前实际上处于中华共和国海空力量的完全控制之下。他们的太平洋舰队定期在相关海域巡航,并在岛上建立了观察哨所。在没有南京方面参与的情况下,讨论这些岛屿的归属,恐怕毫无意义。”
罗斯福也面色凝重地补充道:“温斯顿说得对。现实情况是,共和国军队不仅在陆地上推进到了贝加尔湖一线,收回了海参崴,其海上力量也前出至鄂霍次克海。任何试图无视这一既成事实的决议,都可能引发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他没有直接提及核武器,但“无法承受的后果”几个字在此时此地,显得格外沉重。
斯大林的脸色瞬间阴沉得能拧出水来。他当然知道共和国军队在远东的强势存在,其太平洋舰队的分遣队甚至前出到了鄂霍次克海。他原本指望用对日参战作为筹码,换取美英在领土问题上对共和国的施压,但现在看来,美英显然不愿为了苏联的利益去触怒那个手握“终极武器”的东方巨人。
共和国的“最后通牒”
就在三巨头为此陷入僵局时,一封来自南京、措辞异常强硬的加密电报,同时摆在了三位领导人的面前。电报并非请求参会,而是以近乎最后通牒的方式声明:
“中华共和国政府郑重声明,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贝加尔湖以东及以南所有原属中国之领土,均已根据历史与法理依据,并由我人民解放军实际恢复行使主权,成为共和国不可分割之组成部分。任何涉及上述地区及亚太地区战后安排的国际决议,若无中华共和国的全面参与及明确同意,将被视为无效且不具备任何法律与道义约束力,共和国政府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权利。”
电报末尾,以极其隐晦但三方都能心领神会的措辞,“提醒”各方注意“近期能量释放技术领域出现的、可能影响全球战略稳定的新发展”。
这封电报如同在雅尔塔会场投入了一枚重磅炸弹。短暂的死寂后,是紧急的磋商。最终,一份措辞尴尬的“补充邀请函”发往南京。共和国外交部长,一位以冷静和强硬着称的职业外交官,率领一个精干的代表团,以“特别与会方”的身份,抵达雅尔塔。
实力主导的谈判
共和国代表团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雅尔塔的生态。他们不再是被排除在外的“观察员”,而是直接坐上了谈判桌。在一次关键性的四方会谈中,面对美英苏三方或明或暗的试探,共和国外长直接摊开了己方的底牌。
“先生们,”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关于远东领土问题,没有讨论的余地,那是我们的固有疆域。关于日本问题,共和国将在我们认为合适的时机,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参与解决。我们要求的是,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座的各位,必须尊重并承认共和国在亚太地区,包括目前实际控制的中南半岛北部及南洋地区,所拥有的合法安全利益和主导地位。”
当美方代表试图以“民族自决”和“国际托管”等概念来试探共和国对南洋的意图时,共和国外长意味深长地回应:“我们完全支持民族自决。事实上,我们正在与南洋各地的民族代表进行广泛接触,帮助他们摆脱旧的殖民枷锁。而国际托管?由谁来托管?伦敦?华盛顿?还是海牙?我们认为,由共和国来协助南洋各民族实现平稳过渡和区域繁荣,是最符合现实和各方利益的选择。”
“核阴影”下的妥协与新秩序
真正的威慑,在于那未曾言明却无处不在的“核阴影”。在极度秘密的非正式接触中,共和国外长很可能以一种非直接但极具分量的方式,让其他三方确信了共和国拥有核装置及其投送能力的事实。
最终,在雅尔塔协议的正式文本之外,形成了一系列心照不宣的、甚至没有落于纸面的“雅尔塔谅解”:
· 美英苏三国默认了共和国对贝加尔湖以东、库页岛、千岛群岛等所有其宣称并实际控制领土的主权。
· 美英默许了共和国在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及缅甸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并认可其在整个南洋地区拥有“重大利益”。
· 作为交换,共和国承诺将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宣战,以加速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 苏联则被迫彻底放弃了在远东与共和国争夺领土和影响力的企图,其战略重心被完全压缩回欧洲方向。
当共和国代表团离开雅尔塔时,外长的脸上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只有深深的疲惫与凝重。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世界的命运,因这个东方变量的强势介入,驶向了一条充满未知的航道。
http://www.abcsee.cc/48389/2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