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集:薪火承脊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题记荒年生计迫如山,父负千钧走险关。
牛影驮霞归野径,柴薪压背过危峦。
碑亭望断云生路,稚子肩承月满鞍。
岁月雕弓痕入骨,誓将风雨换晴澜。
1963年的秋老虎,到了九月还没褪尽余威。离翁攥着课本往家跑时,裤脚卷起的尘土被夕阳染成金红,书包里的铅笔盒“哐当”响着,和远处传来的牛铃声撞在一起——那是父亲收工的信号。他脚步更快了,书包带勒得肩膀发疼也顾不上,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赶在父亲到碑亭子前,把那捆提前藏好的粗麻绳带上。
碑亭子是后山道上的老石亭,六根石柱被岁月磨得光滑,亭顶的瓦片缺了好几块,却仍是这陡峭山路上唯一能歇脚的地方。离翁跑到亭子里,从石柱后拖出麻绳,手指刚触到绳头,就被磨得发糙——这是父亲上次砍柴时断了的绳,他偷偷接好,藏在这里,就盼着能帮父亲多捆几根柴。
风里渐渐飘来松枝的气息,混着父亲粗重的喘息。离翁探出头,只见山道尽头,父亲的身影正慢慢挪动。他肩上的背篓比往常更沉,柴薪堆得像座小山头,几乎把父亲的身子都遮住了,只有两只穿着草鞋的脚,在石阶上艰难地往上挪。牛群跟在后面,老黄牛的铃铛“叮铃”响着,每响一声,父亲的脚步就顿一下,像是在借着铃声攒劲。
“爹!”离翁喊着冲下去,父亲闻声抬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皱起眉:“你咋来了?快回去写作业,这山路滑。”离翁没听话,跑到父亲身边,伸手就去解背篓的绳结:“我帮你扛两根,快些到家。”父亲想推开他,可刚一抬手,就被柴薪的重量压得晃了晃,离翁赶紧扶住背篓,指尖触到父亲的棉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像块湿抹布。
“听话,这柴沉。”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离翁却不管,从背篓侧面抽出两根最粗的松木柴,用麻绳捆在自己肩上。松木的树皮蹭得肩膀生疼,刚走两步,腿就开始打颤——这两根柴至少有三十斤,比他的书包重三倍还多。可他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咬了咬牙,把柴往肩上又勒了勒,跟在父亲身后往上走。
石阶上的青苔被夕阳晒得发干,却还是滑。父亲走得很慢,每一步都要把脚踩实,背篓里的柴薪时不时往下掉两根,离翁就赶紧捡起来,重新塞进背篓。走了没几阶,离翁的额头就开始冒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滴在石阶上,很快就被晒干,只留下一小圈深色的印子。他的肩膀越来越疼,像是有无数根细针在扎,可他不敢说,怕父亲不让他扛了。
到了碑亭子,父亲终于肯停下歇脚。他把背篓往石柱上一靠,重重地喘了口气,从怀里掏出个洋芋,递给离翁:“早上蒸的,还热着,你吃。”离翁接过洋芋,滚烫的温度透过粗布衣裳传过来,他掰了一半递给父亲:“爹,你也吃。”父亲摆摆手,转身去喂牛,离翁看着父亲的背影,突然发现,父亲的腰比去年更弯了,后脑勺也多了几根白发,在夕阳下格外显眼。
歇了没一会儿,父亲就重新扛起背篓。离翁也跟着站起来,肩上的柴薪更沉了,可他还是咬着牙,跟在父亲身后。下山的路更难走,父亲走在前面,时不时回头看他,见他走得稳,才放心往前挪。牛群跟在后面,老黄牛像是知道他们累了,走得格外慢,铃铛也响得轻了些。
快到家时,母亲已经在村口等着了。她手里拿着块粗布巾,见他们过来,赶紧上前帮父亲解背篓:“咋这么晚?饭都热两回了。”父亲没说话,只是笑了笑,离翁把肩上的柴薪放下,才发现肩膀已经被勒出了红印,一碰就疼。母亲看见,眼圈立刻红了,伸手摸了摸他的肩膀:“傻孩子,逞啥强?”离翁却笑了:“没事,我能扛,以后我还能帮爹扛更多。”
晚饭时,饭桌上只有洋芋和野菜糊糊。爷爷奶奶坐在上首,五个兄弟姐妹围着桌子,每个人的碗里都只有小半碗糊糊,洋芋要省着吃。父亲把自己碗里的洋芋夹给离翁:“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离翁又夹了回去:“爹,你明天还要砍柴,你吃。”推来推去,最后洋芋还是被分成了八份,每个人都尝了一口。
晚上,离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起父亲肩上的背篓,想起石阶上的汗水,想起饭桌上的洋芋。他摸了摸自己的肩膀,虽然还疼,心里却有股劲在往上涌。他在心里暗暗发誓:等他长大了,一定要让家里人都吃饱饭,让父亲不用再扛这么沉的柴薪,让母亲不用再为了粮食发愁。
从那以后,每天放学,离翁都会去碑亭子等父亲。有时候帮父亲扛柴,有时候帮父亲放牛,有时候就在家里帮母亲做饭、喂猪。他的肩膀越来越结实,扛的柴也越来越多,父亲的背篓,似乎也比以前轻了些。
有一次,离翁跟着父亲去后山砍柴。父亲教他怎么选松木,怎么用斧头,怎么捆柴才能更省劲。离翁学得很认真,第一次自己砍倒一棵小松树时,父亲笑着拍了拍他的头:“好小子,有出息。”离翁看着父亲的笑容,突然觉得,肩上的柴薪不那么沉了,心里的誓言,也越来越清晰了。
岁月一天天过去,离翁渐渐长大,肩膀越来越宽,能扛的柴也越来越多。父亲的背却越来越弯,再也扛不动那么沉的背篓了。后来,生产队的条件好了些,家里的粮食也够吃了,父亲再也不用去后山砍柴了。可离翁每次路过碑亭子,都会想起那些年和父亲一起扛柴的日子,想起父亲佝偻的背影,想起自己暗暗许下的誓言。
那些扛着柴薪走过的石阶,那些浸透汗水的岁月,像一颗种子,在离翁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它教会离翁坚韧,教会离翁担当,更教会离翁,什么是家,什么是责任。后来,无论离翁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想起父亲肩上的背篓,想起自己肩上的柴薪,就会觉得,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蝶恋花·薪火承情
日暮山亭风渐冷,父负柴薪,影落石阶静。稚子肩扛松木挺,汗沾衣袂终不省。
洋芋半分情自永,岁月磨肩,誓把家担稳。待到晴光铺满径,犹思当年薪火暖。
(待续)
http://www.abcsee.cc/48560/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