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寻找静谧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或许是为了寻觅一丝不同,或许是为了凭吊那段在邯郸为质归来后、于旧都之中小心翼翼又野心勃勃的青少年时光,又或许……是内心深处那根从未真正柔软、却也从未彻底断绝的、名为“母亲”的弦,被不经意地拨动了一下。
他下旨,轻车简从,赴旧都栎阳小驻。
栎阳的城墙不如咸阳高阔,却自有一种历经风雨的沉稳与厚重。
街道上的行人看到黑底玄鸟的王旗,纷纷惶恐避让,跪伏在地,
他们的眼神中除了敬畏,似乎还多了一丝旧都子民特有的、模糊的追忆与感慨。
车驾径直驶入栎阳宫。这里虽久不为政治中心,但宫室维护得依旧整洁肃穆,只是不可避免地笼罩着一种时光停滞般的清冷气息。
没有了咸阳宫那种无处不在的、紧绷的权力感和喧嚣的活力,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流动得更加缓慢一些。
入宫安顿后,秦王屏退了大部分随从,只带着赵高和两名贴身侍卫,在宫苑中信步而行。
他走过略显空旷的广场,抚摸过宫殿前那些苍劲的古松的树干,目光掠过那些熟悉的飞檐斗拱。
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能勾起一些尘封的记忆碎片——初登王位时的如履薄冰,与吕不韦周旋时的隐忍蛰伏,
还有……那些被刻意遗忘的、关于母亲的、混杂着依赖、怨愤与羞耻的复杂情感。
他的脚步在不经意间,停在了一座相对幽静、名为“雍宫”的宫苑前。宫门紧闭,透着一种与外界隔绝的疏离感。
秦王沉默地站立了许久,目光幽深地望着那扇门,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负在身后的手,指节却微微收紧了些。
“赵高。”他的声音平静无波。 “奴婢在。”
赵高立刻躬身,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深知此地的意义和其中居住之人身份的敏感。 “去通传。
就说……寡人前来问安。”
秦王的声音依旧听不出情绪,但那片刻的停顿和“问安”二字,已显得格外沉重。
“诺。”赵高不敢有丝毫怠慢,小步趋前,与守门的宫人低声交涉。那宫人显然也极为意外和惶恐,急忙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宫门缓缓开启一条缝隙。
赵高返回,低声道:“大王,太后请您进去。”
两人闲聊几句,赵太后想找些秦王政高兴的话题,但嬴政脸上依旧纹丝未动。
秦王转身,毫不留恋地大步向外走去。
赵高连忙跟上。直到走出雍宫,重新沐浴在午后清冷的阳光下,秦王才似乎微不可察地轻轻吁出了一口气,那紧绷的肩背线条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这次突兀的探望,并未能化解任何心结,反而像是一根针,再次刺破了旧日的伤疤,提醒着他那段不愿回首的过去。
随后的两日,秦王政似乎刻意要将雍宫中的不快抛诸脑后,真正体验了几分“闲适”。
他并未过多处理从咸阳送来的政务,而是真正地在栎阳宫苑中漫步。
他登上了栎阳宫的角楼,眺望这座旧都的街巷布局,
遥想先祖秦献公、孝公在此筚路蓝缕、开启变法的峥嵘岁月,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承继伟业的豪情与自诩。
他在一处偏僻的、据说曾是当年少年嬴政习武读书的旧殿前驻足良久,
手指抚摸过斑驳的廊柱,眼神幽远,无人知晓他此刻心中所想。
他甚至有兴致让赵高寻来了栎阳地方志和一些记载旧事的竹简,在午后暖阳斜照的偏殿里,随意翻阅。
看到有趣处,会偶尔与身旁的李斯讨论几句当地的风物典故,或是某个小吏提出的治理小策。
李斯自然是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应对,既要显露出才学,又绝不能触动君王任何可能的隐晦心思。
有时,他也会带着那几位同来的妃嫔,在宫苑中赏玩那些在咸阳少见的老树奇石。
妃嫔们使出浑身解数,巧笑倩兮,试图吸引君王的注意,博取欢心。
秦王政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了些许,偶尔会露出淡淡的笑容,点评一下景致,或是赏赐些小玩意。
但即便如此,他眼底深处那抹孤高与冷厉,也从未真正消散。
他的“闲适”,更像是一种暂时从繁重政务中抽离的、带有目的性的休憩,而非真正的放松。
赵高作为最贴近的侍从,将这一切细微之处都看在眼里。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次栎阳之行,与其说是散心,不如说是一次对过去的无声巡礼和某种心理上的整理。
雍宫中的那一幕,更是让他对这位雄才大略又情感复杂的君王,有了更深一层的、带着寒意的认知。
第三日傍晚,秦王政站在栎阳宫一处高台上,看着夕阳为这座古老的都城镀上一层黯淡的金红色。
他的表情恢复了平日的深邃与莫测。
“赵高。” “奴婢在。” “传令下去,明日清晨,启程回咸阳。”
“诺。”
短暂的栎阳闲适,就此结束。
旧都的尘埃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痕迹,但某些东西,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是否真的被触动,又被深埋于何处。
嬴政只带来胡亥和年龄较小的王子,而咱们的小苏子正跟着李斯一起处理政务,学习法家思想,但咱们小苏子不喜“法家思想”,更崇尚“儒家思想”。
此刻他们就在章台宫偏殿,议论双方思想的优劣。
“法家,讲求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法治至上,此刻才能政令一体,实施无阻,国泰民安。”
“廷尉此言差矣,法家治国,多以严刑拷打,逼人认供,屈打成招,造就外强中干罢了”
“不不不,扶苏公子。自秦国实行商鞅之法,民无盗,钱物弃于地,几日尚是物在原位。这不是明面的安宁吗?”
“重压必有强弹,总会爆发民变,断不是长久之计,顺民心,才可国家安宁。”
“儒家讲求礼法,三省吾身,让百姓亲身理解事件的错误,加以改正,天下大治。”
………
~…
两人喋喋不休,依旧争论,直到听到内侍,报告王贲军队的动向,两人很快拟定相关章程,令驿马送往栎阳。
抛开思想不谈,咱们小苏子其他方面还是无可挑剔的。
http://www.abcsee.cc/48393/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