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6兵部大堂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老爷,兵部传来消息,南海水师提督俞大人,东海水师指挥使徐乔安今日会连袂入兵部述职。”

  内阁值房,魏广德正在处理奏疏,芦布出现在书案前禀报道。

  “我知道了,一会儿就过去。”

  俞大猷、徐乔安前两日到天津他就收到消息,他们上岸就派人给魏府递了帖子。

  俞大猷也就算了,徐乔安算是新近投靠到他门下的。

  当然,若非如此,他这个东海水师都指挥也未必能做的长久。

  当然,实际上也是俞大猷给出评价起到效果。

  魏广德可以对下面人一些瑕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能力必须得有可取之处。

  徐乔安攻成未必,但守成的能力还是有的。

  在登莱水师初创时无比困难的环境下,他都还能完全掌握住山东的水师,可见其能力不凡。

  只不过他脑海里的海战还是最原始的那种,即便朝廷给东海水师划拨了不少炮船,但作战思维依旧有些根本上。

  够不着名将的边,只能算一个能力平庸的将官。

  不过他指挥的东海水师,本身也不是大明对外主攻的海军主力,所以魏广德觉得稳妥的性子也可以接受。

  若遇战事,配一个指挥人才过去就是了。

  徐乔安怎么说也是勋贵中难得的将才,放在这个位置上,勋贵脸面也好看。

  虽然他不是主脉,但和勋贵集团的香火情还在。

  而这次兵部之行,其实也是早就策划好的。

  名义上是大明两大水师主官述职,不过背后还涉及到军队在今明两年的大动作。

  魏广德处理了摆在上面的几份奏疏,看看剩下的还有十多份,摇摇头。

  重要的都会摆在上面,这点在内阁中多年的芦布早就熟悉。

  他刚才看过的两份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就是地方向皇帝汇报今年的情况,其实有没有都没人说。

  “收拾一下,这些如果都是一些不重要的,就交给外面帮我票拟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

  “大多是请安的奏疏,汇报下治下情况。”

  芦布瞟了眼剩下的奏疏,心里就有底,回答道。

  “拿出去,我这就去兵部。”

  魏广德起身,舒展下身体,坐久了,觉得哪哪都不爽利。

  等魏广德出了皇城,坐上轿子被抬到兵部,门口的衙役自然不会拦他。

  不过魏广德在衙门口站定问道:“水师的人都来了吗?”

  “回魏阁老,人都到里面有小半个时辰了。”

  差役急忙答道。

  “哦,倒是我来晚了。”

  魏广德笑笑,这才迈步走进兵部。

  兵部大堂,谭纶斜靠在椅子上,旁边还有张科主事。

  至于下面,自然是大明两大水师的主官俞大猷和徐乔安。

  “魏阁老。”

  魏广德走到大堂外的时候,门外吏员就急忙向他行礼。

  “忙你的,别管我。”

  魏广德笑笑,就走进了兵部大堂。

  听到动静,屋里几人齐齐转身看向大门,张科已经站起来准备迎出去,只是主座上谭纶未起,他不能僭越主官。

  就在谭纶坐直身体准备起身,魏广德已经进来就笑着对他说道:“子理兄就不要多礼了,都是自家人。”

  言罢,他已经大步走进来,径直穿过俞大猷和徐乔安走到谭纶右边坐下,甚至都没有去坐张科先前的位置。

  “你来的可够晚的,我都拖着病体早早的到了。”

  谭纶笑看着魏广德说道。

  “总要处理些奏疏再出来,不然也不好看。”

  魏广德笑笑,随即正色道:“说到哪儿了?”

  “水师这一年训练的情况,已经说完了,要不再说说?”

  张科开口道。

  “不必耽误时间,我这次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给东海水师和南海水师交代的事儿,不知道办的怎么样了。

  至于练兵,那是二位将军的职责,我不便多言。”

  魏广德答道。

  “那好,那就说说吧。”

  张科点点头,看向下方端坐的两人说道。

  俞大猷和徐乔安对视一眼,最后还是俞大猷先开口道:“南海水师岁中派出战船三艘东巡,船队出航已经半年有余,未有消息传回,还请大人责罚。”

  “半年都没消息?”

  “为什么向东去?”

  魏广德身边,谭纶和张科不约而同开口到。

  谭纶知道魏广德派船去东面找大陆,张科却不知道。

  而船队出海半年未有音讯,却是谭纶始料未及的。

  说到底,老了,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弱,现在坐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更多还是个“稳”字。

  毕竟经历多了,再大的事儿都能处变不惊。

  而张科年轻些,但多年未入朝堂,缺的就是经历。

  谭纶拖到现在,就是在给他熬资历的时间,也是丰富经验。

  魏广德这时候摆摆手,没有解释为什么向东派出战船,而是说道:“半年没有消息很正常,按照航程明年岁末就该有消息了。

  如果到那时候还没有船回来,那才是大事儿。”

  魏广德到现在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不愿意在书信里多言派出船只东去的情况。

  估计因为一直没有得到消息,所以不好回报。

  其实在大航海时代,一封书信从殖民地传回欧洲,路上耽搁一年甚至多年都很正常。

  只不过大明的将官已经习惯了派出去的消息短则数日,多则三月必然有消息传回,才会感觉不习惯。

  俞大猷这边简短意赅把情况说了,魏广德直接把时间延长到明年年底,谭纶和张科也就没有再问话。

  轮到徐乔安,当下就汇报了派船北巡北海,船只到达奴儿干城和苦夷岛的情况。

  其实这些东海水师早有回报,奴儿干城已经破损的不成样子,那里只有少量野女真部族居住附近,连部族都算不上。

  倒是苦夷岛上人口还比较多,据说估算有三四千苦夷人居住。

  水师给他们留下布匹、棉花和一些食物,算是重新和他们建立了联系。

  对于大明船队的出现,苦夷人倒是很高兴,毕竟是部族传承,知道大明的存在,也知道百余年前明人撤走。

  如今覆来,又给他们送了不少物资,自是感激涕零。

  而居住在奴儿干城附近的野女真一开始对大明的态度就比较粗暴,多次沟通后才接受。

  明军撤走时,周围的女真人其实也跟着明军一起离开,所以这些人其实是后来才搬迁到这里的。

  或是和部族走失,或是被部族驱逐,最后依靠奴儿干城残破的房舍定居下,靠着在河口捕鱼和附近打猎为生。

  说完这些,徐乔安就闭嘴不言。

  魏广德无奈开口问道:“那倭国的情况呢?”

  听到魏广德问起,徐乔安这才继续说道:“卑职派出两支船队护送锦衣卫的人前往倭国,也顺道查探了倭国水师,嗯

  倭国内乱,其实并没有王国水师,倒是一些大名手下有规模不俗的水军。

  比如织田氏就拥有九鬼水军,此外还有村上水军、来岛水军、毛利水军等。

  据查他们多是濑户内海及周边海域的水贼,被大名收编而来,船只多则百余,少则二、三十,且多是百料小船,几乎毫无战力。”

  “登州和松江府储备的漕粮可曾准备妥当?”

  魏广德继续问道。

  魏广德问话时,看向张科。

  张科点点头说道:“松江府已经储备漕粮八十万石,登州也储备了三十万石,足够供应八万大军一年所需。”

  往年,大明北运漕粮不过近四百万石,不过今年除了正常漕粮外,又从赋役里增调了百万石,大部分储备松江府,少量运往登州,其实都是在为明后年的对倭战争进行准备。

  别看倭国国小,现在倭国内战规模真不小。

  虽然国人笑称其为乡战、县战,但那是初期。

  随着战争完成的兼并,各地大明脱颖而出,战国时代后期爆发的战争动辄都是十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交战。

  这些情报汇总到锦衣卫,他们给出的结论是倭国竟能动员近百万兵力。

  大明对缅甸用兵十万,都是从西南各省抽调兵马,还耗尽了多年储备的粮草。

  就这简单对比,就让明廷刷新了对倭国弹丸之地的轻视。

  实际上,申时行私下里还找过魏广德说这事儿。

  特别是蒙元强盛时也曾派兵东渡,结果铩羽而归。

  虽有季风原因,但蒙元骑兵登陆倭国后最终战败,还是证明倭国战力不弱,更别说二十年前江南倭乱。

  当然,他说的这些都成了无用功,魏广德根本就没听进去。

  “陆战队训练的怎么样?”

  魏广德这时候看向俞大猷问道。

  他对兵部的准备还是很满意的,这事儿交代后他就没管,是兵部和户部在沟通存粮。

  现在大明已经为战事准备了百万石粮食,在他看来应该是够用了。

  援朝战争那会儿,大明也大概就是出了这些兵马,就把倭国派去打朝鲜的几十万大军击败。

  “卑职已经组织了两千兵马,一直在东番岛西海岸进行训练,只是毕竟初创,成军还需时日。”

  俞大猷答道。

  上次魏广德提出陆战队概念,以后水师登陆作战不用临时从各船抽调水手后,他回到浙江就开始从麾下抽调神射手组成陆战队。

  因为兵力不多,自然是选火器用得好的士卒充入其中。

  “嗯。”

  魏广德微微点头,随后就转头对谭纶和张科说道:“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兵部都要命令之前抽选的各沿海卫所勤加训练,随时都能拉得出去才行。”

  张科和谭纶对视一眼,笑道:“这是自然,督促各部练兵,本就是兵部职责所在,自然不会松懈。

  回头我就在下文各卫所,言明此事。”

  魏广德点点头,随即抬头望着屋顶,忽然问道:“那大宁呢?草原上最近有无对大宁的反应?”

  早前魏广德提议,兵部就制定了在俺答汗死后出兵大宁的计划。

  年中俺答汗死了,内阁出手平衡草原各方势力,兵部就把这份计划翻出来。

  重新在大宁驻军,本意就是在蓟镇之前增加一道屏障,同时也可以侧翼保护辽西走廊,大大提到大明在北边防线的厚度。

  而且明军退出大宁多年,草原各部也不敢进驻大宁,也就是在周边牧羊或过路,辽东军这两年每年都派人前往巡逻。

  后世对明朝有所谓“弃地缩边”的说法,但实际上朝廷从未下过这样的文书。

  魏广德之前就分析过永乐时放弃大宁的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钓鱼。

  只不过可惜,当时的大鱼都没上钩。

  而之后随着明军战力下滑,草原各方依旧投鼠忌器不敢进驻大宁,可见当时永乐皇帝的判断多少出现了失误。

  此次进驻大宁计有官军万余人,家属三万,让这座古城重新焕发活力。

  不过,进驻是一码事儿,草原各方对此的反应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目前来看,土默特、朵颜等部似乎都视而不见,并未对大宁露出威胁之意。

  就之前锦衣卫传回消息,归化城因为此事争执比较厉害,不过大多人担心因此破坏和大明现在的贸易关系。

  蒙古的权贵越来越离不开大明的物产,所以也不愿意轻启刀兵。

  毕竟历史证明,中原不乱,他们其实很难越过边墙深入内地。

  只不过这是归化城的态度,可是辽东的蒙古部族可都是不听话的,他们时常和辽东官军小规模交战,根本不听汗王命令。

  当初俺答汗那会儿都不听,更别说现在屁股还没坐稳当的黄台吉了。

  “尽快让他们安定下来,朝廷也不可能一直给他们提供粮秣。

  不过军械粮秣,这两年还是要足额供应,让他们站住脚。”

  魏广德其实更担心兵备道漂没物资,这次豪赌可谓成功,大宁重归朝廷控制。

  可若是因为官员劣根把这个优势给弄没了,魏广德才是找不到地方哭去。

  在张科面前提起此事,就是希望他能够更加重视。

  “大宁?”

  听到他们说起这事儿,俞大猷张张嘴,不过最后还是什么话也没说。

  魏广德看到了,只是笑笑。

  他知道俞大猷想说什么,早前书信里俞大猷就提过,既然朝廷收复大宁,何不以延绥和宣大两军东西对进重新恢复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在黄河南岸构筑边堡。

  不过魏广德算账后觉得没办法做,因为沿黄河重新构筑边堡需要耗费大量钱粮,朝廷无力承担如此巨大工程。

  归化城也不会视而不见,后果难料。

  更别说边军前移,怕是延绥等军镇也未必乐意。

  只能说嘉靖帝当初中止收复河套的计划是有远见的,并非过错。
  http://www.abcsee.cc/9831/14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