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抛妻弃子的知青27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庆功宴后的第三天清晨,苏晚刚把晾晒的复习资料收进木盒,院门口就传来苏母的声音:“小晚,凌小子,在家吗?”两人迎出去时,只见苏父苏母挑着两个竹筐站在门口,前面筐里装着刚蒸好的糯米糕和一罐蜂蜜,后面筐里是苏母连夜缝补好的被褥,叠得整整齐齐。
“爹,娘,你们怎么挑这么多东西来?”苏晚连忙上前接过竹筐,入手沉甸甸的。
苏母拍了拍她的手:“这糯米糕是你爱吃的,蜂蜜是你爹去后山割的,补身子。”
“那被褥是给你们去大学带的,山里的棉花暖和,城里买不到这么实在的。”
凌策搬来板凳让两人坐下,刚要去泡热茶,就被苏父拉住:“凌小子,坐,陪爹说说话。”
苏父的手有些粗糙,握着他的手腕时带着轻微的颤抖,凌策心里一动,隐约猜到了老人的心思。
团子抱着苏母的腿撒娇,苏母从兜里掏出颗水果糖塞给她,目光却时不时落在凌策身上,欲言又止。
苏晚端来热茶,见父母这副模样,轻声问:“爹,娘,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我们说?”
苏父喝了口茶,放下茶杯时,杯底在桌上磕出轻响。
他抬起头,看着凌策,眼神里满是复杂,有愧疚,有感激,还有几分不好意思。
“凌小子,今天我们来,是想跟你说声对不起。”
这话一出,苏晚和凌策都愣住了。
团子含着糖,歪着小脑袋问:“外公,对不起是什么呀?是要给爹爹吃糖吗?”
苏母揉了揉团子的头,眼圈先红了:“傻孩子,是外公外婆以前对不住你爹。”
“当年你和小晚成亲,我们老两口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苏父的声音带着沙哑,缓缓说起往事。
“那时候你刚下乡,整天把‘回城’挂在嘴边,对小晚也冷淡,村里人人都说你是白眼狼,说小晚嫁错了人。”
“我和你娘夜里睡不着觉,就担心你哪天回城了,把小晚和团子丢下,那时候我们苏家,真是要被人戳脊梁骨了。”
苏晚想起刚结婚时的日子,凌策住在知青点,十天半月不回一次家,她抱着团子去送粮食,却被他一句“不用你管”怼回来。
那时候苏母偷偷抹眼泪,拉着她说:“闺女,不行就回来住,爹娘养你一辈子。”
“那时候我们对你,是真的有偏见。”苏父叹了口气,“你第一次去家里吃饭,我故意摆脸色,把红薯干推到你面前,说‘知青吃惯了细粮,怕是吃不惯这个’。
你娘给小晚做新棉袄,故意不给你做,还说‘反正要回城,做了也是浪费’。”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我们,真是糊涂啊。”
凌策握住苏父的手,轻声说:“爸,我不怪你们。”
“那时候的我,确实配不上小晚,你们担心她,是应该的。”他想起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心里满是愧疚。
“我那时候一门心思要回城,忽略了小晚的感受,让她受了委屈,也让你们跟着操心,该说对不起的人,是我。”
“不,不一样。”苏母擦了擦眼泪,接过话头,“我们是带着偏见看你,连给你解释的机会都不肯。”
“就说去年冬天,你冒着大雪去山里找迷路的团子,冻得手脚发紫,回来后发了三天高烧,我和你爹却还怀疑你是为了讨好我们才那么做。”
“直到后来,看到你教小晚认字算数,看到你当着全村人的面说‘最好的前程是小晚’,我们才知道,你是真的把小晚和团子放在心上了。”
苏晚的眼泪也涌了上来,她想起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凌策从山里把冻得发抖的团子抱回来时,嘴唇都冻青了,却第一时间把团子塞进她怀里,说“孩子没事,别担心”。
那时候她就知道,凌策变了,变得懂得珍惜这个家了。
“高考前你帮小晚整理复习资料,熬了好几个通宵,眼睛都红了。”
“考试那天你帮她削铅笔,反复检查准考证。”
“放榜后你第一时间就去家里报喜,还帮我挑水劈柴,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苏父拍着凌策的手,老泪纵横。
“凌小子,是我们老两口认不清人了,以前对你的那些冷淡和偏见,你别往心里去,我们在这里,给你赔个不是。”
说着,苏父苏母就要起身鞠躬,凌策连忙扶住他们:“爸妈,快别这样,我受不起。”
“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不说这些见外的话。”
“一家人”这三个字,让苏父苏母的眼泪流得更凶了。
苏母拉过苏晚的手,放在凌策手里:“小晚,你嫁给凌小子,是对的。”
“以后你们去了大学,要互相照顾,凌小子,小晚从小没受过什么苦,性子软,你要多让着她,别让她受委屈。”
“要是你嫌她碍事了,你就把她送回来吧,什么事情都不能动手!”
凌策握紧苏晚的手,目光坚定地看着苏父苏母,一字一句地说:“爹娘,我在这里郑重承诺,这辈子我都会对小晚和团子好。”
“以前我让小晚受了委屈,以后我会用一辈子来补偿她。”
“在大学里,我会照顾好她的饮食起居。”
“毕业后,我们一起回来建设家乡,让你们老有所依。”
“我凌策说到做到,如有违背,天打雷劈。”
“别胡说!”苏父连忙让他住嘴。
“我们信你,信你!”他看着凌策认真的眼神,心里的最后一点顾虑也消散了,这个年轻人,已经从当年那个一心回城的知青,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丈夫和父亲,他把女儿交给这样的人,放心了。
苏晚靠在凌策身边,眼泪笑着流下来。
她看着眼前的父母和丈夫,看着怀里的团子,心里满是幸福。
以前她总担心父母对凌策有偏见,影响一家人的和睦,现在这份迟来的道歉,终于解开了所有人的心结,让这个家真正变得完整而温暖。
“爹,娘,咱们吃饭吧,糯米糕快凉了。”苏晚擦干眼泪,笑着说。
凌策去灶房端菜,沈父帮他烧火,沈母则带着团子在院子里玩,教他认院子里的花草。
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菜:红烧肉是凌策爱吃的,炖鸡汤是苏晚爱喝的,炒青菜是团子喜欢的,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家的味道。
吃饭时,苏父给凌策倒酒,凌策也给苏父夹菜,两人聊起了大学的专业。
凌策说要学农业工程,以后回来帮村里发展种植业。
苏晚说要学汉语言文学,以后回村里办学校,让孩子们都能读书。
苏父听了,连连点头:“好!好!你们有这份心,是咱们村的福气!”
团子举着筷子,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凌策碗里:“爹,你学了农业,是不是就能种好多好多红薯?”
凌策笑着点头:“是呀,到时候让团子吃个够。”
团子又夹了块青菜放进苏晚碗里:“娘,你办学校,要教我写字哦!”
苏晚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娘第一个教你。”
饭后,凌策帮苏父挑水劈柴,苏晚和苏母一起收拾碗筷。
苏母一边洗碗,一边跟苏晚说:“你爹昨天去镇上给你扯了块花布,想给你做件新衣服,去大学穿体面点。”
苏晚心里一暖:“娘,不用这么破费,我有衣服穿。”
“傻孩子,这是爹娘的心意。”苏母擦了擦手,从竹筐里拿出块花布。
“你看,这花色多好看,是今年最时兴的。凌小子的衣服我也做了一件,是藏青色的,耐脏。”
苏晚看着那块花布,眼眶又红了,父母总是这样,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
凌策劈完柴回来,看到苏晚手里的花布,笑着说:“真好看,小晚穿肯定好看。”
苏父走过来,手里拿着个小木盒:“凌小子,这是我年轻时候学木匠做的,放些零碎东西,你和小晚拿着去大学用。”
木盒做工不算精致,却很结实,上面刻着“平安”两个字。
凌策接过木盒,心里暖融融的。
他打开木盒,里面放着几张零钱和一张纸条,上面是苏父歪歪扭扭的字:“照顾好小晚,常回家看看。”
凌策把木盒放进怀里,郑重地说:“谢谢爸,我会的。”
夕阳西下时,苏父苏母要回去了。
凌策和苏晚送他们到村口,苏母反复叮嘱:“去大学后要记得写信,天冷了要加衣服,别舍不得花钱……”
苏晚点头答应着,直到父母的身影消失在山路尽头,才依依不舍地回头。
“别难过,等放寒假我们就回来。”凌策抱住她,轻声安慰。
苏晚靠在他怀里,点了点头:“嗯,我们还要带团子回来给爹娘拜年。”
团子趴在凌策怀里,小声说:“爹,娘,我也要给外公外婆拜年,要吃糯米糕。”
【检测到家庭矛盾彻底化解,沈父沈母对凌策认可度100%,家庭和谐度100%!小世界稳定度维持100%,达到完美稳定状态!】系统7576的声音里满是欣慰。
【主系统发来了最高荣誉证书,还奖励了“永恒幸福”buff,以后这个世界的你们,会一直这么幸福下去!】
凌策没理会系统的欢呼,只是牵着苏晚的手,抱着团子往家走。
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紧紧靠在一起。
院子里的野菊花开得正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也是这个家温暖的象征。
回到家,凌策把苏父送的木盒打开,把两人的录取通知书放了进去,又放进了团子画的护身符和那张“全家福”草图。
苏晚靠在他身边,看着木盒里的东西,笑着说:“等我们去了大学,就把这些东西摆在书桌上,想家的时候就看看。”
凌策点点头,从怀里掏出枚用红绳系着的平安扣,戴在苏晚脖子上:“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能保平安。”
苏晚摸了摸平安扣,冰凉的玉石带着凌策的体温,心里满是感动。
她从头上拔下根银簪,插在凌策的头发上:“这是我娘给我的陪嫁,现在送给你,保你平安。”
团子看着两人的动作,也从兜里掏出个小石子,塞进凌策手里:“爹爹,这是我捡的漂亮石头,给你保平安!”
凌策笑着接过石子,放进木盒里。
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木盒上,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承载着这个家的爱与温暖。
http://www.abcsee.cc/48434/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