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伞骨记》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江南的梅雨季来得急。林小满站在伞店门槛外,看雨丝像抽不完的棉线,织得青石板路泛着水光。店招“守拙伞庄”的桐油漆皮被雨水泡软了边角,“守拙”二字倒愈发清晰——这是父亲林守拙的手书,笔锋里带着竹节的硬气。

  “小满哥,来把伞!”穿蓝布衫的老街坊探进头,“我要去西码头接孙女儿,这雨……”

  小满轻声应了一声,然后缓缓转过身去。他的目光落在了架子上,那里摆放着一把崭新的竹骨伞。这把伞的伞面是用新晒的棉纸制成的,经过了七遍桐油的涂抹,使得伞面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琥珀色,宛如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小满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指,轻轻地抚摸着伞骨。这二十四根湘妃竹被削得极其纤细,仿佛能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在每一根竹骨的接头处,都镶嵌着铜钉,这些铜钉不仅起到了固定的作用,更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为整把伞增添了几分精致与华丽。

  小满的指尖在铜钉上轻轻摩挲,感受着它们的光滑与冰凉。这些铜钉,是父亲教给他的“固骨法”的关键所在。父亲曾经告诉他,只有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竹骨伞,才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长久地陪伴人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

  “得嘞。”他把伞递过去,瞥见柜台角落那把老伞。伞面破了三处,露出底下斑驳的竹骨,伞柄包浆发亮,刻着两个褪了色的小字:“云生”。

  这把伞是父亲三年前走的第二天,从阁楼木箱里翻出来的。当时箱子底压着本泛黄的账册,最后一页写着:“民国廿三年,苏宅定制二十把伞,未取,留一把在此。”

  “小满,伞是有魂的。”父亲临终前咳得直喘,“有些伞,修的不是竹骨,是人心。”

  门铃“叮铃”一响。小满抬头,见个穿月白旗袍的老太太扶着伞进来,鬓角别着珍珠簪子,腕上的翡翠镯子碰在门框上,轻响如檐角铜铃。

  “请问……是林师傅吗?”老太太声音温软,带着点吴地软腔。

  “我就是。”小满擦了擦手,“您修伞?”

  老太太把怀里的包袱小心打开,里面是一把褪色的红油纸伞。伞面大半酥了,露出里面的竹骨,伞尖还挂着截断了的流苏。“这是我母亲的伞,”她指尖抚过伞柄,“她说伞里藏着她和父亲的事。我想修好它,也算……替她圆个念想。”

  小满接过伞,翻过来看伞底,发现有行极小的字:“晚晴制于守拙伞庄,民国廿三年春。”

  “晚晴?”他心头一震,“这是我奶奶的名字!”

  林家世代制伞。小满的曾祖父在乾隆年间挑着伞担走江湖,到爷爷这辈在雨巷镇扎下根,父亲林守拙更是把伞艺练到了“伞骨能透光,伞面不沾雨”的地步。

  奶奶周晚晴的名字,小满只在族谱上见过。听父亲说,奶奶嫁过来第二年,镇上来了个叫周云生的书生,借住在伞庄后院读书备考。

  “云生?伞上刻的就是‘云生’。”小满摩挲着那两个字,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胡话,“爹说……伞在等一个人。”

  老太太叫陈昭容,是苏州来的。她说母亲周静宜临终前攥着这把伞,只反复说:“等云生,等雨停。”

  “我母亲年轻时总说,这把伞是外婆亲手做的。”陈昭容掏出张老照片,照片里穿学生装的年轻男女共撑一把红伞,站在雨巷镇的老桥上,“这是外婆和外公,周静宜和周云生。”

  小满凑近看,照片里的外婆眉眼和他奶奶竟有几分相似。

  “外婆说,民国廿三年春天,她在伞庄当学徒,遇见了来买伞的云生。”陈昭容的声音轻得像雨丝,“云生是苏州学堂的学生,总来买伞送同学。后来两人熟了,云生说他要去北平考大学,外婆说要去上海读女子师范……”

  “他们约好私奔?”小满猜。

  陈昭容点头:“外婆把伞留给我妈,说等云生回来,这把伞就是信物。可后来战乱,外婆再没等到消息。伞跟着我妈去了台湾,又到我手里……”

  小满想起父亲账册里的话:“苏宅定制二十把伞,未取。”苏宅是镇上最大的宅院,苏老爷曾是父亲的老主顾。难道“苏晚晴”就是奶奶?

  夜里,小满翻出父亲的旧账册,发现民国廿三年的记录里,除了苏宅的伞,还有一页夹着干枯的桂花:“晚晴赠云生,愿如桂,久弥香。”

  窗外雨还没停。小满盯着那把老伞,忽然觉得伞骨上的“云生”二字在发烫。

  修复老伞比做新伞难十倍。伞面酥得像脆饼,得用竹篾先搭骨架,再一点点裱新纸;伞骨有三根断了,要从同年的湘妃竹上截下相似的竹段,重新削制。

  小满熬了七日七夜。第七天夜里,他给伞面上最后一层桐油时,恍惚看见些影子。

  雨雾里,穿月白衫子的姑娘站在伞庄门口,手里捧着刚做好的红伞。“林师傅,伞好了。”她的声音像沾了露的玉簪花。

  扎着马尾的青年从里屋跑出来,接过伞时指尖相触,两人都红了脸。“晚晴,等我考上大学,就接你去北平。”

  “我等你。”姑娘低头绞着帕子,“可我爹要我嫁去上海……”

  “我们私奔!”青年握住她的手,“去苏州,去杭州,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家。”

  画面碎了。小满猛地回神,发现桐油滴在手上,烫起个小泡。

  原来伞里真的藏着故事。他想起奶奶临终前的话,想起父亲账册里的诗,原来他们不是传说,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人。

  第八天清晨,伞修好了。新裱的棉纸泛着淡粉,伞骨接得天衣无缝,“云生”二字被仔细描了金漆。

  陈昭容来取伞时,手一直在抖。“和原来的一模一样。”她轻轻打开伞,红伞面在风里转开,像一朵绽放的石榴花,“我母亲要是看见……”

  她从包里拿出个红布包,里面是枚银镯子。“这是我外婆的,她说等云生回来,就把这个给他。”

  小满接过镯子,突然明白父亲为什么说“伞有魂”——有些东西,修的是物件,圆的是未竟的缘。

  伞修好的第三个月,雨巷镇来了个白发老人。

  老人拄着拐杖站在伞店门口,盯着“守拙伞庄”的招牌看了许久。小满迎出去,老人开口:“请问,林守拙师傅还在吗?”

  “我爹三年前走了。”

  老人眼眶红了:“我是周云生。”

  小满如遭雷击。

  周云生是苏州大学的教授,退休后整理祖母遗物,发现了那把红伞的照片和半块银镯。他循着线索找到雨巷镇,才知道当年的恋人早已不在人世。

  “我来晚了。”他握着小满的手,“当年我考上北平的学校,收到晚晴的信说要私奔,我却怕耽误她前程,写信说‘等我功成名就’……后来战乱,我去了台湾,再回来时,她已经嫁人,不久也走了。”

  他慢慢地从怀里摸出一个铁盒,那铁盒看上去有些年头了,表面已经有些锈迹斑斑。他轻轻地打开铁盒,里面露出一叠已经泛黄的纸张,那是一叠情书。

  这些情书显然被保存得很好,每一张都整整齐齐地叠放在一起。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的那一张,展开来,只见上面的字迹娟秀而工整,仿佛能透过这些字看到写信人的温柔与深情。

  信的开头写着:“云生,今日替你做了把伞。”这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接着,信中详细描述了这把伞的制作过程:“伞骨二十四根,就像你我相伴的二十四个月。每一根伞骨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希望它们能像我们之间的感情一样,坚固而持久。”

  最后,信中写道:“伞面涂了七遍桐油,愿你的人生风雨不侵。”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美好祝愿,更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关怀和爱意。

  小满想起奶奶的坟在镇外的茶山,想起父亲每年清明都会去添土。原来有些错过,是一辈子的遗憾。

  周云生走的那天,小满送他到码头。老人把那枚银镯放在伞店柜台上:“替我还给她。还有这把伞……”他从包里拿出一把新伞,“是我按当年的样子做的,送给守拙师傅的纪念。”

  伞面是湖蓝色的,伞骨刻着“晚晴”“云生”四个小字。

  现在,小满的伞店成了雨巷镇的热门去处。游客说这里的伞有“老味道”,其实他们不知道,每把伞里都藏着林家人的心意。

  小满收了个徒弟,叫阿水,是个肯下苦功的本地娃。他教阿水削竹骨要“看竹纹,顺竹性”,裱纸要“心要静,手要稳”,上桐油要“薄七遍,厚三分”。

  “师父,为啥您修老伞这么用心?”阿水有回问他。

  小满摸着那把“云生”老伞,笑了:“伞修的是竹骨,守的是人心。你记住,每把伞都有故事,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好好传下去。”

  梅雨季又到了。小满站在店门口,看阿水给游客演示制伞,雨丝斜斜织着,伞面上的山水在雨里晕开,像幅流动的画。

  远处传来评弹声:“雨打芭蕉叶带愁,伞遮红豆忆从头……”

  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就像这伞,就像这雨,就像那些藏在伞骨里的心事,总有人愿意听,愿意守。

  一天,店里来了个形色匆匆的年轻人,他一进门就急切地说:“师傅,快帮我修修这把伞!”小满接过伞,发现这把伞的样式十分古老,伞面虽破损严重,但依稀能看出上面绘着奇异的符文。年轻人焦急地解释,这把伞是他在祖宅的地窖里找到的,自从拿到这把伞,他每晚都会做同一个噩梦,梦里有个模糊的身影追着他索要这把伞。小满心生疑惑,决定仔细研究这把伞。他在伞骨的隐秘处发现了一行极小的字,似乎是某种咒语。就在他研究时,店里突然刮起一阵怪风,那把伞竟自己缓缓打开,伞面上的符文闪烁着诡异的光。阿水吓得躲在小满身后,小满却镇定地看着这一切,他隐隐觉得,这把伞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灵异秘密,而他即将揭开这个谜团……

  那诡异的光越来越亮,照亮了整个伞店。小满虽表面镇定,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突然,一个半透明的身影从伞中浮现出来,正是年轻人梦中追赶他的那个。这身影面容扭曲,带着无尽的怨念,冲着小满他们喊道:“把伞还给我!”小满大声质问:“你究竟是谁,为何附在这伞上?”身影缓缓诉说,原来他是前朝的术士,因得罪权贵被陷害,临死前将自己的灵魂封印在这把有符文的伞中,等待有缘人解开诅咒。年轻人无意间打开了封印,才引来了噩梦。小满思索片刻,决定帮助这术士解除诅咒。他按照术士的指引,在祖宅地窖中找到了破解诅咒的关键物品。经过一番艰难的仪式,术士的灵魂终于得到解脱,化作一道光消散了。年轻人对小满感激不已,而小满也明白,这制伞修伞的营生,还藏着更多未知的灵异故事等待他去探寻。
  http://www.abcsee.cc/48566/1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