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新帝登基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豫王登基大典的前夜,镇国公府的书房灯火通明。

  杨清妮仔细擦拭着佩剑、李婉儿快步走进来,将一张小纸条放在书桌上。

  “老夫人,边关密报。”

  杨清妮展开纸条,上面只有简短一行字:北蛮异动,趁新帝登基犯境。

  看完纸条眉头微皱,就着在烛火上点燃。

  “备车,我要进宫。”

  夜色中的皇宫格外寂静,新帝特许杨清妮随时入宫的特权让她今夜得以直入内殿。

  年轻的新帝正站在一幅巨大的雁门关地图前沉思,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

  “老太君深夜前来,必有要事。”

  杨清妮单膝跪地:“陛下,刚收到边关密报,北蛮残部蠢蠢欲动,趁新君朝堂未稳之际犯境。”

  新帝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朕正在看雁门关的布防图、老太君觉得、他们会在何处动手?”

  杨清妮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一处关隘:“最可能是黑水关、此处易守难攻,但若被突破,可直接威胁中原腹地。”

  “兵部建议朕立即派兵增援。”新帝转身,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坚毅,“但朕觉得,此事没那么简单。”

  杨清妮点头:“陛下明鉴。北蛮残部实力大损,此时进犯无异于以卵击石。除非……”

  “除非朝廷中还有人暗中相助。”新帝接话道,手指轻轻敲击地图。

  “老太君朕登基在即,朝中局势未稳、若此时派大军出征,朝廷恐生内乱。”

  “老臣愿为陛下分忧。”杨清妮再次跪地、剑指舆图。

  “请陛下给老身三月之期,必还大梁一个太平边关。”

  新帝扶起她:“老太君年事已高,边关艰苦……”

  “为国效力,义不容辞。”杨清妮语气坚定,“况且老臣离京,正好让那些暗中动作的人放松警惕。”

  新帝沉吟片刻:“准奏但朕会派一队禁军随行护卫。”

  “陛下,”杨清妮压低声音,“禁军中未必干净。老臣只需带自家亲兵即可。”

  新帝会意点头:“那就依老太君之意。需要多少兵马?”

  “五百精兵足矣。”杨清妮道。

  “人数太多反而打草惊蛇、老臣到边关后,可调动当地驻军。”

  这时,李婉儿在殿外求见。

  她带来最新消息:“陛下,老夫人,刚收到密报,丞相今日称病未上朝,但其府中夜间有数批客人到访。”

  新帝冷笑:“朕这位老师,倒是忙碌得很。”

  杨清妮道:“陛下登基大典在即、他们必有所图,老臣建议大典照常举行,一切照旧,以免打草惊蛇。”

  “就依老太君所言。”新帝走到案前,取出一枚令牌,“这是朕的密令,边关将领见令如见朕。若有紧急情况,可先斩后奏。”

  杨清妮郑重接过令牌:“老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离开皇宫时,天色已微明。

  李婉儿低声道:“老夫人,方才我们出府时,有人暗中跟踪。”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杨清妮神情不变,“让他们跟、回去之后,你立即着手准备出行、要悄悄地进行。”

  回到镇国公府,吴浩然早已等候多时。

  听完祖母的打算,他立即道:“孙儿想随您同去。”

  杨清妮摇头:“你留在京城、我离开京期间,府中需要有人主持大局。”

  “可是边关凶险……”吴浩然担忧道。

  “正因凶险,才更要你去不得。”杨清妮示意他靠近,低声道。

  “我离京后你要密切监视丞相、特别是与边关来往的信件,务必设法截获。”

  吴浩然会意:“孙儿明白。”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新帝穿着龙袍,在百官朝拜中登上皇位。

  杨清妮站在武官首位,注意到新丞相虽然到场,但面色苍白,不时咳嗽。

  大典结束后,新帝在偏殿单独召见杨清妮。

  “老太君准备何时动身?”

  “今夜便走。”杨清妮道,“白日离京太过显眼。”

  新帝取出一封信:“这是朕给边关守将的亲笔信、另外朕已下旨、任命老太君为钦差大臣,全权代朕处理边关军务。”

  杨清妮收好信件:“陛下在京也要多加小心、朝中有些人绝不会坐以待毙。”

  “朕自有安排。”新帝微微一笑,“老太君放心前去便是。”

  当夜,一支轻装队伍悄悄出了京城。

  杨清妮骑着战马,回头望了一眼夜色中的皇城。

  行程第五日,队伍即将抵达边关时。

  探马来报:前方驿站有可疑人员驻扎。

  杨清妮下令绕道而行:“不必打草惊蛇。”

  然而绕道需要经过一处险要峡谷。

  亲信提醒道:“老太君,此峡谷易设埋伏,是否改走官道?”

  杨清妮观察地形后道:“继续前进。传令下去,全员戒备。”

  果然,队伍刚进入峡谷,两侧山崖上就出现人影。

  他们并未发动攻击看到他们经过峡谷,开始组织撤离。

  亲兵队长疑惑道:“这些人似乎只是在监视我们。”

  杨清妮沉思片刻:“看来有人想知道我们的行踪,但还不打算动手。”

  抵达边关大营时、守将程远亲自出迎,他是杨清妮旧部,见到老上司格外激动。

  “末将参见老太君!”

  杨清妮下马扶起他:“程将军不必多礼。边关情况如何?”

  程远面色凝重:“北蛮残部确实在边境集结,但有一些异常、他们白天操练,夜晚却悄悄后撤。”

  “可有交战?”

  “只有几次小规模冲突,对方一触即退,不像要打仗。”

  程远递上一份战报,“更奇怪的是,我们抓获的俘虏都说,这次行动是有人在远程指挥他们。”

  杨清妮仔细翻阅战报:“指挥他们是谁?”

  “俘虏级别太低,说不清楚,只说是个大人物,许诺事成之后给予重赏。”

  当夜,杨清妮召集将领议事。

  大多数将领主张主动出击,趁北蛮立足未稳将其击溃。

  但杨清妮反对:“事情没那么简单、若真是朝中有人指使,贸然出兵正中下怀。”

  她下令加强巡逻、但暂不出战,同时派出多路探马、深入北蛮控制区打探消息。

  三日后,探马带回一个俘虏——北蛮的一个千夫长。

  审讯中,这个千夫长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指使他们的是一个被称为“京城大人”的人,联络人每次都在月圆之夜出现在边境交易市场。

  杨清妮立即部署人手,在下一个月圆之夜埋伏在交易市场附近。

  果然深夜时分、一队黑衣人悄悄出现,他们与北蛮使者接头、交付了一箱银两。

  看到交易结束、埋伏的士兵一拥而上,擒获了其中一人。

  审讯结果令人震惊:这个联络人竟是丞相的门客!

  杨清妮立即修书一封,将这一发现密报新帝。

  同时,她决定亲自去见北蛮首领。

  程远坚决反对:“太危险了!万一这是陷阱……”

  “若是陷阱,更要亲自去一趟。”杨清妮道。

  “只有弄清楚他们的真实目的,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会面地点定在边境线上、北蛮首领带着十余名护卫前来,见到只有杨清妮一人、明显松了口气。

  “没想到大梁派来的竟是老太君。”北蛮首领用生硬的汉语说道。

  杨清妮开门见山:“贵部陈兵边境,究竟想要干什么?”

  北蛮首领犹豫片刻,最终坦白:“我们不想进犯、是你们朝中的大人物许诺,要我们在边境制造一些挑起战争的紧张气氛,就会协助我们夺回失地。”

  “他具体要你们怎么做?”

  “在登基大典期间制造骚乱,吸引朝廷注意力。”

  北蛮首领道,“但奇怪的是,最近联络突然中断了。”

  杨清妮心中明了:新帝已经开始行动,丞相等人自顾不暇,自然顾不上这边的计划。

  “若我现在许诺,只要你们退兵,大梁愿意开放边境贸易。?”

  北蛮首领眼睛一亮:“老太君说话可算数?”

  “我以镇国公府百年声誉担保。”

  杨清妮取出一份文书,“这是陛下亲笔签署的贸易许可,只要你们退兵,立即生效。”

  北蛮首领仔细查看文书后,终于点头:“好!我们即刻退兵。”

  就在北蛮开始撤军时,一队禁军快马加鞭赶到边关。

  带来新帝的密旨:丞相等人已落网、供认了勾结北蛮、意图在新帝登基期间制造混乱的罪行。

  杨清妮立即班师回朝。

  临行前、程远忍不住问:“老太君如何能肯定北蛮会接受和谈?”

  “因为他们也别无选择。”杨清妮道。

  “北蛮经历内乱、实力大损,本就不愿开战、之所以陈兵边境、不过是受人蛊惑,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台阶,自然皆大欢喜。”

  回京路上,杨清妮不断收到京城消息。

  新帝以雷霆手段清洗了朝中叛逆,政局逐渐稳定。

  抵达京城时,新帝亲自出迎。

  见到风尘仆仆的杨清妮,他深深一躬:“老太君又一次挽救了大梁江山。”

  杨清妮还礼:“老臣只是尽本分,陛下初登大宝,就展现明君风范,实乃大梁之福。”

  新帝扶起她,郑重道:“有老太君这样的忠臣辅佐,朕必当励精图治,让大梁国泰民安。”

  回到镇国公府,李婉儿汇报了这段时间京中的情况。

  丞相等人已被收监,等待审判。

  朝中气象一新,不少有才干的年轻官员得到提拔。

  “还有一事,”李婉儿低声道,“陛下有意请老太君出任太师,辅佐朝政。”

  杨清妮摇头:“老臣年事已高、更适合在幕后为陛下分忧,朝中需要新鲜血液、让年轻人多历练才是。”

  次日早朝,新帝论功行赏。

  当提到杨清妮时,她出列婉拒了所有封赏。

  “老臣所为皆是本分、不敢居功,若陛下允许,老臣愿继续督查军务,保大梁边境安宁。”

  新帝感其忠诚,准其所请。

  退朝时不少官员向杨清妮表达敬意、态度谦和一一还礼。

  走出宫门时,吴浩然迎上来:“祖母,边关传来消息,北蛮已全部退回原驻地,边境贸易市场也开始筹建了。”

  杨清妮点头:“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

  回到府中,她独自来到祠堂,在丈夫和弟弟的牌位前上了一炷香。

  “朝局已定、边境暂安,你们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窗外新帝改革的诏书一道道颁布、大梁王朝迎来了新的开始,杨清妮站在窗前、看着渐落的夕阳,心中已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太平。
  http://www.abcsee.cc/48462/3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